整本书教学反思7篇
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整本书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整本书教学反思篇1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了整本书,意图是让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读整本书。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读整本书,带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一是要教学生读整本书,二是教会学生读整本书,三是教会学生通过读整本书去学习。读整本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素养。
读整本书因为阅读材料的不同,具有了不同于课文教学的特殊性。一是因为整本书字数多,包含内容广,教学时间上存在困难;二是因为整本书包含的意蕴深厚,具有更开放的时空,教学重点上存在选择困难;三是整本书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作者个性,教学实践上存在和学生语言理解水平的差距。
如何进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成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下面以《长袜子皮皮》这本书的设计为例,谈谈读整本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
?长袜子皮皮》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阿斯特利德·林格伦,她被称作“瑞典的民族英雄”。可见这部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位置。
一、发现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一个多元的范畴,任何一种教学价值都不可能成为唯一。同样一个教材,不同的人来教,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来读,读书的感触也不一样。那么教师做整本书阅读的设计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接下来我从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四个角度、教学价值的实现和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
1.理解内容,获取意义
如果阅读一本书后读者不能理解内容,显然阅读就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一本书的教学设计应首先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取意义--比如书本的文学价值,这本书倡导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等,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进行适当的选择。
2.领悟表达,发展语言
普通读者一般较少去关注所读的故事是什么结构,故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但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在语文老师带领下学习的,必然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它的结构,它是怎么建立的;第二是它的细节,它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去描写的。通过这些文本结构和细节的不断探究,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在他用词、用语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是教学和一般家庭式阅读、消遣式阅读、娱乐性阅读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在学校里教师的价值所在。
实现从教内容、教能力到发展阅读素养这个更大的方向,大家一定要转变的是教学思维定势,不要像教一篇课文一样局限在设计这样的问题--书中有哪些主人公?她们干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靠这种碎片式的、散乱的设计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教学设计的指导下,班里领悟能力一般的孩子可能终身都不能悟出某些道理来,也不可能发展出某项能力。阅读素养从何而来?就是你阅读的多种多样的书,不断地形成交集、再交集,最后获取的那个一生能带得走的东西东西就是素养。
(二)教学价值的四个角度
1.思维价值
语文学科,有它基本的思维,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看作者是怎么想心思的。作者隐藏在书的背后,作者是怎么想心思的需要通过人物、通过情节去推断,所以一本书的思维价值需要执教者去挖掘。以《长袜子皮皮》为例,这本书的思维价值可以有两个方面: (1)多角度思考
皮皮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她不是一个单一性格的人。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来发现,皮皮在不同情况之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而来思考皮皮是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简单地定义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吗?通过《长袜子皮皮》,学生就能学会看一个人要多角度地观察,多角度地思考,全面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判断,这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所有人看待同一个问题是不一样的,角度有时候比深度更重要。
(2)超能力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忽略思维深度的作用。《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皮皮是具有超能力的,她把这些能力都用在哪了?--几乎都是用在保护别人的时候。在“我”具备了超能力的情况下,“我”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做一些事?这就引发学生深度思维。
2.情意价值
(1)好孩子的标准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历史发展的今天,大家都认为乖孩子没有什么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可以称之为好孩子?教师做《长袜子皮皮》的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师生、同伴观点的碰撞下,学生的认知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2)同伴相处的方式
现在的家庭相对来说都比较封闭,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流也相对地变少。到底怎么与同伴相处?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皮皮去别人家做客、别人来她家做客,她们是怎么相处的,她们有没有矛盾?一定是有的,遇到矛盾,她们是怎么化解的?从《长袜子皮皮》中学习同伴相处的方式对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文体价值
(1)童话中的夸张
夸张是童话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因为大家都崇拜夸张以后的人物以及场景,这样她们阅读起来才比较轻松,也能得到阅读的疗愈。
(2)童话的故事结构
一般的童话主人公要经历一些困难,最后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童话的故事结构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本书显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不太一样,做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本书和他们以前读过的童话的单篇或者童话书有什么不一样。
4.语言价值
书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的描写也应该被关注。
(1)描写人物的语??
作者塑造皮皮的形象让人有过目不忘的作用,和从头发一直写到嘴巴的描写人物的方式截然不同,所以说这是需要探究的一点。
(2)对话的作用
对话对童话中刻画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在这本书当中,对话并没有占特别重的分量。所以对话到底起什么作用,在这本书当中又起什么作用,也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探讨的。
二、确定教学结构
教学的价值要根据文学的价值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一本书本身的特点去确定。在教学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困难,比如想教的东西直接讲出来,希望把它讲明白,比如让学生去做一个任务,学生把作业呈现出来,老师做对比点评。显然这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老师有力的支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一)确定教学目标
体现一本书的教学价值的这样一个过程。第一就是一本书的价值,就是教什么,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二是怎么教,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三是教得怎么样,就是教学评价。凭借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就可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了。
面对一本书,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点都挖掘出来。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书本的教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
(二)准备教学材料
第一是作者背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经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她自己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一般在书中不太会出现这些线索,需要老师下工夫搜集。
第二就是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度,大概的写作时间和这本书所呈现的时代事怎样的。老师需要为学生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教学才顺理成章。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些任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三)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选择的材料,才能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几个板块的罗列,它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设计的教学流程。
1.结构
第一介绍作者,第二探究人物--皮皮有哪些方面的特点,第三得出结论,--大家来反思评价,多角度思考我们怎么做。
2.工具
有时候我们太重视互相的谈论、交流,而忽略了学生要有一些支撑的工具,
工具有哪些呢?第一是人物特征的图表--皮皮有几个特点,每个特点下边的证据是什么。第二是故事的结构图--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有多少个小的故事组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通过填写这样的图表,学生就会明白故事是可以架构的。
3.任务
读整本书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所以要有一个核心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课堂的核心任务,可以确定为皮皮是怎样的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引导同学们带着这个任务去读,学生就比较容易整合起来阅读,而不至于掉在细节中。
教学的过程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任务,到底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第二,就是工具,使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支持学生去完成这个任务? 三、选择教学策略
(一)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就是要把这个任务要求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后按这个任务去做。这个任务设计我将它分为两方面。
1.任务时间。
(1)读前任务
这本书拿到了,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老师就要布置任务,这样学生读起来,目标比较明确。
(2)读中任务
学生读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可能学生读的不太深入或者学生读的没有多少兴趣没有多少挑战,这时适当布置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往下进行。
(3)读后任务
整本书读完了,设计一个综合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自然能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这三者布置时间不同,目标也是不同的。读前任务是指导着学生去怎样读这本书;读中任务是增加阅读的乐趣或者说是阅读的挑战;读后任务,就是非常整合,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书的理解。 2.任务的形式
(1)问题探究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学生顺着问题去研究。
(2)整合作业
不要让学生只去谈问题,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完成整合的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思考,学生是怎么搜寻信息的,学生是怎么样来形成解释的,学生对一个人物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3)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阅读是为了思考,也是为了行动。针对一本书开展实践活动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延伸。当然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到的是前两种,就是问题探究和整合作业式。
(二)思维工具
1.把握作品主要特征的工具
比如,将皮皮和阿妮卡进行比较:她们都是女孩,她们都喜欢吃,喜欢游戏,喜欢刺激,喜欢做手工……那她们的不同点呢?比如,皮皮力气很大,而阿妮卡不是,皮皮非常勇敢,而阿妮卡并没有体现这个特点。这张表格在阅读中或者阅读后给学生都可以,阅读中提供学生可以边读边记录,随时补充。阅读后提供,学生可以对她脑中形成的形象进行整合。我想用这三张图表告诉大家,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任务,这种任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出现的。相信大家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感受。
2.人物特征图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显然是会关注到人物的,这本书当中的主角是谁,她们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这是她们最关注的,故事的结构是需要老师去教的,一般的学生不太容易提炼出来,需要教师指导的也正是课堂上要教的重要部分。
这张图表就是多角度理解一个人物。最中间这个部分是角色,如,皮皮。特征一,比如说皮皮的力气大,证据是什么?证据一,她举起过一匹马,第二,她推倒了一头牛,第三,她举起了鲨鱼等等这些,再注上页码,哪一页的时候,写到了她做了这样的事情。特征二,说她是关心其她小朋友,然后有一二三,三个证据。特征三,她不爱学习,特征四,她喜欢做饭,类似这样的特征。因为要让小孩子去总结特征的时候,过去经常是概念化的,如,勇敢、坚强、自信、友善等等这样的词。在这里填特征的时候,老师们不要要求得过于死板,死板以后学生就把一个人物格式化、概念化了,如,善良、勇敢、友爱之类的,这样范围就窄了,希望她填的时候会更有生动的表述。所以说人物的特征还有5还有6,还怎么样呢?还可以添加。
比如,说上面特征一和特征二之间,我们还可以画一个表格,比如,说左边、右边,再有下边,都可以再加也可以改,特征的一二三四,也可以改这样的顺序。大家发现这张表格的好处,就是过去学生填人物特征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会比较笼统,如,说皮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说皮皮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孩子,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说她爱帮助别人等等这些。皮皮,她有没有用好不能形容的这一方面呢?如,说她不爱学习,你说她是好还是不好,有时候不能是二元对立的这样的观点,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所以这张表格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多元的去看待一个人物,去了解一个人物,所以这张图表其实是在我们四年级以上的这个人物的阅读和分析当中经常会用到一张图表,看起来简单,用起来比较好用,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丰富它。比如说我这里画的是方框,学生还可以画椭圆还可以画花朵,还可以把它变形,变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但它的实质是不变的,就是这些都是在这个角色身上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多角度的去理解这个人物。
每一幅作品做完,不管是图画还是表格还是什么,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署名。署名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是你的作品,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你不要瞎写乱写,写一些你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老师教学生就要全方位地教。
3.故事结构图
故事结构图也就是故事的骨架。完成这个结构图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第一,让她们去看看作者是怎么思考的。第二,学生作为读者怎样思考要通过结构图表现出来。四年级的同学,应该会归纳一本书的主要的内容,这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一种提炼和概括的能力。
?长袜子皮皮》这本书,角色有皮皮、杜米、阿妮卡等。她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里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发生的变化,这个角色在故事的情节中有哪些成长,这其实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非常关注的。比如主人公皮皮杜米和阿妮卡进入皮皮的生活给了她很多启发,也给了她很多学习的榜样,也给了她很多发展的机遇。
4.故事主题图
除了对故事、情节、人物进行探讨之外,不要忘了关注它的主题。
长袜子皮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善良、勇敢、自由……如果要选一个最核心的放在中间,那一定是--皮皮的自由。自由就有六个方面可以进行讨论,这也是美国“六面体”的一个讨论方式。比如说一个组分六个人,也可以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侧面,
分析,你是从哪里看出皮皮是自由的。
联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看看皮皮是不是自由的,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证明皮皮是自由的。
描述,就皮皮的自由有哪些,有哪些自由可以把它写出来,一二三四,通过细节这种形象的描述。
比较,和书中其她的人物进行比较,说明她到底是不是自由。
应用,我们能不能从皮皮身上学习到什么呢?学习到什么,有哪些可以应用到自己生活当中去? 争论与反驳。我认为皮皮也是不自由的或者我认为皮皮这种自由是不好的等。
课堂上可以做一个色子,决定不同组的探究方向,各组从书中找出对应的答案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发现。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对整本书的主题进行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意思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在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本书的语言环境不同,语料很多,学生关注和选取的事件和表述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愿意画图表示,有的学生愿意书写来表达。用图表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用文字书写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表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方式。一本书的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老师不要将整本书条目化、表格化。一本书两个表格就可以了,如,关于人物、关于故事结构的,老师做教学设计时需要做选择,本次教学想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是故事的结构还是故事的细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外貌语言?抓大放小,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选择教学点最多的设计。
原载《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5月刊 作者简介:
李怀源,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叶圣陶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阅读分级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工程”实践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实践导师;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
主持完成的“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读整本书’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 。
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语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选编《叶圣陶谈阅读》《叶圣陶论写作》。总主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6本课程方案。
整本书教学反思篇2
整本书阅读“种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11月17 日,有幸参加了武安市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种子教师培训活动,听了吴教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整本书阅读?
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当听到吴教授总结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情况,提到了五类不同的阅读状况时,我还特别庆幸,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到了第五层次”师生共同读完一本书,组织阅读交流会”,可是仔细一想,我将自己读过一两次的书带给学生,上一次导读课,然后上一次读后交流课,我就是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吗?是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吗?我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是不是变得更爱读书了,更会读书了,我想,我现在所做到的应该只是让学生更爱读书,而在更会读书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本书,如果做教师的也只是匆匆的读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书的课程,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于心急,这样上出来的课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止步于尝试,并不能称之为专业。想到这里,我就觉得甚是幸运,因为在我迷茫的时候,遇到了亲近母语这么好的课程。读起来,学起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二、如何恰当地选择整本书读后交流的主题?
吴老师在课程的理论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一本书确定交流主题的过程,任何一本书,最后我们归纳出的主题有很多种,有的主题是甚至非常宏大,这些主题如何落实到课堂中,如何和儿童链接起来,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进行讨论,我觉得整本书阅读中这是最难的一步。以我本学期在自己班级尝试阅读《夏洛的网》为例,因为这本书我自己看过好几次,非常喜欢,所以把它定为了我们上学期的共读书,在读后交流课上,我选择了三个主题:1、威尔伯为什么获救?2、在夏洛眼中,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3、你认为友谊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讨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兴趣浓厚,畅所欲言,甚至讨论出了威尔伯之所以获救,也是因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后到了第二、三个问题时,学生明显就积极性不高了,后来课后我自己进行了反思,才发现,确实“友谊”“生命”这些话题都太过于宏大,三年级的孩子其实不太乐于讨论这样抽象的问题。所以,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讨论的话题上,没有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画抽象为具体。
三、不断尝试,才会柳暗花明
深知整本书的阅读对孩子们的益处,所以即使开始得晚一点,做得暂时不够好,我还是不遗余力的在班级进行着尝试,带着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学习收获,加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经验,我相信,班级的阅读课程一定会走上正轨。
整本书教学反思篇3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实这是一堂没有亮色、也无创意的常规课堂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一直为文本的故事所左右。感受苦难,我们心情沉重;体验温情,我们不觉感动。在感受苦难体验温情中,学生能严肃地思考生活和人生,从而得到了一次情感上的熏陶,达到了预期的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第一,以学生的原有基础来设计教学的中国。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的科学、客观分析确定“务实”的教学中国,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判断或经验为基础来确定“理想”的教学中国。
第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材。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有效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课本与生活的资源整合,学生体验与教师感悟的资源整合,课堂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资源整合,等等。有效的资源整合设计会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践层面有一个目标不好把握的问题。以前,一种流行的做法是“堂堂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测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这件事情非常值得思考。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因此它更多的是靠在许多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逐渐积累而获得的。这正体现了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挑战。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便成为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可见,大部分教学设计,决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
完成于教学之后。因此,教学目标便是整个教学设计的“航标”,教学过程就是催生课程理想的“摇篮”。
教学的过程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如果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设的答案,那么,课堂就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主角当然是教师,学习好的学生只是配角,多数学生只能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有效的课堂,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三是学生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四是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五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六是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简而言之,有效的大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回归生活,凸显体验,传递知识,增进交往,纯化情感,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
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合作,探究。积极优化学习方式,就是使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该不是一种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现代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展开中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运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引导的发现性学习和有指导的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学会选择,主动发展。这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不仅有效,而且高效,长效。
总之,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不仅仅关注教育理念,人文素养,教学思路,学科功底,组织协调,教学机智,更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创意空间,成为教师成长的生动舞台!
教学常规视同学校的法规。冷冷清清不象是课堂,热热闹闹未必是课堂。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全体学生的纪律约束,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更要强调规范性。常态课、竞赛课应该日趋同化。多些表现,少些表演。既要务实求真,又要厚积薄发,一方面练好技能,一方面学习技巧,将技术上升到艺术,由艺术回归生活。学生的自主暴露必须成为可能。自我探究,质疑发问,在课堂上要更多些。敢不敢让学生暴露他们的思考和发现,关键在于敢不敢暴露自己的缺点和盲点。
多媒体不叫万金油,合适是选择的最佳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合理贴切,恰到好处,要服务于教学。它有不可替代性,但是有些板书又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所以,既要正确使用,提高课堂效益,又要合理使用,降低教学成本。有的课堂完全可以返朴归真,提倡本色。
台上精彩一刻钟,台下修炼三年功。加强课程标准的掌握,从教学语言、体态、板书表达上下功夫,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教材、琢磨生动鲜活的生活,在实践中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整本书教学反思篇4
在这次的听评课活动中,我讲的是《我的第一本书》。课上完了,但对这一节课的反思还在继续。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那段岁月离学生较远,所以在教学时,要激活学生的人生体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本节课最大的收获,体现在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的完成上。我设计的两个问题,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在探究问题环节上,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你喜欢牛汉的父亲吗?为什么?同时提前学生注意乔元贞的父亲,在研讨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同是做塾师,为什么乔元贞没跟着父亲去读书呢?这个问题到是备课前没有注意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读课文,看看文章介绍了几位老师,尤其注意阅读乔元贞父亲肖像描写的那一段,同时思考“弄不成”老师为什么弄不来其他两本教材?经过研讨,加上老师的点拨,最终明确:当时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社会上有“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乔元贞的父亲身为塾师,却连自己的孩子的书本都买不起!牛汉的父亲作为一名老师,曾经评价过乔元贞比牛汉有出息,但乔元贞的出息却是一辈子走街串巷卖小食品!这能说明什么?!此时再结合当前“两免一补”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说起,让学生反思,应该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当然捎带也要说明,导致乔元贞的出息,一方面源于没有再读书,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当地的经济极端落后贫穷。
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我未能及时、适当地和学生共同赏析文章。对人物特别是文中出现多次的二黄毛我在授课的时候没有细细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改进方案:
1.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事有哪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并且细分析人物的性格
文中出现的三位老师:我的父亲、乔元贞的父亲和弄不来;我、乔元贞和二黄毛。
2.研读赏析:让学生自己找含义丰富的词语或句子。并能从朴实的语言中体会文章流露出的温情。
3拓展环节,我补充的牛汉的现代诗《根》,内容的选择没有错误,但是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仅仅是领着学生读了几遍,对诗文所表达的情感没有深入研讨。其实“本”就是“根”,这是一个人立足处事的根本和起点,也是作者写本章的主旨。对此教师应该有较深入的点拨和提升。
4教学的板书应该是对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在授课的过程我的板书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锤炼。
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但我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最后再次感谢给予我指导的刘校长和老师们!
整本书教学反思篇5
word格式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后学明阅读作品《论语》
授课班级综高二2完成周期二轮
题目《论语》礼乐教化篇
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 “义”“孝”“学”“君子”“信”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家学说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
教学目标 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 《论语》一些片段。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主张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 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而“礼”和“仁”的关系则是: “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
选本依据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
书的始终。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 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 情感和要求。
高二综高班学生,在高一浅显的阅读过《论语》,在目前高考对整
本书阅读的要求目标下再次详细深入的讲解与阅读。本轮深入学习儒家学情介绍
的礼乐思想和其他内容。
1、教师对《论语》的整理,引发相关《论语》教学资源。2、《论语》读本
教学平台与资源
1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搜集整理“礼”和“仁”,汇学生课下先预习、阅读搜集让学生对“礼”和“仁” 集成篇或册。
整理的“礼”和“仁”相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准备篇目。为详细学习儒家的礼 阶段
乐思想做好文本知识 和相关内容的储备。
(实施过程分阶段分步骤进 行,并表明时间节点。)必读篇目: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1.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
(教师结合学生翻译,如翻
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③ 译问题较大便展现译文,如 也!” (八佾篇3?1) 【注释】
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 季平子。
②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 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 思。古时一佾8人,就是64
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
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实施
狠心做出来呢?”
阶段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
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 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③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 容忍。
(教师结合学生翻译,如翻 译问题较大便展现译文,如
学生翻译通顺则采用学生 翻译。) 译文:
了解《周礼》规定的 礼乐制度。
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学生翻译通顺则采用学生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让学生理解仁德与实
(八佾篇3?3)
翻译。后文七条皆如此)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行礼、乐的关系。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 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
2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 乐呢?”
让学生理解人的修养 开始于学《诗》,自
3.子曰:“兴①于诗,立于礼, 4.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5.立于学礼,完成于学
成于乐。” 乐。
(泰伯8?8)
译文:
?注释】
孔子说:“(人的修养)??
①兴:开始。
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 完成于学乐。”
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让学生知道: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篇12?1)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
?注释】
①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 的要求。
②归仁:归,归顺。仁,即仁 道。
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
让学生懂得文质彬
对。
彬,然后君子。
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译文: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 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 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 的不要做。”
不合于礼的不要听, 不合于礼的不要说, 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7.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
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 然后君子。” (雍也6?18)
译文:
?注释】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
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 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 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 乏文彩。
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④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礼
浮夸的意思。
的根本。
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 当。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3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译文:
8.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 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 (八佾篇3?4)
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
?注释】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 ①林放:鲁国人。
②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 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 说谦和、平易。
③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
正哀伤。”
让学生明白君臣之礼
9.定公①问:“君使臣,臣
译文:
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 (八佾篇3?19)
让学生知道古代君主
主呢?”孔子回答说:“君【注释】
的治国方法,可宝贵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
①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
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的地方就在礼的应
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
奉君主。” 用,以和谐为贵。
495年在位。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10.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
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 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
译文:
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
(1?12)学而篇
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
?注释】
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
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
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
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
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
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
“周礼”,礼节、仪式,也指
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
人们的道德规范。
让学生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理解儒家:用
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②和:调和、和谐、协调。
礼让原则来治理国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
家。
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
的治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
4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也指和。
⑤节:节制,限制。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译文:
11.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
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 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 礼何②?”
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
(里仁篇4?13)
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
?注释】
呢?”
①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 即不难的意思。
②如礼何:把礼怎么办?
选读篇目(略) 学以致用:
1.《论语》记录了多则关于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通过设置有关“礼”
“礼”的言论,比如: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 的一些问题,调动学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述。
生深入思考儒家的礼
人而不仁,如乐何?”(《论学生据此给出自己的理解 乐教化。 语?八佾》)
与答案。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 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 与其易也,宁戚。”(《论 语?八佾》)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
成果 呈现 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论语?阳货》)
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 名乎!”子路日:“有是哉,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 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5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学生回答:?
言,无所苟而已矣。”预设答案:手足无措(不知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
所措)
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 四字成语,它是。 学生回答:? (1分)
预设答案:
“是”指季氏超越等级享受(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
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
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
享受歌舞)1分 “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 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3分)
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 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 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 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 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 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 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 分),所以说“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总
孔子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
结
态,儒家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富有启示。礼教主要从外规
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学习本篇,可以帮助 反
我们建全人格、修身自律,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礼。
思
附1:教案一份。
?论语三则》教案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教学目标
6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君子”“仁”“礼”“学”
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家学说有些认识,进而阅读整本《论语》达到对儒家学说有整体的认识;掌握
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论语》一些片
段。
教学重点:对“为政”、“学而”、“公冶长”三篇文本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对“为政”、“学而”、“公冶长”三篇儒家思想与当今现实意义的理解。 2、相关文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 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 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 “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课前预习内容: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
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 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文本内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
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
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 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 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 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 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 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
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 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 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 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我们并不 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 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7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2.“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
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 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 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 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 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 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解读: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 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 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 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 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 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 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
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 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 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 “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 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 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 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护。”(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安:安逸。怀:关怀爱护)
解读: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
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人的立志。
8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四、文言基础知识 1.语音
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知者乐(lè),仁者寿。 2.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
也。
3.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③关敏 ⑤于④是事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五 智而十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也慎 而⑧(于知⑨天是言天下小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命 归人代敏(仁长):天4焉戚 敏.成语与格言。 命(戚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捷:归(,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 长勤 上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快 天总④)的是不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回旨, 义虽⑥克己复礼意常而不、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常富敏自 ;且(然戚贵敏的5戚,:.重点虚词: 秉主 于聪赋要我敏、是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12.人
“学生于的根作”
思想。 责业据、任:注“与学而释含生”,义) 自、依学“此9 阅之翻读”译《、节论“语选且》”各,,则了针,解对并《原思论文专业资料整理 考语,
??
??
整本书教学反思篇6
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曾说,听课应该把握三点:学会欣赏;学会诊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下面我将就这三点简单的谈一点浅薄德的体会。
学会欣赏。樊静老师的教学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整体感知——品味情感——深入研读——探究主旨)首先以《华南虎》引入,由牛汉的经历再次回忆其对自由的渴望。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其次品读父子交往片段,分析其中感情。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描写手法、关键词语入手品析人物感情;先品析重点段落第四段,然后再分角色朗读。很好的做到了讲读结合。对于重点的把握十分的准确。另外对于“很难笑起来”这个难点的突破抓住了“书和红薯都很稀奇”这句话,又能从“书”是指精神食粮;“红薯”是指物质方面。很好的分析出当时社会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对于分析文章主旨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另外就是激情洋溢的发挥,恰当的课堂评价,使课堂非常的生动活泼!
张泽林上课也极具个人风采。课前与学生做有趣的自我介绍,语言幽默,使用当今网络新词与学生拉近距离,很棒!值得学习。
两人对文本的把握条理都很清晰,是我学习的榜样。
二、学会诊断
我是一个只有一年半教龄的特岗教师,对于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解,只敢借鉴,不敢妄加评论。只是在后来评课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也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上课时候,提出问题,学生很少举手回答。原来和张老师一样对学生的情况不太了解,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应该向樊老师学习,先让学生们回答简单的题目,先让他们吃颗糖,然后再把他们引上道。这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另外我和张老师一样似乎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恰当的评价,并有效的追问,引导。这一点也是我以后要揣摩注意的。
三、给出建议
我自己尚且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就在与名师对比中给自己一样的青年教师一些建议。首先不应该过度依赖参考书或者网上资料,应该先自己独立思考,缕清脉络,并抓住重点,分析透彻文本,然后请教老教师指点。其次,备课是一生的事情,一定要多读书。以丰厚的知识积淀来支撑自己的课堂。最后,站在学生角度,组织课堂,以平等的心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整本书教学反思篇7
散文之美在于它是作家内心流淌出来的华丽抑或朴实的文字,它能够折射出作家心中那个编织已久的情结。《我的第一本书》写出了作者对20世纪初中国乡村荒寒、苍凉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牛汉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尽管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厚重着。这份体察和感受对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久远,今天的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其中的甘苦和蕴涵的意义。为了让生活在阳光下的学生能认识、感悟这份生活,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漫画导入,概括课文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二、品味探究,体察情感
苦难的生活是牛汉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而牛汉崇敬和赞美的是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色,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三、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本节课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