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1心得体会作文7篇
经常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不管是谁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是需要做到感受的真实表达,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1心得体会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1心得体会作文篇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初1心得体会作文篇2
提起作文教学,我想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在平时教学中有所抱怨。而我自己,也常常为怎样进行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而苦恼。今日,拜读了由张文质、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一书荟萃了20位名师的20堂精彩作文课堂实录,精到的评析与反思让我如身临其境,感受名师的亲和力以及特色的教学语言。感叹名师们作文教学水平的高超之余,更多的是他们设计的很多课例,对于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对自己和孩子都有受益。
大文豪巴金曾说过:“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而对于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于熟悉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反之,则愁眉苦脸、焦头烂额,写出的文章也纯粹是空洞无物。张化万老师说得好:“真,是写好作文的出发点,也是作文的生命。”仔细想想,学生没有“真”的生活,又怎能“再现生活”呢?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谈何“内容真实具体”呢?因此,空洞无物、苍白无力也就是必然了。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训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习作水平。从本书来看,名师们无一不采用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活动习作”形式。名师们按照作文要求,创设各类习作情境,加上适当的活动组织,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到习作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参与中,自然而然依老师的要求听、说、想、做。老师们以这种不着痕迹的形式教给孩子观察方法,并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萌生表达感受的欲望,习作之时自然处处皆能下笔了。
于是,名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活动作文”的形式:根据习作的要求,积极创设情境,恰当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就会全身心投入,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去说、去看、去想。在活动中,老师会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学生亲身参与了活动,并有了独特的感受,表达时也就有内容可说,自然也就没有了畏惧心理,自然就会萌生表达的欲望。
在“活动作文”的过程中,名师们都把活动划分成为几个环节。每进行完一个环节,教师就会及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以口头和文字的形式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再将各个片段组织成文。这样在活动中写作,学生笔下记录的是“现在时”,印象还很深刻,感觉也还新鲜,所以写起来会更容易,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
名师们的课堂中,还有一个值得可圈可点之处:说写紧密结合。学生们经历完一个环节后,教师都会引导学生们反复地练习说话。在说的过程中,细致地进行引导,及时地进行点评修改,力争让学生把这一环节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在充分的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笔写。这样就有力地保障了写的质量,也降低了写的难度。
要指导学生们说、写具体,也并非易事。各位名师均下足了功夫,使之落到了实处。最重要的是重视活动中的观察,教给观察方法,强调多角度、立体地进行观察。像何莹娟老师就巧妙地由一个“聪”字,让学生明白了观察时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学生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就能将活动写具体。
此书中的20节作文课,每节都有其特色,都让人回味无穷。而课堂上名师们的作文评析艺术,更让人啧啧称赞。每一节作文课上,教师都会请班上的孩子们站起来朗读自己的习作,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评析包括生评和师评,并且都是随机的。教师都很善于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同学的习作,尽量找出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和可取之处。虞大明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信’和‘快乐’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试想,即使是对于一个在写作上水平很普通的学生来说,自己的每一次作文,同学们总能从中发现点点滴滴的优点,他该会是多么的满足?他还会惧怕习作吗?肯定不会!他一定会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习作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在评析过程中,名师们除了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外,还很注重通过点评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他们会认真倾听学生的习作,并及时地指出学生语言或表达方式上的不妥之处,为其他学生如何规范语言提供了参照。
回顾自己的习作教学,平时光注重习作前的指导,而忽略了习作后的赏析、点评,着实是一大败笔。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名师们的优秀做法,在习作点评这方面强化落实,切实激发学生写作自信心,提高写作水平。
沉浸在名师们鲜活而灵动的作文教学课堂,吸收名师们作文教学的精髓,结合我班孩子们的实际,建构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这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追求。
初1心得体会作文篇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六步”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教师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总之,不管课改之路有多少困难,我都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我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砂河二小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
初1心得体会作文篇4
三年级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教作文更难。作文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仿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大多数老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老师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作文,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一种进步,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我主张全面习作训练。
一、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认为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像是用同一个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语,但造出的句子却是各不相同的。貌似“千篇一律”实则“百花齐放”。
下面就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例子
在教学写人这篇习作时,刚开始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同桌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他很可爱。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他爱看书,他待人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长着厚厚的嘴唇,他脑袋圆圆的,他有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学生之所以会写出颠三倒四,前言不对后语的作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语言。发现问题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我的同桌( ),他那( )的脸蛋上长着( )的眼睛。他的嘴唇( )一笑( )。他穿着( )的衣服。我的同桌喜欢( ),比如( )。”学生模仿我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很快就写出来一小段通顺的话。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如下:
⑴我的同桌陈苏,他那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他的嘴唇厚厚的,一笑就露出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他经穿着一身红色的运动服。我的同桌喜欢看书,他的书包里每天都装着好几本课外书,有〈安徒生童话〉有〈同步作文〉……他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⑵我的同桌杨航,他那白白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嘴唇薄薄的特别能说,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非常可爱。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牛仔服。杨航特别喜欢玩,每次下课铃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上面两位学生的作文,虽然表达形式一样,但是他们写出的内容不一样,用的词语、句子也不一样。因而他们写出的人物也各有特色,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求异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因此我认为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训练的时候,教师语言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样尽管形式相同,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和细节却大不一样,让语言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吧!
二、仿写作方法
学生的思维是自己的,也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学会了同一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同一种思维。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去激发,去鼓励,去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五彩纷呈的。
仿怎么“构段”,如最基本的总分;仿怎么“谋篇”,如最基本的总分总写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学会的。
?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是怎样热闹的,高粱是怎样热闹的,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在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进行了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的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
学生仿写的非常有条理,也很完整。
三、仿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就是缘木求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
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并拿出石榴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描写水果的方法。(先写外形—样子,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在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仿照书上的观察方法,说说从那些方面观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两学期以来,我经常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也不象刚开始那样费劲了。
积累语言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词可写;学会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真实、深刻;学会仿写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这时学生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地“百花齐放”。
初1心得体会作文篇5
古今中外的著名文艺作品得以流芳千古,给万千读者隽永的艺术魅力,无不是在初稿后经过作者反复的呕心沥血的修改才获得成功的。所以,作文教学中必须把作文评改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对待学生作文评改的心得谈谈自己的看法。
1、归还学生的评改权,自评自改是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章是改好的,这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 “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新颁布的《课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自评自改并不是放任自流,同样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不等于教师“放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主体的基本特征是独立的、积极的、自主的、创造的,而不是无节制的放任。教师在宏观上引导方向,在微观上予以具体指导,使得学生的评改活动朝着有序有效的良性方向发展。在活动之初,教师要细致地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评改依据,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进来。
在自写自评的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教师不能用权威性压服学生,要提倡学生靠自己动手动脑的行为来获得写作经验。只有这样,学生在评改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究写作经验的快乐,他们的写作的兴趣才会大增。
2、互评互改也是提高学生自由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分项、分等评议和评分的标准,组织学生互批互改。例如:采用五人一组轮值评议,交替评议的方法,每次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朗读文章,指出其中语句、字调、标点的错误,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其他四名同学提出补充或评改意见,少数服从多数,由轮值学生打出等级,写出评语。这样在他们的评语中就可能有善意直言的批评,有真心实意的赞扬,有热情友好的鼓励,有倾心诚挚的交流。但无论长短都融合了一个“情"字,体现了读者对作者的负责,体现了学生之间真诚纯美的交流。把评改权还给学生,这并不否定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的主导作用,它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无论是构思写作,还是评改交流,都突出了一个“自主”。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判断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老师只做组织者和参与者,这样就极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两全其美,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呢?
3、教师评改,讲求艺术
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应坚持鼓励性原则。试想一下,如果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内容乏味,空洞无物,语言表达太罗嗦,找不到好词好句,离优秀习作太遥远了……”这样的评语对这一位习作者来说,打击太大了,会使他失去习作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习作的“料”,只会对习作产生厌烦、害怕的情绪,那还指望他进步吗?所以我在批改作文时,不能老做医生,将学生的作文批得体无完肤;也不做难服侍的婆婆,用规矩套路束缚学生;而是像一个园丁,不光注意到剪莠除草,更注意到按时施肥浇水,帮助幼苗迅速地发育成长。要给学生成功和快乐,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评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4、家长评改,启发创作
家长评改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因为现在家长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完全有品评的能力,而且他们从事于不同职业,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仅是有效减轻教师劳动量的得力助手,也是开拓学生、教师创作思路的指路明灯,让作文更加贴近生活。可也有人的认为这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哪有“闲情”啊!其实不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只要能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习作,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写作的信心,再者,父母与子女更容易沟通、交流,更有利于习作的提高。如其中一篇“关于6· 11洪灾的记实”文章,学生由于没机会亲临抢险现场,习作显得华而不实,后经各自曾参加各种抢险的家长的点拔,材料虽是耳闻,但真实、惊险,这是教师无法批阅出的成效。
5、网络评改,以点带面
多媒体网络平台突破了作文评改的时空限制,缩短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时间,提高了评改的效率。借助于网络教学系统,教师仿佛长出了“三头六臂”,及时有效地监控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成为可能,使学生在习作中即评即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与改的信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学生在写作同时就可以通过网上评改,获得反馈意见,并立刻对自己的习作做出相应的修改。
借助多媒体网络还为作文的教学注入新活力,开拓了新天地。它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既可以师生对话,也可以生生对话,又能针对普遍现象,直观地以点带面进行作文要求的评改,还能完成习作修改的个别化辅导。除此,还可以查询调用网络中作文资料,为自己、他人的习作作补充修改,互相评议,互相欣赏,共同进步。评改中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已习作中毛病,一边评议别人作品,一边修改自己习作,虽是“依瓢画葫芦”但收获也颇多。
6、跟踪反馈,巩固落实
上述几种评改机制完成后,应作跟踪管理,检查学生是否对别人的评价作出应答——认真修改。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评语,没有细致品读,导致马虎修改,甚至不改。这样,就失去评语的意义,也就没有达到评改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从作文评改环节的创新入手,改变过去重写作不重评改的常规,采取多元化评改机制,激发习作兴趣,培养作文能力,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各个都去征服这座“高不可攀”的山峰,实在令人欣喜!
初1心得体会作文篇6
越到高年级,学生对习作更有一些难度,不仅是家长们不知道对自己孩子的习作从何指导,而且更是我们老师都会感到有些困惑,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同行共勉:
一、留心观察生活
俗话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生活,学会多留心观察,养成习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最怕的就是写作文,每次写作文时一拿起笔起来就感觉头疼,总是觉得得没东西可写;有的还说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个人认为这就是平时同学们缺少观察,没有真实感,因此无从下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观察,让他们不断积累丰富的题材,逐渐写出真实的内容,这样才有待于他们习作兴趣的提高。
二、不断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平时,班上很多同学都不喜欢爱看课外书,特别是一些课外书籍一拿到手里,就觉得是负载累累,感觉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负担,所以每次图书管理员发到他们手里的课外书,不是把它放在一边,就干脆不要,这免得把它搞丢了反而要赔偿,所以就觉得是心里负担。然而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的同学每次写作文时,往往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就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有的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为了不断让学生积累素材,学以致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正如俗话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的道理。只有书读多了,才会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也只有习作素材丰富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三、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倡模仿
模仿其实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应当是灵活创造性的借鉴,在班上特别是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我觉得应该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这样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如果他们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我们也应该加以适当的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如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我觉得可以模仿其写作,特别是课文中的很多表达方法值得借鉴、学习,这样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还是不能一味地模仿,如学生习作水平较差或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如果入门以后,必须脱离仿写,让学生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自己的习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四、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多说多写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都写不出多少内容来,这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然而他们“写”的机会却很少。这样光说不写,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吗?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我们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所以我们平时上完一篇课文,应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小练笔,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小练笔本上,比如,有的写读后感,有的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改写训练,有的进行课外拓展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写作的情绪也会日渐高涨。
五、尽量多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每当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当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感知,所以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孩子都有其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其好的一面。但我们在表扬之后,应委婉的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多读多写。在习作批改中,我们往往看到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看到这些我们应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学生产生其写作兴趣,如果我们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之中就像给孩子泼了一盆冷水似的,这样就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热情,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每次遇到写作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孩子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鼓励学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一些小练笔等等。平时我们要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平时的生活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学生能认知生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乐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至少每周写两篇随笔或日记,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也可以是写一段有关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片断,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随笔、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习作素材的积累既得到了丰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七、经常鼓励学生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的确如此,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让学生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们首先得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材和组材,写出优秀作文,上送学校播音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所以每次学校要求学生写一些征文时,我都会引导学生要郑重对待,以便使自己的习作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读多写,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初1心得体会作文篇7
今天我听了一节关于作文教学的课,真是受益匪浅。
语文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邹老师这一个有关作文教学经验的介绍,恰恰告知我们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怎样抓住适时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用爱激发写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满怀信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用智慧,去叩开品德不良学生的窗户,为他们错奏的青春旋律正音,帮助他们重新谱写一曲优美动听的青春之歌。邹老师对于作文有难度的同学便降低要求,只要这样的同学的文章中有一个好段,一个好句,哪怕一个好词,邹老师都会及时给予鼓励,极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再听邹老师面对学生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的话语“你真是一个小才女”“你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词,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孩子当他听到从老师嘴里发出肺腑的激励语怎能不开心,怎能不愿意作文呢?
二、用心创设写的情境
大部分学生害怕作文、应付作文、抄袭作文,面对作文无可奈何,对写作不感兴趣,带着一种抵触、无可奈何的情绪去写的,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厌恶作文,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从而永远失去
学习作文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归其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的内心是空的,一个内心是空的学生怎么又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邹老师作文经验介绍里所说的小游戏、品食品、做积累……又给我们提供激发学生写作的平台,同时也使我知道只要我们愿意给孩子搭设一个感兴趣的平台,他们便会在作文中书写中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用法丰富写得内容
叶圣陶老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诉他们的生活积蓄。”凡是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题,功底再差的学生都能有话可写,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超常的表现,相反,写作内容若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学生的写作就只能是凭空捏造、生搬硬套,作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邹老师引导学生会作文的一妙法便是适时利用现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时机:一场雨、一场雪、班级突发事件、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作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怎能
不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呢?
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今天的刘老师运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帮我们更清新地明确从事此项工作实施策略,今后我会将所听、所感、所想于自己实践相结合,引领我的学
生共创爱写更会写的蓝空。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真情实感
-----听作文课的一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却常常让 老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老师们抱怨学生下笔无物,没有真实感受,学生们则真的文章空洞,无话可说。
10月27--28日 ,我听了十一节作文教学课,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都不乏一个共同特点:注重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主动意识,进而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争相表达,下笔滔滔不绝,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理念。
通过这几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一、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定要做足热身工作,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或者是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如陈小妮老师《小动物素描》的教学中,首先从现今学生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小鸡入手,将学生的思维自然的吸引住,产生进一步学生的兴趣,罗秋老师《二十年后再相会》老师课前的歌曲也很好的拉近了师
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较快进入学习情境,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就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说真实、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真实的生活还原给学生,当真实的.生活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他们会倍感亲切,自然纷纷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的发言就会变得灵活,生动起来,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就是这样,他由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先玩游戏,再引导学生写出游戏过程,一切水到渠成了,李晓老师的《感受母爱 体验真情》则是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贴近了学生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表达真情实感。
三、关注细节,有效引导,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当学生将真实的生活还原到课堂中时,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片断,怎样让这些片断化成生动的文字呢?需要老师们的真效引导了,应该把握住这些细节,以语言、行为、动作上的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像,例如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在轻快的音乐中,老师用语言引领,学生想象你想让泡泡飞到哪去?在想象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充分大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接下来的语言表达可以说得心应手,此时再动笔去写,就早已成竹在胸了,老师们的有效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习作能力。
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学生不会再无话可说,但写作还需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有意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少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来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采飞扬,同时,要想给学生有效的引导,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要不断加强,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生活源泉。
综上所述,我想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能贴近生活,注重有效引导,挖掘真实感受,作文教学将不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