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习心得5篇
每个人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写好心得体会后是可以锻炼逻辑能力的,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名校学习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名校学习心得篇1
第一站:深圳外国语学校
1、陪伴?还是监督?
在我们班主任工作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生在一起,除了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之外,更多的时候我们应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与他们相处?德育处的杨主任是这样说的:“每天我都会过来,即使是站在一个点上。不是为了监督他们,而是为了陪伴着他们。”的确,陪伴才能让学生们的心静得下来,而不是整天生活在高压线之下。
2、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喜欢有别于其他人,这是大部分人的潜意识中一个想法,为什么在学习、课外活动、兴趣爱好、报考学校等上仅给学生一条独木桥?多选择,多出路。
3、以教育为主,而不是以赚钱为主。
“以人为本,特别是以老师为本。”这是我在z体会最深的一句话。
第二站:番禺仲元实验学校
1、业余的特色班:如台拳道、乒乓球班、书法班等,且已在全校所有学生中普及,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为学生打造“绿色的人生”。
2、“三不准”之一不准辱骂老师。在z老师的地位不高,当然在集团人员之下,当然在领导之下,但有时还在某些家长或学生之下。因为会听三种方语,所以在校园中常可听到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不敬之语,看见他们的无礼之态……,无语。
第三站:广东省实验中学
1、班主任代表张老师:
(1)掌控与引导学生。首先让自己班的学生知道在班主任的眼里,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重视第一节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展示魅力,科任老师对班主任的表扬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表扬与批评的等级之分。重复的表扬那些具有领头羊作用的同学;及时的处理与批评,巧用家长会中的批评,点到为止。
(3)善于观察学生各个阶段的动态。对于有关的事件应分析到位,否则不如不讲;处理的艺术性,在保持原则的前提之下,灵活处理个别事件。
(4)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有统筹兼顾的计划才有运筹帷幄的执行力度,善后处理应多渠道多沟通多联系。
2、“角度改变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名校学习心得篇2
学习毕竟不是玩耍,应该有必要的负担,或者说有意义、有价值的负担。减少低效、无效的负担,也即减少无意义的负担。当学生从学习之中找寻到意义和价值,那么,学习就不再成为负担。
好的课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好的课不是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提出和解决了多少问题;好的课不仅是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激发起了学生多少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而来,并且带着更多的问题而去。
我们的课堂与美国的课堂距离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拉大。我们中学最聪明的学生永远在做题,美国高中的学生已经在做真实的研究。
世界在变,我们的教育不变,是当前所有教育问题的根源。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精英教育战略和实施途径,有的国家是显性的、有的国家是隐性的。中国的精英教育、英才教育,在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政策语境下,鲜被关注。
多样化是公平的需要。高层次的公平应该是多样化而非统一化。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为不同的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是高层次的公平。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其公平的内涵主要在均衡的层面,保证起点的公平;高中阶段教育的公平,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特色化的层面,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们应该站在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
高中教育的多样化,主要是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多元的可选择的课程,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服务。
xx年世界银行的卡拉霍夫报告了一项关于印度高低“种姓”智力的实验结果。现代印度社会中还保留着古老的种姓制度(等级制度),世界银行的学者卡拉霍夫在印度农村做了一个实验。她从六个村子随机挑选了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然后每个村抽一名孩子,组成许多六人的小组,让他们按组参加一个数学小测验。她把这些小组分成两类,一类要求孩子当着他人的面说出自己的种姓,另一类则不要求。测试结果是惊人的:第一类小组的低种姓出身的孩子比第二类小组的低种姓出身的孩子平均得分要低18%;也就是说,仅仅是说出自己的低种姓身份就足以打击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往往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贴上好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事实上这种标签,会让学生形成心理暗示,并且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肯定与激励,慎贴负面的标签。
校园里师生的冲突发生之时,正是教育发生的时候,解决这个冲突,教育就有了结果。孩子的缺点不是用来恨的,是用来改变孩子的切入口和机会。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第一指标。让学生喜爱我们的老师、喜爱我们的学校,是教育的前提。当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校之时,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仅存在教育过度,也存在过度保护。少数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实际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前些天,高二年级一个班级准备组织为期三天的徽州游学活动。我在上海学习,国庆假期回到学校,家长给我打电话,质问学校为什么同意班级组织这样子的活动,学生安全出了问题怎么办?另外还有几位家长打电话到教育局保卫科反映,希望教育局阻止学校的活动。我很惊讶,也很无语。我告诉家长,我们不仅组织到徽州游学,还组织学生去北京、上海游学,组织学生去美国、英国、日本游学。我电话里告诉这位家长,如果你不同意你的孩子去没关系,可是这位家长不仅不让自己的孩子去,也不希望别的同学去游学。我很遗憾,如果二中 7岁的高二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不敢外出或不能外出,那么我们究竟在培养什么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后来的事实证明,两天的徽州游学活动非常成功。
日本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学生如有意外伤害,家长会写信给学校,说:给学校添麻烦了。我们极少数家长,孩子还没出门,首先要求学校给予承诺,保证没有任何意外。过度的保护最终影响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
最近在校园网上看到二中的学生社团“驭火单车社”举行了一次单车出游活动。四十几位同学通过骑行的方式,纵贯当涂,沿江跋涉,至芜湖天门山折返,单车骑行80公里。“遥途一百六十里 临江仰望天门山”。这次出游,并没有相像中的那样一帆风顺,除了爆胎,有的同学还曾在崎岖的路段跌倒。他们自己说:“在路上,我们无论流多少汗,遭遇多少坎坷与不顺,不变的却是成功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团结,友爱,是我们共同的力量!”看到同学们这样的行动,我为他们高兴。
孩子是老师和家长的影子,成人是孩子的镜子,我们成人在孩子身上,照见了自己。行胜于言。
学校的隐喻是家庭。在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关系与关怀,学校也是一样。维系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关系与情感;学校也是如此,要重视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同事关系、领导与教师关系等等……关怀的本质是从对方出发,给予理解、同情与关心。在一个家庭中,所有的家庭成员总是关怀最弱势者,而不是打击或抛弃他,更多的关心总是给最弱势者;学校也是这样,我们应该最关注、关心、关怀的是那些处在边缘的教师和学生,而不是打击或放弃。爱生如子,爱师如友,爱校如家。将学校办成师生心灵依归的精神家园。
oecd组织的全球性的pisa测试,有以下几条结论值得关注:课外补课与学业成绩没有相关性;自由阅读半小时与2小时对语文成绩无大差异;实行小班化不如给教师提高工资;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学业成绩正相关。
学校的本真是促进人的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但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往往成为“善意的摧残”。现在的教育与教育的本质愈来愈远。也许我们走得太远,已经忘记当初出发的理由。
名校学习心得篇3
作为教师,内心要有敬畏,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敬畏。当我们站在讲台上,我们唯一害怕的是误人子弟。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改变,人没变什么都没变;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在于课堂上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改变,课堂没变什么都没变。
我们的课程改革,有的可能还是穿旧鞋走老路,有的可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可能是拎着新鞋走老路。
教育要留白。要给学生留有自主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们占据了学生的所有时空,也就影响了他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机制是同化与顺应,学习的关键是自我建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
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关注学生的认知存在哪些问题,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学生如果有机会将学习内容表达出来,那么这种知识的内化程度会更高。
教师总是讲的太多,但并不认识到自己讲的太多;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不够,学生对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想的,老师关注不够;对于学生的相异构想,关注不够。
教师面批,比补课重要。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是不同的。
有些老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比如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讨论?等等,常有茫然性。
老师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简单办法是大量练习和补课。但却不一定有效。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大部分学生学得懂的,老师能不能不讲或少讲。学生要先学。教师觉得是难点和重点的地方,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当然老师要帮助学生先学。
一堂好课不一定是讲得完整的课,但是学生也许觉得是完整的。
教学要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提问学生不仅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重要的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提问让最好的学生回答,只是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提问最好是面向中等靠后的学生,让他有机会更多地暴露自己的问题。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惑,或者是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发展。
教育充满着矛盾性:教育事业的无限性与学校教育的有限性;教育目的的伦理性与教育手段的功利性(善意的摧残);用昨天的知识、今天的教育,来培养明天的人才。
学校教育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各有生存空间。在一个小的区域并没有完全的同层竞争。一所学校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另一所学校的退步。
制度有形,作用有限;观念无形,作用无限。
文化是无形的,但又是可感的,文化有时弥漫在空气之中。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规范。比如佛教寺庙,浓浓的香火味,单调的木鱼声,威严的佛像,让人不自主的脚步放慢,不敢造次。基督教堂,高高的穹窿顶,长长的甬道,管风琴的脆响,让人不自主的放轻脚步,不敢喧哗。
学校也要建设自己的独特文化,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受到学校殿堂的神圣、纯洁与教育的尊严。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地方。教育者首先应该接受教育,教师应该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有人戏言,当你教高中时间长了,你的水平也就只有高中水平了。甚至老师去高考,也不一定考得过学生了。
教育的本真是育人,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道”的层面,一是“术”的层面。“道”的层面是教育的信念、是勤勉、敬业、爱生,是用心做教育;“术”的层面是技术、方法,是课堂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改进。
教育失落的不是方法,而是教育的尊严、爱与奉献;教育落后的不是技术,而是观念;教育变异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它的本质。
智慧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去弥补,德行的缺陷不能用智慧来弥补。教育也是如此,教育中对学生的爱的缺失不能用方法和技术来弥补,而教学方法与技术的不足可以用教师的德行来弥补。
一个生活在一百年前的人,来到今天的社会,会觉得变化很大。当他来到学校的课堂,也许觉得变化很小。
名校学习心得篇4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有幸地获得了赴山东参观学习杜口中学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出外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我却感触颇深,深深地被这所农村中学所震撼!亲身感受了杜口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回想自己过去的教学生涯,竟然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原来课改是可以这样改的,原来课是可以这样上的,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在杜口中学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一、丰富的校园文化。
杜口中学的校园文化做的很精彩,从校园到走廊、教室内外处处不育人,处处有文化。标语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师生的文学作品。在每个楼梯的拐角处和走廊上都有师生写出的精彩的文章,用精美的信纸打印,使校园有了文化氛围。
2、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句子。走廊上方的房梁上,教室里的房梁上,教室前后左右都是名言警句,这些句子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学生积极进取。
3、各类知识口诀。比如历史朝代、地理知识、化学元素性质等等,这些句子就在学生身边,学生看得多了自然就记到心里了。
另外,很有特色的是,在杜口中学的教学楼入口还写着我国重点大学的介绍,这些大学就像为学生树立起了奋斗的目标,指引着学生不断前进。
二、精彩纷呈的课堂。
在杜口中学上午听了一节思品课,一节地理课,一节语文课,这三节课在许多方面都有着许多共同点。
1、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杜口中学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整一节课堂,老师说的话很少,而课堂上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和展示组成的
2、课堂小组讨论热烈。
在杜口中学,教室都是学生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至8人面对面坐着。这样的小组安排就是为了便于小组内部的讨论学习。便于小组内的学优生带动后进生,达到共同进步。
3、营造激烈的竞争氛围。
在课堂上会为每一个小组发言展示或回答问题进行积分,在第一节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别出心裁的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朵六个花瓣的鲜花,在花瓣上为六个小组的孩子积分,这种做法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孩子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想法,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4、通过板书验收教学效果。
在杜口的教室,前面、后面、侧面、教室外走廊的墙上都是黑板,板上四十多个孩子,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当老师要验收时,孩子们就会迅速来到自己的黑板前板书验收内容。板书验收非常直观,而且马上就能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得到了纠正,很有时效性。而且在板书时,孩子会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都用红色粉笔特别标注,即自己注意了,也提醒了同学,一举两得。在验收时,题目一般分为两类,基础类和拔高类,学生也分为单双号两组,单号(可能是成绩好点的学生)做拔高题,双号(可能是成绩差点的学生)做基础题,这样又体现出了分层次教学。板书验收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了,值得学习。
5、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
在几节课中,处处表现出了杜口的孩子超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出口成章。比如在语文课中,通过学习了两首诗歌之后,学生们能够上去展示自己仿写的诗歌,在思品课上,学生们展示自己创作的礼貌歌谣,上去表演关于讲文明有礼服的情境剧。这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课堂练习,单靠一节两节的刻意安排是不可能做到的,应该得益于平时课堂上的训练吧。
学习杜口,不是简单的克隆和复制,关键是学习他们的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中那份荣辱不惊、物我两忘,才能心无旁骛潜心求索,也只有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方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名校学习心得篇5
3月14日,由盟教育局民教科科长带领下我们一行38人专程赶赴长春市的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考察学习,本次考察学习中我们听取了该校校长和副校长的“潜能教育”、“体验教育”的成功经验专题讲座及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副院长作的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报告,我聆听这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参观校园、座谈等形式交流,我切实感受到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学校管理,执着的研究精神以及能取得的丰硕的办学成果,本次学习考察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坚实的后盾支持使学校迈向了现代化
当我看到这所学校的现状,规划的面积和办公设施都非常先进,满足乐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不敢估计每个教室和功能室里面的设施投入多少,但我清醒的想到对教育的投入是何等的庞大。
二、明确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标,是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当我看到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大厅雕刻的“尊重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何等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的体现。
三、先进的文化管理使学校走向一流
当我看到学校的教学楼、校长室、办公室、教室都可以感受到整洁,雅致、又不失个性,学校的每个走廊、每一面墙壁包括伟人雕塑、名人画像、主题活动图片、学生作品展、特色专栏都无不体现文化的氛围。
四、打造优质团结的教师队伍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宋校长的经验介绍中可以体现她在教师管理中特别注重两点:
1、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这所学校总共504名教职员工,当中30岁以下的占62.4%,从介绍中看出他们几乎都是高学历年轻队伍为主的团队。
2、精密细致的管理模式
结合每逢佳节他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主题、不同年级的潜能教育活动,寒暑假对教师们进行潜能教育方面的进修班,培训班,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这短短几天的参观学习中,对我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就像是“井底之蛙”,但我更坚信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不断学习和努力下更新教育理念、不断进取使我所教的学生行列中少一名学困生出现就是我们教育者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