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06-07 10:05:17 分类:安全心得体会

为高效的完成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取材的内容是合理的,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通用8篇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1.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

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2

活动背景:

在一次日常的班级积木消毒时,孩子们发现了浸泡在水里的许多积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们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样的积木为什么有的是浮起来的?有的却是沉下去的?围绕着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我们在科探区投放了《沉与浮》的探索材料。

活动描述

片段一:沉浮实验开始了

我先让孩子一起猜测什么东西可能会浮起来、哪些可能会沉下去。孩子们信心满满的表示,大的重的会沉下去,小的轻的会浮起来。我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猜测收集实验材料。同时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针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经验上造成认知冲突,引导幼儿从关注物体的外形到关注物体的材质。我提供了几个不同功用的脸盆(一个放浮起来的物品、一个放沉下去的物品、一个放水)和记录表,就这样,我们的沉浮实验就开始了。活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来参加,欣怡是第一个做实验的人,她把物品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仔细地观察着物品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有时分不清楚时还会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后她拿着记录表高兴地和同伴们分享她的实验结果。孩子们在认真地实验着,当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测一致时特别有成功感,而当不一致的时候会留下小小遗憾。在孩子充分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如为什么回形针又轻又小,也会沉下去呢?我组织孩子展开了讨论。

分析:

我们班级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沉与浮”的活动,对于相关的一些沉浮的经验认知还是比较少的。孩子们对于沉浮的基本经验就是大的东西、重的东西会沉下去,小的东西、轻的东西会浮起来。然而孩子们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却和他们原有的经验产生了冲突。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小的、轻的东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东西也可能是浮起来的,他们不再单纯从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轻重来猜测它到底是沉还是浮了。另外,孩子们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料制品,而这些塑料制品都是浮起来了,于是孩子们也了解到从物品的属性上看,形成了“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并将这个关键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片段二:都是金属做的东西,为什么有的会浮有的会沉?

在孩子们初步形成“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之后,我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材料,验证已获得的经验。我重点投放了不同的金属类物品,以对孩子的已有经验造成进一步的认知冲突。孩子们实验后惊奇地发现,不管什么塑料的物品确实都是浮起来的,但同样是金属类的物品也却有不同的沉浮表现,还会像魔术一样发生变化。在一次实验中,菲菲完成实验后摆弄这些材料,当她把碗充满水之后发现碗开始沉下去了,这与之前的实验结果又产生了不同,碗在没装水之前是浮起来的,而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原来,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本来沉的东西还可以让它变得浮起来。那么怎么样才能使物品的沉浮发生改变又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问题。

分析:

通过对不同物品简单的沉浮探索之后,孩子们对沉与浮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和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矛盾点,于是我们围绕着这个矛盾点继续探索。从孩子们产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选择单一的、比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属类。由于金属类的物品在孩子们的概念中都是属于比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操作结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这个矛盾点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内容。虽然碗、盘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属物品,可是它们的形状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从重量来看就比较轻了,因此呈现的都是浮起来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又认识到了空心与实心所产生的不同的沉浮状态。

片段三:怎么改变物体的沉浮呢?

在发现碗装满水时所改变的沉浮状态后,孩子们的兴趣不单单在于观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许多的孩子在操作中开始寻找让物体沉浮改变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动中,昊昊一边操作一边询问我是否能给他一根绳子,原来他想利用捆绑的方法将重的物品绑在轻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达到将物品从浮着的状态变成沉下去。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操作中将之前积累的经验进行运用,能从重量、大小、形状等多方位来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分析:

在前两个阶段的活动中我们围绕着不同物品的沉与浮展开。有了这两个阶段的探索实验,孩子们发现有的物品有时会沉下去有时会浮起来,也就是说物品的沉与浮不但与它本身的质量有关,也与外界的影响有关,如碗在不装满水的情况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不单单是实验观察物品的沉浮情况,而是想办法改变物体的重量或体积大小等来实现改变物品本身沉浮状态的一种探索。在这阶段孩子们的探索机会会更加多,能够选择不同物品的组合方式,增强了实验前的思考性和实验中的趣味性。通过尝试不同物品的达成来实现自己的实验结果。

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戏

纸船、鸡蛋、纸盘、泡沫板……各种不同的沉浮小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在纸船上、纸盘上和泡沫板上不断地增加雪花片的数量,比比看谁的浮力大、谁的浮力小。原来,不同的材质,它们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盐,看看,原本沉着的鸡蛋浮起来了,加入不同份量的盐,鸡蛋浮着的高度也会不同呢!

分析:

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观察物体的沉浮、感知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到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过程中,了解到了物体沉浮不仅受本身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各种沉浮的小游戏,通过增加物体重量、改变液体密度等方法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物体所承载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通过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用盐的方法改变清水的密度来达到鸡蛋沉浮的效果,这与之前通过物品捆绑、增加物体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没有任何的改变,而改变的只是媒介物——水。通过这次的探索引导孩子去发现,改变媒介物也能改变物品的沉浮。这也开阔了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整体观察,能按照路线规则走水果迷宫。

2、探索不同的路线,并尝试设计有规律的路线。

3、体验迷宫游戏的乐趣,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迷宫图,各种水果图片,空白迷宫图,课件,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重温走迷宫经验。

师:水果王国准备举办水果节。要进入水果王国,必须要走过一座迷宫。你们走过迷宫吗?你是怎么走的?

小结:不管什么样的迷宫,都有进口、出口和一定的路线规则。

二、幼儿探索,初步感知按路线规则走水果迷宫。

1、出示水果迷宫图,观察、讨论进口,出口、路线规则。

2、初步尝试按规则走水果迷宫。

3、交流走水果迷宫的方法。

小结:迷宫图拿到手,先找进口和出口。按照路线规则走,就能顺利到出口。

三、再次操作,进一步探索迷宫不同的走法。

1、交代操作要求:根据路线规则,比一比,看谁找到的路线多。

2、幼儿操作。

3、交流展示。

小结:原来在水果迷宫里,同样的进口和出口,按照同样的路线规则,可以有不一样的走法。

四、拓展思维,尝试自己设计迷宫路线图。

1、提出挑战——设计路线图。

2、幼儿自主设计。

3、展示、检查交流。

4、感受迷宫的结构组成。

活动延伸:

把水果迷宫补充完整,请好朋友走一走我们设计的水果迷宫!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其中心点不同。

2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磁铁、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让幼儿猜想,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圆形”,如果让你们用吸管顶起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的。

1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师:“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顶起来那个点的地方打‘√’做个记号,不能顶起来的点打‘×’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2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师: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卡片送到黑板上,然后坐下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那个店能顶起来。

3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几号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4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教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才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圆形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长方形纸片,如果也用吸管,你们猜猜能将它们顶起来吗?”“这两个形状上也有几个点,你们猜猜,在几号点能将纸片顶起来?看看中心点能不能顶起来?”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画个圆圈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教师:“三角形、长方形纸片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片?”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师:“像三角形、长方形这种规则的图形,只要找到它们都有一个中心点就能将纸片顶起来。”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教师:“是不是所有图形的中心点都能将纸片顶起来呢?老师今天还准备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试一试这些不规则图形的中心点能不能将纸片顶起来?请在能将纸片顶起来的点的那个地方,用笔画个小圆点做上记号!”

四、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活动难点: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教学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将在活动中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支持者和合作者,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吗?红黄蓝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

评析:导入比较自然,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没有压力。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彩色城堡图,如果想进城堡必须打开城门。

今天,三个颜色宝宝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进去,必须要打开城门才行,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才行。红娃娃说:“我有红颜色我先来”,“来看我的,我有黄颜色”,“还有我,我有蓝颜色”。

评析: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示了“彩色城主人”与三位颜色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2、教师提问:

(1)现在有几种颜色啦?(3种)

(2)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

(3)请你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3、幼儿回答:绿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颜色娃娃吧。”)

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才行。

(1)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比如说黄色可以和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红色还可以跟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啊?

(3)那最后还有哪两种颜色没调在一起啊?

(4)那么我们等一会在操作的时候,每次取颜料时都要取的一样多,不然调出来的颜色会有偏差的,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那我们开始吧!

5、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开手脚让幼儿尽兴操作,使平时担小、不太爱动手的幼儿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色中去了,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的原则。

6、小结、讲解:

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好吗?”

(1)红+蓝=紫,你们的红色加蓝色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上蓝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蓝色是紫色。”)

(2)红+黄=橙,你们的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3)谁来介绍一下最后两种颜色?黄+蓝=绿色,你们同意吗?

(彩色城主人:“黄色加蓝色是绿色。)

(4)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评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寻求答案,既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对变出来的颜色发出感叹,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奇妙,说变就变,幼儿又兴奋又惊奇。

7、介绍“三间色”。

师:太厉害了,我们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间色”。原来,这些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8、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请进来吧。”)

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我们分别来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黄瓜、茄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9、幼儿作画,并要求幼儿用三间色来画蔬菜水果。

(1)师:你刚刚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的?与你的颜色相对应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现在,就用你调出的颜色来画画它们,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介绍,讲评。

师:“现在,请你们把画好的蔬菜水果送到彩色城里来吧,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谁画的最漂亮。”

(四)、活动延伸:了解其他颜色的变化。

师:“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橙、紫的三间色,那么,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6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洗衣粉、洗洁精、去污粉等洗涤用品恩能够使小油滴与水溶合,并进行实验记录。

2、初步了解水油溶合的方法,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及想法,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乐意并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洗衣粉、洗洁精、去污粉等洗涤用品能使小油滴与水溶合。

活动难点:初步了解水油溶合的方法,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及想法。

活动准备:透明塑料杯若干、洗涤用品、搅拌棒、记录表、水、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在活动开始之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怎么样可以洗掉衣服上的油滴?(幼儿交流讨论)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用水洗不掉呢?(因为油和水不溶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师:你们想一想,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请你们看徐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实验材料。(幼儿观察实验材料,并说出其名称)(杯子、搅拌棒、水、洗洁精、洗衣粉、油、醋、酒等)

3、试一试,引导幼儿发现油和水混合互相不溶的现象。请幼儿操作。

a.油和水谁先倒入瓶内由幼儿自己决定。

b.油和水取多少由幼儿自己决定,师提示幼儿操作时所倒油和水的总量,不能超过瓶上的红线。

c.有筷子搅拌,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4、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用适当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师:油和水倒一起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用筷子搅拌后,油和水有什么变化?

5、幼儿探索实验,感知洗涤用品能让小油滴与水溶合。

a.分别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自己说出材料的名称。

b.启发幼儿猜想,分别将这些东西放进装有油和水的瓶中,用筷子搅拌后,小油滴会有什么变化?

c.请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分别取酒、醋、洗衣粉、洗洁精、去污粉等放入瓶中,加以搅拌,观察小油滴的变化,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三、结束部分

讨论总结,提问:

师:你们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能使小油滴不见了?哪些东西不能使小油滴不见了?启发幼儿观察其他洗涤用品,并说出其用途,并请幼儿回家尝试添加其他不同的洗涤用品材料,与父母一起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亲近自然,产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练习目测数群,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的数数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难点:能较快地目测5以内的数群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目测简单数群

物质准备:学具:标有5、6、7、8点子卡片的布条若干,点子排列如图1;标有5、6、7、8朵花的纸袋若干,如图2。场地:带幼儿到园内落叶较多的大树下

活动过程

一、练习按点子数捡落叶

1.老师:“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落了一地,好美啊。我们来玩一个捡落叶的游戏吧。 (出示带点子卡片的布条)请小朋废看清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捡几片叶子,再用布条把叶子捆成一捆。”

2.幼儿自选点卡,目测卡片上的数群,听音乐捡落叶。

二、检查点卡和树叶的匹配情况

讨论:你们怎么知道卡片上有几个点子的你发现怎么数速度最快 (重点学习“接数”的方法,即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练习按接着数的方法捡落叶

鼓励幼儿多次取不同卡片,捡、捆扎树叶,比一比谁捡得又对又快。

四、给落叶装袋。

1.出示4只贴花纸袋,请幼儿给纸袋编号(如图2)。

2.请幼儿将刚才捆扎的树叶,放入与其对应数字的纸袋中。

延伸活动

请孩子们把落叶带回教室,放在区角继续练习数数,也可进行手工粘贴等活动。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环境中接受数教育,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从而产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动的宗旨。本次活动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把随处可见的落叶这一自然物作为幼儿练习数数的工具,既节省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又巧妙地发挥了环境中事物的潜在教育功能。通过捡落叶和数落叶的游戏情节,为幼儿创设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绝好机会,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效果分析

本次数学活动,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落叶进行了数数练习,自然地渗透了环境教育。整个活动以“捡落叶”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趣味性极强。最后的“装袋”游戏既检查了幼儿的数物匹配能力,也让幼儿再次练习了目测数群后接着数的方法。孩子门边听音乐边捡落叶,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问的情感。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