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4-08-20 17:01:53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的记录自己调研期间的感受,一定要好好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性质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方法,可以是定性或定量的,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农民画调研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农民画调研报告7篇

农民画调研报告篇1

一、某镇基本情况

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农业人口4.03万人,耕地面积7.3万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元葱大蒜、杞柳等农作物为主,畜禽业以猪、鸡、貉等为主。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趋于合理,农民增收速度明显加快,农民现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__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0元。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是农民收入结构比例不断调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比例稳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

二是农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宽广的发展平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从事二二产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劳务经济日渐升温,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宽阔的空间。20__年全镇围绕水稻、小麦、大蒜、杞柳等种植业作物的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人员就达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到8000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就地转移人员达到3000余人,摆脱了土地约束,到土地以外创业创收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途径。

三是农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近年来,全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再投入增加,致使农民收入增幅缩水,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

四是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对发展经济的认识、能力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同,一批素质高、积极调整、起步早的农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发展的经验、开拓的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农村致富户,而那些等、靠、观望、因循守旧的农民没能及时发展起来,收入明显低于致富户。

三、制约农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高效农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只敢远观不敢近摸,对带“高、新、尖”字样的事物,望而却步,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荆绳的思想,对农业以外创业门路少,获得致富信息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差

二是创业资金短缺。群众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闲散资金较少,并且必须有再生产投入资金。银信部门对农村贷款额度有限,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发放较小贷款甚至不给予贷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却苦于没资金的困局。

三是社会事业性负担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各类生活开支项目增多,数额增大,子女上学、子女结婚、看病就医、关系交往等都要远远超过生活开支,社会事业性负担的加重,势必对生产的再发展、再投入的资金产生影响。像子女结婚,从认识到结婚至少有五六万元的花销。

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高。农村以农业为主。随着各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单位投入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增幅,生产成本高,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缓慢。

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小麦水稻、大蒜元葱、杞柳、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基地,由于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为主,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滞后,产品市场适应性差,销售难、价格低依然制约农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径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要围绕市场需求,怎样调、调什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调出规模、调出效益。同时要在提高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把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主导农业产业上建立一个协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标准化生产,目前我镇已建立了杞柳协会和元葱协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每一个产业上都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像我镇杞柳产业已达到这一要求,但在产品档次低、市场开拓上仍要抓紧抓好。

二是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做好外出务工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产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引导,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日显重要,也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上级党委政府就要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农民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四有新型农民。

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国家应该给予农业更多更大的资金扶持和倾斜。目前的“三补两免”对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农民一个弱势群众,不断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也是促进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应在农民科技服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好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困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民画调研报告篇2

我市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比__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成长态势精良,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20__、20__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益兑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加3.4%、7.6%。

我们的紧张办法是: 一是大力大举促成农业布局调整,靠成长优势经济增进农民增收。

构筑五大出产基地。抓住国度和省履行“大豆振兴筹划”机会,构筑百万亩高油大豆出产基地,20__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土豆博识加工企业,构筑百万亩土豆出产基地,播种土豆45万亩;促成农牧联合扩大饲料作物莳植,构筑百万亩饲料牧草出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长百万亩经济作物出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联合退耕还林,构筑百万亩柞桑蚕出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大举成长绿色、特点农业。富裕利用我市资本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构筑绿色农业出产基地11个,莳植绿色食物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物,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物认证,产量达12万吨。

自动成长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范畴建立了长期巩固的互助干系,引进农业进步出产技巧和精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树范园区。在俄构筑境外综合开辟区。农副产品出口成长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构筑,靠进步农业财产化程度增进农民增收。明了农业财产化成长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进步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益为目标,凸起成长主导财产,环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财产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财产,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出产范围、促成财产化成长。

加快龙头企业构筑。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策动基大地积137万亩。履行品牌计谋,重点培养 “玉铃”牌土豆、“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感化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系统构筑。在县域和中间乡镇重点构筑和美满了7个具有较好根本的农产品交易零售市场。全市现有各种农产品市场88处,根本构成了以乡镇零售市场为中间,城乡农贸市场彼此依存、彼此互助的市场系统。

三是深切履行科技兴农计谋,靠科技进步增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巧推行和利用。推行了一多量进步、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巧。均匀每一年推行项目20多个,累计推行项目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出产技巧累计推行面积到达2318万亩。

构筑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兑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大力大举履行莳植业和牲口业良种工程。引进推行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精良品种28个,构筑各种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行精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5%以上。构筑大牲口冻配站点92个。

竭力进步农民科技本质和科学利用程度。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财产、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一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耕田大户及青丁壮农民15万人次摆布。

四是夯实农业成长根本,靠低落风险增进农民增收。大力大举促成农业根本办法构筑。构筑和改革了__、__等堤防,极大地进步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本领。如今,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20__年,篡夺国度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项目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促成中低产田改革和农业综合开辟,农业综合开辟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辟构筑项目30个,结束中低产田改革19.27万亩。大力大举加强资本保卫和生态环境构筑。以履行天然林保卫为目标,重点履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天然保卫区构筑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别天然保卫区5个,绿色食物莳植面积达125万亩。连续进步农机设备程度。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20__年全市农业机器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器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具有农灵活力 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器化程度达86.5%。

五是大力大举成长非农财产,靠转移农村残剩工作力增进农民增收。大力大举成长畜牧业,兑现农业内部转移。如今,全市从事养殖业出产专业养殖户达4579户,占农户总数2.3%。从事山产品收集、食用菌莳植和水产等副业出产农户也连续增加。

大力大举成长非农财产,拓宽社会转移空间。经过议定加快农村小城镇构筑,大力大举成长农村三财产,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做买卖。中断20__年底,全市转移残剩工作力6.04万人,占农村工作力16.6%,均匀每6个农业工作力中就有1人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收益占农村人均纯收益28%。

农民画调研报告篇3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来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寻找一条适合并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是当务之急。

一、农民收入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

城子支队位于农场的西北方向,四面交通都很方便,土壤相对肥沃,相对于附近的村庄水源也相当充足。对于种植水稻的农民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不错。目前,全村有三百一十二户人家,一千二百三十三口人。

(二)外部环境。

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几年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农民。从种植农作物这方面,国家每年都发放种地补助,也就是地补。每年每亩地发放八十元,虽然不是很多,对农民生活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是国家对农民种地支持的一种表现。对于农民外出打工,国家也格外支持,下令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农民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农作物,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养殖大棚种植蔬菜,黄瓜、豆角、茄子等;养殖牲畜,猪、牛、羊、鸡、狐狸等;外出打工,做建筑工人或是警卫人员;自助创业,开设小型超市、医药店或者家用电器店等。

(二)农民各项资金收入。

种植农作物的收入因土地面积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家在农作物花生和玉米上的收入为3000元左右,棉花收入每亩地800~900元,养殖大棚每年收入包含成本在万元之上,养殖牲畜的收入因生肉价格的上涨也逐年增长。现在每斤猪肉十元左右。在这方面的收入包含成本也有几万元。在外出打工这方面的收入,每月800~1000元。工作好的比如技术工这类的每个月的工资都在一千元以上。自主创业的收入就没有那么固定了。整体上看,农民每年的收入包含成本基本在万元以上,和城镇居民还有一定差距。

三、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尤其是种植农作物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最明显。农作物本来就生长在田地里,要经受风吹日晒,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是连年干旱,土地就会裂开农作物就会因缺水而死亡。但是也有因降水量过多而死的,比如今年因受台风“梅花”的影响,降水量过多。有时连续一个礼拜都在下雨,地里的农作物的根部因土壤松软而扑倒,造成部分农作物的死亡。所以农民今年种植农作物的产量肯定会比往年有所减少。这样来看农民这部分的收入没有一个很好的保证。自然因素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农民收入来源和产业结构单一。

自古以来农民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重地所得,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来源在逐渐增多,慢慢有了养殖大棚的,养殖猪、牛、羊等的,还有外出打工的。但是,即便是有了这些的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也不能算是很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解决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受农业生产成本的制约。

虽然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收入在逐渐增加,但生产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一定会增加很多。例如大棚里蔬菜的菜子,以前也就是七八元钱一袋,这两年就涨到了三十多元一袋,这就多了四五倍。再加上化肥、农药的价钱,成本就更高了。在养大棚的时候,建成一个中型大棚的成本要一万五千元到一万七千元左右,每家至少要建两个,建大棚的成本就三万多元。所以建成后的第一年基本赚不到钱。综上可以看出成本对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遏制了农民的收入。

(四)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民多数都在从事初级工作,高级技术人员比重较少,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他们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特别对高技术含量的获取,经济发展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量有限。这就是限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的获得和工资率的提高,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对农民收入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一)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产品。

既然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改变,我们就要想办法改变种植的产品。来适应环境,多种植些对环境条件要求很低的。

(二)扩大产品结构。

农民的收入不能单靠种植业,要多开发些收入来源。比如特种养殖,有很多地区的人就是因为特种养殖而发家致富的。有养蝴蝶的,有养蛇的,有养蚂蚱的还有养蜈蚣的。正因为养的人不多才会有较高的收入。村里应该集中培养,然后养殖并找好售货渠道。

(三)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信贷,基础设施投入和财政补贴。因为现在物价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增加,导致收入增加缓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对农民生产活动进行支持。比如控制农药和农用材料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减少成本,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很多。对农民进行补贴,不仅是发钱,也可以发放一些化肥,农药或者农具之类的,也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对有需要的农民发放贷款使他们更方便的去生产或者去创业等。

(四)提高农民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身体素质方面,多建设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供农民娱乐休闲。多引进一些健身器材,供农民进行锻炼。也可以组织专门的人教大家学习健身操和健身舞蹈。这样可以解除农民一天的疲劳更好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从科技素质方面,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或者一些专业技术工作。集中培养一部分技术人才,以后要做到科学养殖和向高技术领域迈进。从文化素质方面,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不好,不能供孩子上学,以至于现在很多农民文化程度低。种植业虽然投入的很多,但收成很少。甚至是打工也不能找到工资很多的工作,职位只能是最基础的。现在应该在农村开设一些专门给农民上课的学校,可以由村里经验丰富和学历较高的人,对村民进行讲授和培训。也可以由支队请的各方面专家来教大家。这样农民的文化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农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虽然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速度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很多。而且还发现了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现在农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能力都会供孩子上大学。以后毕业即便是打工也会找到职位比较高的工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的收入问题会得到解决,农村也会建设的越来越好。

农民画调研报告篇4

3月5日至10日,我到__村驻点,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__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目前,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反映如下:

一、关于__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__村滨临长江,有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力为502人,旱地面积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黄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3000—5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2000—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80户;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39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443.8元。总劳力数为23人,其中务农劳力为20人,占87%,常年务工劳力为3人,占13%;在校学生为10人;老人为6人。人均纯收入2000—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户;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5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3户。

从调查的情况看,__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大咀乡长江村一农户去年家庭纯收入5780元,仅用于2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2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1%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__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棉、油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区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乡村大部分企业经营亏损甚至关闭也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农产品占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户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长江村一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赊米、赊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农民画调研报告篇5

如今农民收人紧张来历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糊口生涯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乃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天然是农民经济的紧张来历(紧张是指花生等莳植较多地区)。粮食收益今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益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别的另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今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莳植上撤除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撤除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益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其实不是很高兴,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一年必不可少的是村兼顾、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沓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扫数给孩子来年的膏火、糊口生涯费,大略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华过个好年。

如果赶上了灾荒,气候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生怕填肚皮都不必定够。如果万一家里有个人抱病,生怕不借款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负债了,今后的每一年得节省,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华松口气。

农民收益撤除付出,剩下的只能保持大略的糊口生涯,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款,可这也不是方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狠毒,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校舍,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度政策成天在喊裁减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跟着中国将加人世贸构造,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代价将大幅度下降,如许农民收人裁减而付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农民画调研报告篇6

青州市谭坊诚信肉鸭产销服务合作社于20xx年6月23日成立,经青州市工商局注册,由谭坊10个村众多养鸭专业大户共同发起,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的。合作社以优质肉鸭产销为主,为社员提供肉鸭养殖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的服务,运营以来,合作社为广大肉鸭养殖户提供了一流的养加销服务,辐射面积进一步加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经营规模进一步膨胀,更好地满足了青州市肉鸭养殖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了广大肉鸭养殖户的需要。合作社成立后,形成了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经营大户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经营效益和农民经济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一、合作社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管理机构:

青州市谭坊诚信肉鸭产销服务合作社是工商注册的合伙企业法人单位。建立了全体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并通过了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理事会有7人组成,设有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理事5人。监事会有5人组成,设监事长1人,副监事长1人,监事3人。服务处所辐射青州、寿光、临朐、昌乐等县市区。

2、运行机制:

合作社为全体社员养鸭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合作社实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了“六个统一”。一是统一购料。选择品牌饲料,并且因量大能享受价格优惠;二是统一购苗。选择信誉好、质量好的种鸭场的鸭苗;三是统一购药。选择名牌厂家的名优产品;四是统一饲养管理规程。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为社员养鸭户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并且定期对社员户的肉鸭养殖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五是统一销售。解决养殖户卖鸭难的问题;六是统一结算。彻底解决卖鸭结账难的问题。

3、制度建设: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注重规范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结构,有力地增强了我镇养殖业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变了过去肉鸭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疫病防治知识淡薄等问题,提高了谭坊镇肉鸭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合作社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在不断增长。为规范发展,合作社建立了《全体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员大会通过了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合作社新章程》,对合作社宗旨、社员权利义务、组织结构、财务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实施了议事、决策、管理、监督程序,这是诚信肉鸭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印发了《肉鸭防疫技术操作规范》,积极推广使用低毒药品和绿色环保饲料,杜绝了高毒、高残留药品的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

4、资金管理:

合作社由谭坊10个村众多养鸭专业大户共同发起,现已有200余户加盟,每个社员户股金200元,团体社员户500元,现累计吸收社员股金5万余元。合作社专门成立理财小组,设有组长组员若干人,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合作社及时做好分红工作,加盟户均得到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及时得到了分红受益。我们每个社员户现已分红多次,同时社员户最少的享受购物优惠达到3000多元。

二、合作社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科学组织生产,专门印发了《肉鸭防疫技术操作规范》,积极推广使用低毒药品和绿色环保饲料,杜绝了高毒、高残留药品的使用。聘请防疫专家对高温鸭棚从防疫角度进行全面消毒,确保肉鸭生长在健康的环境中。

大力发展基地建设,坚持把基地建设作为展示谭坊诚信肉鸭品牌的窗口,在镇党委、政府和兽医站的支持和协调下,按照“平等,互利,自愿”和“一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原则,发展起高标准肉鸭棚100多个,建设规模化肉鸭基地2个,对基地内的肉鸭从鸭苗到上市完全按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

为搞好销售工作,我们实行了龙头企业连接合作组织,合作组织连接农户的销售模式,依托各大冷藏厂、食品公司,养成后再返销给冷藏厂、食品公司,完善了销售链条,解决了广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2、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技术培训情况:

质量是通向市场的“身份证”,是信誉的“保证书”,有质量,才有市场竞争力。基于此,合作社围绕改善肉鸭品质做文章,着力打造谭坊诚信合作社肉鸭养殖的品牌影响力。为此,引进了纯正的樱桃谷鸭sm3,并切实加强技术培训。聘请省市畜禽养殖专家实地讲解肉鸭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方法,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提高养殖技术。两年来,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社员1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

3、提供质量检验、品种培育、互助保险、贷款担保、行业维权服务

合作者依托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契约、入股的形式,为养殖户积极提供质量检验、品种培育、互助保险、贷款担保、行业维权等一系列服务。在龙头企业中和农户之间建立起来的中介组织,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主要依托潍坊美城食品公司华美冷藏厂、寿光康利佳食品有限公司、青州惠邦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合作社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当地畜牧这个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青州市谭坊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分别与昌乐、寿光两县市为邻,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肉鸭养殖一直是谭坊镇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产销量一直位列青州前列,但起初当地群众在肉鸭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差、饲料转化率低、饲养成本高、饲料品牌多乱、药品杂、劣质兽药充斥市场、鸭苗质量混乱、饲养管理不规范、卖鸭难、结帐难等诸多问题。合作社成立后,进一步提高了谭坊镇肉鸭养殖的规模,加快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实现并达到了国家“城市准入制”的要求。目前,畜牧业已经成为了谭坊镇的农业支柱产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2、有力地带动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合作社注重加强养殖户的管理和引导,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分配机制,促进合作社自我服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合作社成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由合作社成立之初的27个社员户发展到现在养鸭社员户500多个。

合作社成立之前养殖户普遍存在着赚钱少,钱难赚的现象,通过合作社的“六个统一”,社员养殖户赚钱多了,钱好赚了。据初步统计,诚信肉鸭合作社社员利润超过15万元的社员养殖户达20多户、10万元以上的40多个户、5万元以上的60多个户。年向社会提供400万只肉鸭,增加社会效益400万元。同时,市场越来越大,合作社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区域经济拓展到寿光、昌乐、临朐等县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受到了众多养殖业户的一致称赞。

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小规模单一养殖的模式,真正成为集约化规模化的合作型养殖。统一供药统一供料等行为的实施,真正肉鸭产品成为绿色食品,成为名牌,为下一步的名扬全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合作社的进一步膨胀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养殖业户和周边县市群众加入合作社,并为社员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从而让合作社发展进一步壮大的问题。

2、合作社发展壮大中的技术支持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畜牧部门、科研单位联系,学习和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科技知识,并加大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肉鸭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直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

3、基地建设问题。如何通过基地的建设、交易设施的改善,市场的交易额增加,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吞吐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问题。

4、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全面规范完善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有效强化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市场开拓能力,切实提升合作社的组织功能、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在最大限度上优化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降低农产品经营和交易成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的问题。

农民画调研报告篇7

在我局组织安排大下基层开展备春耕生产前调研活动中,利用10多天的时间,深入到我区三镇一乡相关村,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运行、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走访与村干部和部分农民座谈,初步掌握了我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情况、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区三镇一乡共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个,其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54个,产加销型合作社39个,服务作业型专业合作社13个。20xx年申报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个。

1、农民专业合作社起点较低。全区10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功能作用的发挥方面,都还是较低层次的。一是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一些合作社的注册资金仅三、五万元,缺乏配套的场地、仓储、加工设备,服务手段有限。由于规模小、带动农户的覆盖面也小,服务范围窄,形不成大的产业带,基本上限于本乡、村,能提供跨乡镇经营服务,形成规模效应的屈指可数。二是一部分农民在产业规模小、成员户数少的情况下,为了获得上级资金扶持,盲目确定合作社产品、项目,缺乏根据地效仿其他已经成形合作社的制度、章程、机构,纷纷申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相当一批专业合作社缺乏优势产品或项目,运营稳定性较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得一批专业合作社虽然已组建很长时间,但也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趋势,始终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

2、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靠合作社法人个人的能力经营运作,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不规范,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财产和资金,开展共同经营活动的较少。多数合作社内部没有建立合作社成员档案及各类资金收支财务帐目,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不完善。

3、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才缺乏,合作社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少。无论是专业合作社法人自身还是合作社广大成员都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文化结构就决定了整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素质还是较低的,再加之部分农户合作意识不强,“搭便车” 心态严重,就更淡化了对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整个合作社所有成员素质低下,难以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冲击。

4、三镇一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方式目前来看多数以法人的家庭成员运行方式为主,没有实现以合作社法人为引领,广大合作社成员积极融入,达到群策群力、合舟共济、管理民主、利益均沾的运行方式,没有真正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辐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必将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增收。

围绕服务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各类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机制体制,围绕全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因地制宜组建专业合作社。将一些规模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弱、服务范围窄的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形成具有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为一体产销联合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合作、服务、利益共享、实现共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

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一是规范各类专业合作社内部的章程和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社员为获取合作效益而组建的利益共同体,因而重点要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做到这一点,必须按照20xx年6月29日农业部下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基本要求,严格制定、执行章程,坚持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量和按股份分配的原则。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运作制度。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按财政部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20xx年1月1日施行)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要实行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合作社社员公布财务状况,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1998]32号)的规定,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建立会计档案室(柜),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做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方便查找。三是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制度。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理事会、监事会、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内部运作规范,按照合作社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合作社整体素质。一是通过深入基层举办涉农培训班、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班、印发宣传单、召开专题培训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宣传贯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合作社典型经验和合作理念,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合作经营、依法办社的意识,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支持和促进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支持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二是按照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和产业,通过深入基层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成员大户、市场营销管理人员、龙头企业代表、农户代表等相关人员,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市场营销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用人才,增强农民从事主导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提高合作社社员的整体素质。

以典型带动全面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目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需要以合作社典型来吸引、激发更多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发展。一是对全区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民主乡新立胡萝卜合作社、龙达生猪养殖合作社、东风苗木合作社)机构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运行比较规范和农户联系比较紧密、发挥作用比较好、辐射面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典型引路,合作社法人现场说法等形式,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围绕种植、蔬菜、畜禽、水产、果品、林业和农机服务等七大农业主导专业合作社方向,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市各类科研院所对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合作社创建自主品牌、销售等经营链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三是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积极牵头兴办,广泛动员全区各村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层供销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化主体竞相参与的格局。四是选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大力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区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结合自身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组建各类独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积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各类有机、绿色、无公害等食品标识认证,加快推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力帮助更多合作社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七章规定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明确了四种扶持方式。一是产业政策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二是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条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三是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四是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通过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实力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专业合作社。

《农民画调研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