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心得体会8篇
随着心得这一类感受型文体的广泛使用,随便应付写的心得体会是不会让我们的思想得到进步的,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个人理财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1
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 关于投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有人认为我只讲理论,而不讲实践,似乎将理论(或知识)游离于实践。我以为这是不对的。其实最近几年来我愈来愈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先从我个人的体会谈起,价值投资的许多争论表现为观点的分歧,其实是关怀的不同。
1、我所关怀的问题
当前我所关怀的问题有两个:
a、引导我走上价值投资之路的问题;
b、我走上价值投资之路后遇到的新问题。
我的a问题是:格雷厄姆-多德或巴菲特-芒格所提供的投资方略从理论上看是那样的完美,那样令人信服和让人向往,可是在实践中,又是那么艰难,充满那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二者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有些人只是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价值投资的不适用,与之相对的观点则把问题归结为操作上的失误,但是他们几乎没有反省“反差”,也就是一流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反差”。由这个问题扩展开去,就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投资理论和实践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所有这类“反差”事件中究竟能够提取出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来?这相当于哲学中的原生性问题。
由此生成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价值投资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孰优?什么情形下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什么情形下不能进行长期投资?等等。这就是我所关怀的b问题,相当于哲学中次生性问题。
a和b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没有a,则无以b;但如果继续b,则不能没有a。a是既往历史中的表现,尽管它在现实中还在延续;而b则是我们现在的实际。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以为应该通过研究历史、经济、投资等实证学科来寻找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因此,必须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著作,包括投资史上其他重要人物传记、访谈、报告和信件等等。通过阅读这些著作,使得自己能够站在历史的前沿,从而审视整个市场。
2、一个例证
比如,如何看待价值投资的适用性问题。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以为市场正走入了类似于a股1999年所谓的科技股行情。但是这样的走势,实际上在美国市场中已经上演过两次,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上演了一场“漂亮50”大溃败的画面,另一次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上演了一场网络股泡沫破灭的悲剧。两次市场几乎都表现出一个相似的特点:估值出奇地宽阔,不同股票的估价高的极高,低的极低。并且高估最厉害的一直是表现最好的,而低估最厉害的则一直表现最差,因此股票越来越与其代表的企业脱钩,这一点也与今日相似。
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投资者进行考察。一个是比尔·鲁安,另一个则是朱利安·罗伯逊。比尔·鲁安在1973-1974年那几年时间里,成了当之无愧的亏本大王。竟然连续四年遭受低于标准普尔业绩,比尔·鲁安把它比喻成“类似中国的水患之灾。”更为严重的是到1974年,他的红杉基金已比市场落后了令人咋舌的36个百分点。到后来,他只好“躲在桌下,不敢听电话,心里盘算着风暴是否已平息。”而朱利安·罗伯逊则更是出演了一曲价值投资的“悲歌”。随着投资者不断大量的赎回,最终导致朱利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因为无法赚钱而解体。不仅老虎基金如此,当时股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价值投资者也都遭遇了重创,沃伦·巴菲特的公司股票在1999年几乎下跌了32%。另一个著名的价值投资者塞思·卡拉曼在1998年则遭遇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亏损的财务年度”,市值下降了16.3%,卡拉曼把它形容为“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而这一年正是他股票投资过多,持有现金过少的时候。
因为看到这一点,托马斯·奥在他的《价值的魔法》中这样指出,在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那个时段,价值投资法的用处不大,但是可以通过远离仅下跌10%-20%的股票来保存本金,以在市场底部时能继续买入;而在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那个时段,价值投资法的作用也相当有限。不过尽管如此,价值投资法仍然会带来良好的绝对回报。假如当前的市场果真如此,那么价值投资者该怎么做?其实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坚守,要么放弃。而实际上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随便偏离严格的价值投资原则。以塞思·卡拉曼为例,他的做法往往是,在绝对便宜出现的时候买进,在它们不再便宜的时候卖出,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则持有现金。冒着有限的下跌风险获取正回报,所有的目标在于保护资本,不在乎错过投机性收入,当整个华尔街都在狂奔的时候反而放慢步子,
3、结论
我一直都有这种想法,当我们在汲取书本知识时,应该将那些理论(或知识)尤其是投资知识视同历史。历史是构筑理性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其中就隐含以史为鉴的意思。因此那些“未能记住历史教训者,注定要重蹈覆辙。”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稳固如山。以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为例,虽然格雷厄姆在第一版第一页就警告我们,“过去经验结晶而来的规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再有效,但是从今天的投资行为、投资选择以及股票持有方式等来看,格雷厄姆在第一版中确立的聪明投资的基本原则依然完美而无懈可击。
之所以必须学习理论(或知识),是因为理论会“讲得清楚”,合乎逻辑,力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并且已经被公共地反复验证。而实践就要“想得周全”,不能只此一家、排除其他,因此要博采各家之长,汲取经验教训,以求事情本身的集成优化。所以,应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既不能用实践的方式搞理论,也不能用理论的方式搞实践,两者之间既分工又互补。虽然实践可以出真知,但是在投资领域中却显得无比艰难。《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希勒认为他能够预测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他喜欢阅读任何方面的理论,包括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因此对于我个人而言,无论如何,离开了理论(或知识),则一事无成。这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初步体会。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2
几个注定投资长期成功的因素
非想非非想,出自楞严经:“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2005年初与有位网友聊到股票,她家里是经营煤矿的,自己有一个小煤矿,因为当时整顿和关闭小煤矿,所以索性结束了煤矿生意,一心想寻找其他投资机会。
还记得当时跟她在qq上聊到中集集团,我认为这个公司在当年的漫长熊市中表现抢眼,走势非常独立,2003年-05年股价逆市大涨了5倍(瞧,人都是往后视镜看的)。而且的确认为这个公司非常优秀,所以神侃了一通中集的“投资价值”云云。
她并不是那种很懂股票的人,于是默不作声,回头自己去翻了不少中集的资料,然后也感到中集的确是个值得投资的公司。于是2005年初股价跌破年线后就开始买入,后面陆陆续续又买了一些,她自己说大概买了接近300万左右的股票。
不料,大盘跌破1000点后强劲反弹,后面慢慢的往上攀升,中集的股价却一股脑向下跌,而且大盘越涨,中集越跌。短短半年多,股价跌了40%左右,我估计她的市值蒸发了30%多,也就是接近100万。我以为人家会很惊慌失措,痛苦不堪。哪知道聊天时,她根本没有提及股票,我问她知道中集现在跌到多少了吗?她只是说:没事,出口总会好起来的,中集我看不错,业绩总会好起来的。似乎言谈之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浮亏了100万。
当时的中集被基金抛弃,认为2005年出口将不可避免下滑,中集的业绩高成长时期已经结束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05年中集pe最低跌至5倍多一些。我打破脑袋也想不出为什么就一年的业绩增速下滑,就将估值从几十倍降至5-6倍左右。但行内老手告诉我:周期性行业不能光看pe,低pe反而应该出售而不是买入。
于是我也把这些观点善意的转告她,她却丝毫未在意,反而宽慰我不要急。
后面的故事都知道,中集业绩迅速回升了,机构又开始唱多了,并且股价在06-07年翻身涨了8倍多(尽管算是涨幅较小的了)。反正我知道这位对股票很不精通的女士,最终这批中集股票是接近900万左右出售的。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1、财不入急门
2、越有钱,越对钱的波动看淡,反而越能在投资上赚钱,这就是所谓的强者恒强。
3、大家都看好(例如03年-05年初的大牛股中集集团)的未必后面一定走好,都不看好的(05年初-05年底的大衰股中集集团),未必一衰到底。很多观点短期看是正确的,长期看却是错误的。
4、即便是走势最差的股票,有时候也能有巨大的收获。
5、投资的最终结果,并不取决于你判断正确多少次,而在于你在每一次判断正确的投资中,投入了多少资金。
6、好的投资,并不在于你一开始有没有抓住正确的趋势,而是在于你能在正确的判断下坚持多久?
所以,总的说来有几个注定投资长期成功的因素:
1、能否长期在较稳定的投资理念原则系统下,寻找到一些成功投资机会?
2、能否正确在这些成功投资机会到来时投入较大的资金(或持续投入)?
3、能否坚持自己的判断,保持耐心?
4、能否避开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两次致命的陷阱(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巨额亏损)?
现下的股市局面是从来没有见过的,目前我所遇到的几乎全部业内人士,没有几人有兴趣提及金融股,也几乎没有人张口不提及新兴产业的。所有人都认为金融股估值较低是“低估陷阱”,而新兴产业股高估,是成长性的体现,是合理的。
这种局面一再出现,让我非常确定,金融股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里面没有泡沫,没有投机,只有恐惧,只有厌恶。市场先生显然现在心情不佳,但我相信他不会永远心情不佳,老戴维斯40年代买入保险股时,保险股普遍5倍以下的市盈率,美国人宁可买国债,也不敢买股票,更加厌恶老掉牙的保险股。90年代老戴维斯全部出售这些保险股的时候,美国人是不敢不买股票,aig的巨大成功和超级牛市,让保险股普遍在高pe交易。
高调的新兴产业 vs 低调的金融股(非券商)
2010年上半年,第一回合结束,新兴产业大获全胜!
期待:
2010年下半年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3
最喜欢的价值投资大师
沃伦·巴菲特曾说,学习众多投资大师的智慧和经验是投资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对此,我深信不疑。这些投资大师靠着非凡的智慧和理性创造了巨额财富,演绎着一个个传奇,给许多人的投资生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名字早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象征,因此完全可以把这些投资大师的智慧和经验奉为圭臬与指南。
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巴菲特以及彼得·林奇就不用说了,他们的投资智慧和经验我们耳熟能详,是价值投资伟大的开创者以及实践者,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和典范。
约翰·坦普顿,被誉为20世纪全球顶尖十大基金经纪人之一,价值投资的先驱,甚至比格雷厄姆都要早。他的旗下有着全球绩效最高的弗兰克林坦普顿基金组织,自1954年创办以来,一直保持高达15%的回报率。坦普顿是著名的逆向投资者,他将“逆市操作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方法被归纳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进,在高点卖出。寻找价值投资品种,购买物有所值的东西,并且这个品种可能尚未被人研究。坦普顿从不相信分析工具、公式,他持股的时间大约5年,而认为卖出的最佳时机,是当你发现有另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比现在持有的一只高出50%之时。
麦克·普莱斯,曾掌管共同股份基金资产达130亿美元,20年间成长2600倍,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他认为只要做对了三件事,价值投资即可获得成功:1、股价低于资产价值;2、公司管理层持股越高越好;3、干净的负债表,负债越少越好。普莱斯最善于“在废墟中挖珍宝”,往往避开毫无价值的热门股,选择毫不起眼股票,因为不起眼的公司更容易被低估。他说,我喜欢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而热门股通常都太贵了,结果往往是热门股泡沫破灭时,普莱斯的基金却资产开始暴涨了。但是普莱斯又说,我不想成为第一,我只想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不断获得增长率。
马克·莫比乌斯,管理着超过130亿资产的坦普尔曼新兴市场基金。他总是在那些可能爆发政治、社会和经济骚乱的国家中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公司。“相比牛市,我们更钟爱熊市。”他说,“当看到股市强劲上涨时,我感到不大舒服,心情也低落,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很难寻觅到投资的良机;而当市场走低时,我反而兴致高涨。当听到天灾人祸、经济萧条或是革命爆发这些消息时,就意味着我们的机会也来了!”他的首要原则是,找出那些市盈率小于5,未来5年收益又好的公司,但是对于莫比乌斯来说,哪怕一只股票的市盈率已高达10倍,甚至20倍,只要它的未来5年收益前景足够好,那么它仍然具有投资价值。而一旦他认定并买进了一只股票,它往往就会在坦普尔曼的投资列表上保持5年,这是坦普尔曼基金的平均持股期。莫比乌斯告诫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没有比手中现有股票便宜15%以上的股票可买,那就绝不要卖出手中的股票。
罗比·伯恩斯,早先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1999年他开始投资股票。他从股票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9万英镑。伯恩斯的投资方法很简单,其中的“超级富翁假设法”更是别具一格。“超级富翁假设法”是说,假设自己是一个超级有钱的人,有能力买下任何公司或者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而且,自己还是一个理智的投资者,愿以合理的价格——当然,如果便宜则更好——买进关注的对象。如何判断买下这个公司是值得呢?首先要看公司的盈利情况,其次要看它的市场价值,只要这些股票在盈利,它就会坚如磐石,不太会大幅地下跌。虽然它们在股票市场上不是那么耀眼,但是它却会缓慢而且坚定的上涨,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菲利普·卡特雷,在管理先锋基金的55年中,他给股东们带来了13%的年复合收益率。他选择的都是些不怎么热门的股票。喜欢那些盈利不断增长的公司,但是他说,“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已连续增长15年,那么下一个年度的情况很可能会比较糟。”他还喜欢阅读优秀的资产负债表,他收集了大量年报,一般他都会仔细阅读。如果他发现报表中权益比率很低或者流动比率很低,就不会再看下去了。他还不想看到负债的字眼,而且流动比率至少要大于2。如果这是一家公用事业公司,那么就应该有合理的财务比率、有利的市场环境以及良好的监管气氛。他偏好那些只有几百或几千股东,并且市值在5000万以上的公司。而且卡特雷喜欢“收藏”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公司的股票。
约翰·内夫,管理温莎基金24年,年复合收益率为14.3%,而标普至只有9.4%。他总是相信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那些当时最不被看好的股票,他所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更新他的知识而不是从零开始。他紧紧盯住那些股市中不受欢迎的行业集团,对那些本益比非常低而通常收益率又很高的公司股票很感兴趣。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低本益比猎手”。然而,与格雷厄姆不同的是,他考虑的是公司根本性质。他需要是股价低的好公司。内夫坚持的选股标准是: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令人满意的现金流,高于平均水平的股票收益,具有优秀的管理者,公司能够持续增长的美好前景,颇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一个具有经营余地的强劲市场,这一条最为有趣。因为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把钱花在高增长的公司,但公司股票并没有继续增长,这并不是公司本身经营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公司股价已没有了增长的余地。因此内夫买进的股票增长率一般为8%。
穆尼斯·帕巴里,一个极其关注巴菲特在特殊情形下进行的市场操作的人,帕巴里认为这种操作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不需要花心思去考虑。简单的购买然后持有的方法——即使以一个贴现率购买一家公司——总的来说要劣于在特殊情形下的操作策略,尤其是准备长期持有的时候。当“市场异象”出现时,比如市场出现极端的恐惧,或者某些公司的上空盘旋着乌云,那么它多半就是要被错误的定价了。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运作,因为当市场上涨时,特殊情形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此这种情形的投资并不一定凑效,只能让机会来找我们。所以我们基本上不用做什么,只要在那里阅读和思考就可以了。他需要寻找并购买那些优秀公司,理想的情况就是一家被低估的大公司,这样就有很好的机会能够在持有它时获得增加的内在价值,而不用等到它的价值完全显现的时候。帕巴里始终都在找低风险但高收益的机会:“好了,赚得可观;糟了,赔得不多!” 这些法则适用于任何投资者或者创业者。
乔治·米凯利斯,原始资本基金及其母公司第一太平洋顾问公司的主管。他尽量购买市盈率低的股票。如果合适,他也经常以等于或高于资产的价值买盈利能力非常强的公司股票。米凯利斯尽可能地避免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在股市开始突破上升时,他也不介意业绩低于平均水平。米凯利斯不喜欢负债经营。他所持有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15%左右,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平均为25%。利润高的公司一般没有太多的债务,而且这些公司中有债务的公司的负债水平也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这些公司的安全性有额外的保证。他经常关注着大约300家公司,但是只有当一家公司股票看起来特别便宜时,他才会考虑买进。当股价跌到目标价格以下时,他就开始购买;价格越跌,他买得越多。他从不奢望自己全部或大部分股票都是以最低价买进的,因为他可能买得太早,但是他希望当股票跌至谷底时他仍然有资金继续买进。“咖啡罐型股票”——那些你可以在5年内不管不问并对其稳步升值充满信心的股票,这就是米凯利斯一生要寻找的股票。
沃特·施洛斯,巴菲特集团的成员,是巴菲特的老朋友。施洛斯在1955年离开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著名的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们》中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他。沃特·施洛斯从来不运用或接触有用的资讯,在华尔街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所以没有人提供他有关投资的观念。他只参考手册上的数字,并要求企业寄年报给他,情况便是如此。他不喜欢跟管理层谈话,相对而言,因为股票更容易打交道,它不会和你争论,不会有情绪,你也不需要把它紧紧握在手中。施洛斯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买入廉价股的策略,但是几十年来他一直毫不动摇地坚持着,从未想去改变它。
麦森·霍金斯,管理着超过140亿美元资产的东南资产管理公司机构帐户。霍金斯对自己成功的原因没有丝毫的疑虑,他说,“我们的成功主要来自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的教导。”像巴菲特一样,霍金斯也喜欢好的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容易理解,有完美的平衡表,这些平衡表能带来自由的运营现金流,并能说明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占据优势。他也寻找那些有能力、以股东利益为导向而且擅长分配公司资本的经理。他通过计算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现值来决定公司的内在价值。霍金斯像格雷厄姆一样,要求每一笔购买都应当有安全边际。他的安全边际非常具体:购买公司必须以不超过其内在价值60%的价格进行。在每一项交易中,他们寻找的东西与巴菲特寻找的一样: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好公司,这些公司由精明的经理人管理,并且能够以便宜的价格收购。
泽克·阿什顿,圣特尔资本公司的对冲基金经理。阿什顿非常着迷于案例分析,研究一个人是如何纯粹通过理性的资产分配来聚沙成塔,把很小的一笔资金发展壮大,将其组合成40-50年的高收益资产,以价值取向来对委托给他的资产进行投资,尽管阿什顿并不认为自己是完全传统的。阿什顿希望追逐任何可能产生价值的东西,尽量不使自己受限于任何一种规则。但是后来,阿什顿发现一切都取决于一项资产可以在其生命周期中产生多少现金流。于是阿什顿试着把所有问题都简化如下:我们是否认为今天的价格是个好价钱,是不是有能够提供给我们15%年收益的安全边际。这一般是最低的预期回报率。因此,阿什顿寻找的是最小的优质公司,它们的价格与自由现金流的比率是个位数。而且它们其他方面的状况都非常好,比如有很好的资产负债表、优质品牌、拥有一些缝隙市场、管理有方等。
比尔·米勒,他所领导的莱格梅森共同基金已经连续14年击败了标普500指数,虽然最近他饱受非议,但是他的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米勒方法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详细阐述的理论性方法,即:投资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窍门在于确定它的价值,这样就能理性地给资产定价,然后再以很大的折扣买下来。他总是把价值信托的投资对象控制在30-40家之间,把他的投资组合的一半资产投资于10家公司。米勒和沃伦·巴菲特之间有某些共性,他采用了一种非常低的换手率的战略,而且,他的投资组合与其他证券基金相比非常集中。他为公司估值的方法与巴菲特非常相似,他们把现金流看作是公司内在价值的衡量方法。虽然比尔·米勒的成功得益于遵循巴菲特投资的精髓,但是他并非毫无主见地盲从,比如巴菲特从来不投资科技公司,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懂科技公司,但是比尔用自己的方式,把巴菲特的方法运用到新的领域,为巴菲特提炼的投资哲学增加了新的知识和经验。
沃利·韦茨,掌握着50亿美元以上的共同基金的人。韦茨认为,要想在投资领域成功,你必须非常了解公司。这家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阻碍成功的最大障碍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在法律方面拥有一些特权或特殊优势?这些都是自己必须要问的问题。韦茨在决定股票价值时,看重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它的价值,同时努力挖掘公司是否有持续的竞争优势,比如,公司是否有一些特殊的市场份额或特许权利。韦茨要寻找的是,相同的变量:可预测性、现金流以及管理层的能力。坚持投资于他能够理解的公司,经常将现金流远远大于运营资金的公司剔除出投资名单,选择那些具有聪敏而且诚实的管理层的公司。如果市场上具有以上优点的公司,并且它的价格在安全线以内,他会非常乐意成为这样的公司的主人。韦茨喜欢持股好几年。他的公司经手的股票一般都保持很低的转手率。
娄·辛普森,巴菲特厚爱有加的经理人,geico副总经理,专门负责投资部门营运。辛普森希望能够做到独立行动与独立思考,因此他贪婪地阅读日报、杂志、期刊和年报,他从不接受经纪分析师的建议。当辛普森看到一家维持高于平均获利能力的公司后,他就会找到公司的管理者面谈,以确定他们心目中优先考虑的是让股东价值达到最高,还是扩张公司的规模。辛普森是个很有耐心的投资者,他愿意等到企业的价格变得具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辛普森认为最庞大的交易是价格过高的不良投资。辛普森不注意股票的市场,也从不预测短期市场的变化,辛普森认为太过广泛且多变的投资组合,反而只会造成平庸的结果,他承认与巴菲特的谈话对他很有帮助,使他在这个题目上的想法能够澄明下来。辛普森的做法是将他的持股集中,如同手榴弹的集束,威力才大,比如在1991年的geico8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只包含8种股票。
罗伊·纽伯格,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1903年出生于美国,1929年进入华尔街。他既是唯一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大崩溃的人,又是成功地躲过了大萧条和大崩溃的人,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股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纽伯格能够拥有巨大的财富,与他热爱生活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但是他能够不断学习,他告诫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书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实际的选择。他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并且从见到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纽伯格非常热爱书,而且性格很丰富、很敏感,纽伯格认为,要在股市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你必须客观地看待事物,要理性而务实,而不要看到别人希望的假象。市场有它自己的涨落的规律,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每隔几个月会有一次变化。有时候,一个长远的投资者可以忽视起落。
安东尼·波顿,欧洲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波顿非常讲究投资策略:了解一家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了解它的盈利方式和竞争能力。识别影响一家企业业绩的关键变量,尤其是那些无法控制的货币、利息率和税率变化等因素,对于理解一只股票的成长动力至关重要。如果一家企业非常复杂,则很难看出它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许经营权。波顿宁愿投资于一家由普通的管理层经营的优秀企业,也不投资于由明星经理经营的不良企业。波顿能够识别出当下被人忽视,却能在未来重新获得利益的股票。他认为投资股市的眼光要长远些,只要比别人看得稍远一点就能取得优势。要进行与众不同的投资,做一个逆向投资者。当股价上涨时,避免过于看涨。当几乎所有人对前景都不乐观时,前景却可能会越来越好;当几乎没有人担忧时,就是该谨慎小心的时候了。波顿获得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秘密,就是勤奋努力,勤奋努力地调研,勤奋努力地分析,而格外勤奋努力地调研和分析是成为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
克里斯托弗·布朗,格雷厄姆门下最优秀的学生之一,长达37年坚持不懈地遵循格雷厄姆所倡导的价值投资信条。布朗认为当股价下跌的时候,恰恰是投资者应该全神贯注,瞪大眼睛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完全可以为自己找到能按低价买进的股票。事实上,风险更多地体现于你支付的价格,而不是股票本身。因此股票价格的快速下跌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投资者可以买到比崩盘前便宜得多的股票。当其他人在听到新闻报道后闻风抛售的时候,就是你为自己寻找价值投资机会的时候。但是在这里,重要的一点要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有一份坚实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可观的收益,它的股票价格迟早是要复苏的,只不过是反弹的早晚而已。布朗说,价值投资的宗旨就是要经常保持合理的安全边际。只要坚守安全边际的原则,就更有可能增加你投资组合的价值,减少与失败为伍的机会。
比尔·格罗斯,一位非常出色的资产管理者。他认为,不管在牌桌上还是在市场上,都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而投资更应当是一种长期的运作,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他警告大家,投资者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过分追求高收益,不要只顾利润而忘记了对危机的应有戒备。因此格罗斯的经营方针是,冒着适度的风险,以便为客户获取诱人的收益,但这风险系数不能太大,不能令他们倾家荡产,连农场都卖掉。在他的投资组合中,主要以债券为主。债券投资总的收益很少超过8%。而他只要求每年超出债券市场的主要基准指标一个百分点就行了,因为只要每一年超出1%,累积10-15年,总的收益水平就会超出竞争者的15%-20%。格罗斯管理的债券价值约900亿美元,他只要从他的投资组合中每年产生收益1%,就是9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为投资者赢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格罗斯说,“我主要采取的是长期、保守的策略,就是从长远的角度击败市场——这可是我们的秘诀!”
这些投资大家在技术上或者个性上各有不同,但是他们仍然拥有许多共同点:
1、以价值投资为准绳,在大打折扣时买进;
2、勤奋学习,独立思考而不盲从;
3、充满理性,在行动之前认真研究;
4、紧跟行业的领头羊,关注具有行业壁垒或竞争优势的企业;;
5、将投资集中在几个最好的股票上;
6、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而不随意更改;
7、买好企业,视股票为公司的所有权;
8,长期持有,会在这个企业中持有很长一段时间;
9、注重企业优秀的管理者,决不低估管理层的重要性;
10、当他们为投资组合挑选投资项目时,远离“市场”。
我以为这些“共性”正揭示了这些大师们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在激烈竞争中能够屡屡取胜的秘密。詹姆斯·奥肖内西说得好,“一贯性是众多优秀投资者的共同特征,这使他们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如果你一贯地运用一种策略(即使它本身很一般),那么你将超过几乎所有不一贯的投资者,他们不停地入市、出市,在投资的过程中间更换策略,在做决定之前永远是犹豫不决的。要先实事求是地考虑你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你的方针,然后就坚持下去。在开舞会的时候,你的故事可能不多,但在长期中,你将是最为成功的投资者之一。成功的投资并不是炼金术,它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不懈地运用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策略,然后让它自己去漫漫发挥神奇的魔力。”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4
有句名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大学生归根结底依然是学生,绝大多数同学在经济上仍旧依赖着家庭,没有独立,手中可供支配的钞票自然不会很多,因此,有些同学就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反正我也没多少钱,根本不必去理财。于是,没有目的地进行消费,一味地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导致花钱如流水,等到没钱用的时候却早已忘记自己的花销去向,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难以尽述。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人,除了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外,每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前景也都提前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而实现这一规划的途径--理财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个人理财规划虽然称不上是一个新生名词,但是能够对它深入了解或是已经为自己订制了相关方案的人却少之又少。尽管目前白领及以上阶层的人越来越关注这项服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普通百姓依然占了国民总数的绝大部分,对于这一群体能否深入了解个人理财规划是在他们中间开展这项服务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为学生,我们只需简单的规划一下自己的财便可以节约自己的开支。其实,只要我们冷静下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理财方案,不仅能够节省开支,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和计划管理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一个好的规划,会让我们生活变得不会像月光族那样,月初有钱使劲花,月末没钱没得花。支出方面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该花的钱不要抠门小气,一定要花,能省下来的则尽量省,盲目的攀比绝不可取。饭要吃好,衣要穿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万不要为节省几块钱而饿着肚子,因小失大;上街购物最好选择在各大商场超市促销打折之时,常常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或者结伴到大的批发市场或跳蚤市场,价格肯定让人满意;一些参考书价格很贵,可以考虑向上几届的师兄师姐们借用,用完及时归还,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乐意帮助师弟师妹们的,或者在校内的跳蚤市场选购学长们的旧书;大学里聚餐、出游活动多,尤其是在同学过生日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如果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那么,这样的活动能参加还是尽量参加,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日常社交行为,不去显得不合群,倘若眼前情况的确不允许,那一定要和同学朋友们说明,以求理解与信任。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且不说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做支撑,而且涉世未深,学习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没有充分准备和足够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选择暂时不入市。
走自己的理财之路是对自己全方位了解后的一种慎重选择,这条路同样是只能靠自己的脚走出来的,别人无法效法的路。一种像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是普通的,但绝不是可以简单养成的。因为它缺少像饥饿感、困意这样的直接心理刺激,而是要靠自己的醒悟、远见和责任感的反复刺激才能形成;而同时它却会像吃饭、睡觉因为普通而被忽视。吃饭、睡觉维持了我们的基本生存,而理财维持的却是我们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想得到提高,我们必须把理财当作一种生活习惯!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5
投资是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投资活动主体与范畴非常广泛,但目前的理财所描述的投资主要是家庭投资,或个人投资。理财活动包括投资行为,投资是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财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在理财规划中,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即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如果用战争来表示未来,那么,大学时代就是战前的装备时期,需要多少粮草、武器需要什么装备、需要采用什么计策都要在这个时代做好准备。将来的战争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这个时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深偕个人理财就等于拥有一个“诸葛亮”做军师,能够以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就。
为什么大学生要学习投资理财?可以这么说,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人,必须要具有长远的目光,能够使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不被社会淘汰,那么投资理财是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生活技能,要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那么我们首先就得学会怎样合理利用社会物质财富,只有使社会物质财富在经济生活中不断的运转,那才能够实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进入大学之后,我们当中的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财产,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手上的余钱可能不多,也没有那种拿去投资的必要,但是我想,目前你可能不会去投资去理财,但是你现在必须为将来考虑,因为投资理财
是一项技能,一项生活的技能,现在不投资,但是现在可以学习怎样投资,也就是假如现在你有一笔钱,你打算怎么样利用它,使它既不被浪费,又能够实现增值。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很有必要学习这项技能,面对我们当前的金融证券市场的严峻形势,市场迫切的需要真正有知识和能力的投资者和管理者,而我们大学生在将来无疑会在这个舞台上唱主角,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而又努力的学习理财。
在当代社会,投资理财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充分利用各种理财方式和渠道,达到个人资产的合理分配、以及个人对理财安全性、收益性等多样化,具体化的要求,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和减少对未来个人资产问题的担忧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我们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和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各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渠道,提高运用技能,合理安排手中的资金,实现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的经济目标。
大学就读期间,我们应该提早培养起自己的投资理财的习惯,大学生投资理财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我们必须结合目前个人自身的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并制定自己的投资理财规划。
由于目前大学生处于学生时代,个人资金有限,主要生活费来源于父母,并且大学的课程也较为紧张,所以仍然应该以学习为重,在空余时间可以适当地着手进行一些相对比较保守的投资理财行为。我认为好的投资理财方案应该是组合式的。首先,目前自己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组合式投资理财可以帮助我分散风险,提高安全系数。其次,我采用的组合式投资理财主
要将选择收益较低,并且保本的理财方式,因此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最后,在通过组合投资中各类项目的比较的同时,可以根据最新的信息,选择其中收益较高的增加投资。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投资与理财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即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认识到投资与理财的重要性,并在其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这样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6
一、迅速按《__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准备好相关资料,争取尽早到省金融办把经营许可证办下来。
二、加强与银行沟通,选定合作银行,简化贷款手续,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先由单一合作银行再向多家合作银行发展,推进与金融机构合作机制与信息沟通机制的形成,积极落实“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和进行适当的利率调整,从而建立公平合理的协作关系,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第一、开展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深入企业了解其财务、生产、销售等情况,通过查询收集企业的具体信息,由企业申报资金需求,将征集的信息统一提交管委会,评审。
第二,建立中小企业动态信用信息数据库。对所有评定等级的中小企业建立信用信息库,包含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法定代表人、注册资产、经营范围、纳税额度等信息,在湘东政务网站公布,提供可供查询的开放式渠道。
第三,建立企业的守信褒扬与失信惩戒机制。企业的信用与担保机构和银行的业务相衔接,对资信等级高的中小企业,登记审核机构应简化年检手续,逐步实行备案制;对于失信企业,将其打入各种融资方式的黑名单,使其被市场自动淘汰,或者促其强化信用观念、履约守信。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7
我毕业工作之后,随着资金收入的增加,不得不考虑要才去一定的理财方法,先后了解了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外汇、股票等,但是感觉都不太适合做理财,当时只是想找一个好的理财方式,让钱能生钱,当时的要求不高,只要每个月有点小盈利就可以了,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基金理财,经过深入的了解决定投入基金理财这个行业。
根据我的经验要找好的基金公司一定要谨慎,首先看有没有证监会监管,其次基金的手续费高地也很重要, 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服务很完善的公司,现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各行各业都在发展自己的服务业,应为服务业才是做好一个企业的关键。服务好的公司基本上买基金都不用你自己看盘分析了,应为他们有专业的研究团队来研究分析整个基金股票行业,会根据你自身的条件配置适合你的理财方案。
我们做基金投资一般就是做长期的中短期的,短期的大概也许要几个月。所以做长期的要求稳健的投资者建议购买债券基金,或是偏向债券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是无风险的,因为他的投向主要是国债,个大金融企业债券,所以分先就不必担忧了。 要是偏激进点的投资者又想想中短期有好的收益,那就应该购买一些混合型的、偏股型的、股票型的进行投资。但是一定要投向有发展潜力的基金才能有短期高的收益。
这些经验大多数都是自己长期的学习和一些理财师的交流,我有很多朋友就是理财师他们确实帮助了我很多,我知道这些经验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篇8
公司理财是指根据资金运动规律,遵照国家法律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处理公司同有关个方面经济关系的一系列经营管理工作。它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看下文公司理财知识点总结分析:
一、公司理财的核心
1。如何融资:债券和股票;其实融资是比较难的。不同的融资方式会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2。融到钱了如何投资:投资项目是否可行;其实整个公司理财主要就是在讲这两个方面,第一个如何融资,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的价值。公司理财的第一原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因此讲如何投资的时候肯定涉及到两个方面:现金流和折现率。
公司理财总结具有三大特点: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
1。现代市场经济以金融市场为主导,金融市场作为企业资金融通的场所和联结企业资金供求双方的纽带,对企业财务行为的社会化具有决定性影响。金融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决定了公司财务行为的开放性。
2。公司理财以资金运动为对象,而资金运动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一般的与本质的抽象,是对企业再生产运行过程的全面再现。于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理财活动是一个动态管理系统。
3。公司理财知识点总结围绕资金运动展开。资金运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的综合表现,具有的综合性。掌握了资金运动,犹如牵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综合性是理财的重要特征
公司理财有这几个特征
主要依据是资金运动的规律和国家的法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资金运动的形式和状况也随之变化。因此,不断地调整理财目标,改进理财方法,已尽可能少的代价取得资金,合理的运用和分配资金,协调公司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对资金的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管理。以提高资金的运用效果,实现公司资本增值的化。
对于公司理财,许多人都知道公司理财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司理财的内容和特点,以股份公司为背景学习公司理财理论与实务知识,可以提高对相关公司的认识和把握公司理财的一般规律,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一起来学习了解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从广义角度来看就是对资产进行配置的过程,狭义来讲是效能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总体收益效率。理财不仅在生活中起着重要做用,在公司中更起着重要角色,公司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就是围绕着资金,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学会如何管理好财务,那么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取得很大成就,因此,大学生学习公司理财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要学会投资,让钱生钱,所以这就要涉及到怎样选择投资,投资又会带来怎样的风险和收益,我们又要怎样去看待这样的一个风险和收益。尽量规避风险或者使风险减少,因为我们知道收益与风险对等,风险提高了资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