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持心得体会7篇
在心得体会中,个体常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以便更好地成长和改进,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将每一次经历转化为宝贵的心得体会,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主持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主持心得体会篇1
20xx年央视主持人大赛首轮第5场,文艺类6号选手苗霖,压轴上场,成了本场最具争议的选手。他风格迥异,全程激情澎湃,眼睛炯炯有神,跟表演了场评书似的。喜欢的观众觉得主持人不应该千篇一律,苗霖有特色,力挺他去体育频道解说赛事。不喜欢的观众觉得苗霖表演痕迹太重,评书超过了主持本身,不像一位主持人。
3分钟自我展示环节,“身穿大褂说南北,云遮月里听惊雷。”苗霖以掷地有声的开场,追忆了单田芳先生传承评书的一生:留下了1。5万回评书、9000多万字,每天播一回也要播到20xx年。90秒即兴考核环节,苗霖机智幽默,自带评书气质和曲艺范,特别是那一声高喊,竟然送走了刘梦遥,好笑又有种冥冥之中的巧合。
最终苗霖获得了95。792分,在小组排名第二,顺利晋级30强。个人认为,虽然苗霖的主持有评书艺术加持,在众多选手中独树一帜,但这毕竟是主持人大赛,不是《星光大道》,跟同场的其他几位选手比较,苗霖的主持专业能力优势并不明显。至于评审给他的打分,只能解释为他排在首轮最后一位出场,评审标准没那么苛刻罢了。
观众对苗霖的争议,基本与董卿指出的问题保持一致:评书对你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有它好的地方,你的情感很饱满,说话掷地有声,语言很有节奏感。但是有利有弊,表演和主持一定是两码事,表演的语言是有特定情境的,一旦过度强化了之后,你可能就受限于它了,不要在所有的节目里都显现出一个特点来,把它为你所用,而不要被它给羁绊住了。
苗霖想走评书和主持相结合的路线,努力打造个人形象ip,这本身想法是好的,但他这个“度”没把握准确。目前苗霖更符合评书演员的特质,体现在主持方面就是太“评书”,张口就自带评书气质和曲艺范。文艺节目主持人的主要作用是串场,烘托节目气氛,引出嘉宾或内容的,如果串词完全表演化,那就成了个人秀场,这样他自己也很累吧。
虽然晋级了但苗霖面临的考验更多的在现实,评书式主持之路,确实不好走。苗霖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是一名足球解说员。苗霖的'“评书式足球解说”争议由来已久:将解说中融入评书,很巧妙能吸引人,但更多的人并不买账,认为他博眼球,形式大于内容,缺乏专业知识支撑,脱离了足球解说的本质。
当然,单从评书表演来讲,苗霖是成功的,看得出来有骨子里的热爱。单纯搞个脱口秀节目,效果可能要比足球解说好。因为将评书融入主持的路,苗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苗霖表示,评书是他的爱好,主持是他的工作,他一直努力想把二者结合,现仍在摸索中。
做主持心得体会篇2
9月28日下午,有幸聆听了《江苏教育研究》的主编金连平的报告——《论文与研究报告的写作》,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老师,平时我善于发现问题,也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去思考,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但不喜欢写。因此,我会经常看到别人发表的文章时才发现我也是这样做的,和我想的一样,就是自己没形成文字。有时自己被逼无奈时,也会写上几篇,但发表的很少。今天一听金主编的报告,我才如梦初醒。原来是自己文学功底差以及不懂写作的技巧。
第一,由于平时教学工作忙,我根本没时间去认真读完一本书,名著也都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更不用说有关教育方面的书了,从没能深入透彻的理解一本书。可想而知我的文学底蕴的水平了。
第二,就是我每次写论文时,总是临时抱佛脚,需要了就匆匆忙忙地一、两天就完成一篇,可想而知其质量了。我决定,从今天起我给自己订个读书计划,每天固定读一小时的书,彻底读透,知道理解为止。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将来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平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去发现问题,多思考,多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积累,再充分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相关的研究情况,然后再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在写论文时,我会选择一个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可行性的题目。写时我会写出新意,我要让我的论文观点新、观念新,选择的材料要新,角度也要新
总之,在金编的指导下,我会努力学习,力争写出具有新意、能够吸引人的文章来。到时欢迎大家指点,谢谢了。
做主持心得体会篇3
此时的窗外是天地间浓妆艳抹的时候,阳光失了些先前纯粹的灿烂,仿佛染上了一点儿晕色,有种想要招惹些回忆的味道。而此时的我手中翻启着厚重的专业书,感慨着自己的专业学习竟如此飞逝而去,付出了几许?又收获了几分?心中不觉像极了窗外交错的欣喜与无奈。
记得初学“气息控制”时,我始终都找不到“气息流动”的感觉,反复练习仍不得其法,而后,我的小课老师告诉我:“现在你干脆忘记任何具体的理论指导,记住,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说的,从心里向外抽取的!”我随即想起妈妈告诉过我的“为文只是因为心坎里的话要出来。”是的,为文,为人,播音都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无论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苍茫,还是“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生动,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有流动。在专业学习里,从“气息控制”到“播音创作中的感受”,从“情感的引发和聚积”到“对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彻着“言为心声”的真正含义,也领悟了它在稿件创作中的重要。所有优秀的播音都是由于与受众形成了共鸣,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于传者与受众间精彩的沟通——“对象感”合适积极的把握。专业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着“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状态。今天在安静中梳理我专业积累中最深的体会,心有惶恐但仍无限感激。仔细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对专业学习之路段落的献礼,也是在新的起程里再一次的抛锚吧
(一)
在西方传媒的定义里,播音员意味着一种职业性,权威性,个性化的力量。作为传播者,宣传有的放矢,宣传深入人心尤为重要。这要求传播者要与受众溶为一体,以“有人来听”为基础,成为“有人要听”。说话是要看对象的,播音更应如此,努力地获得最准确最积极的对象感,才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不但悦耳悦目,而且赏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所以,获取对象感是播讲稿件“有的放矢”的关键。对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为着他们而想着他们,时刻不忘记他们。也就是受众群总在你心中存在着,做聆听状等待着传者的字字如珠。
关于对象感,播音学张颂教授是这样定义的:“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对象感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只有当你充分了解受众对你宣传的内容可能会有的反映,了解你所面对的受众的情绪和情趣之后,你的播音才会更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传播行业对于“对象感”也极为重视。英国广播公司教员罗伯特·麦克利什说:“融洽的关系是靠着为观众设想建立的,寻求这种无形间的沟通是‘无线电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围是交流的前提。在当今大多数的听众都是以广播为背景声音的环境下,如何使“文字脱离稿件”飞入受众的耳朵,并引领他深入其中,几乎成为了所有传者的难题。面对“去创造有生命力的语言,并让它以自由的个性与听者坦诚相见”这种极致化的追求,传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调动情绪,把心思放于受众”首当其冲地推为重中之重,这千锤百炼之后的“青睐”可见一斑。在专业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播音像自言自语”,或者经常会在播完稿件之后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对同组同学面无表情的反应,尴尬万分。
这些都是没有找到准确的“对象感”并没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带来的窘境。没有动已心,又如何动人容?没有在寻找对象时“入乎其内”,又如何在播讲中“呼之欲出”?
推而广之,凡能受到听众、观众欢迎的节目,其“对象感”都很强。像《为您服务》这种服务性的节目,在聊天似的谈话中充分的实现了互动的交流感。而且由于对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与主持具备了真诚热切,情感积极,语言丰富,平易亲切特点,其播讲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称作是质的飞跃,那么“入乎其内”则定是积累质的基础。“手到擒来”的前提依旧会永远是“铁鞋踏破”,这一点在播音创作中仍是真理!
(二)
获取对象感是一个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在播讲稿件之前,我们一般都要对受众进行具体的设想。而设想的依据则是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因此,理解语言内容是根本,深入主题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谈谈获取“对象感”使“言由心声”的途径。
从西方对于播音员的定义不难看出,“权威性”对于播音员的重要。这里的“权威性”与“可信性”并不完全重合。权威性是指一种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声音。“权威性”是“你对你所谈论的事很了解,而且能给人信服的解释,并随时准备向别人解释清楚。”它来自于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内涵。传者必须深入了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达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才可能在与受众交流时做到“言之有人”
“言为心声”。
所以提到“写作”的重要,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报道》的新闻主持人约翰·伊说:“关键在于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东西,然后再开口。如果你明白了,听众也明白了。”熟悉播讲内容并且使自己的思索蕴含其中是播讲愿望有所激发的动力。知道讲什么,才明白要讲给谁听;知道受众听什么,才明白要怎么讲。英国abc新闻的经理曾批评一些年轻的播音员并不理解所念的东西,把新闻节目做的像在猜谜,甚至错词不断,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闻人士应该犯的错误。可见,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并非易事。
?妇女时间》的主播珍尼·莫瑞说:“如果你不能写的话,你就不是称职的主持人。”——写作能力是一个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这里,“写”所包含的不仅有语言组织能力及谴词造句的功力,还包含了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时“写”的过程也是传者消化信息的过程。英国四频道主播认为“所有的信息新闻都要了如指掌,否则会影响其播音风格。”“有些报道要动手写,使其可以适应我的风格。”这种深入稿件,努力寻求对象感,挖掘内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美国新闻单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国则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实表情只是他们定位对象感的一种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达人”才是他们的真正意图所在吧!
(三)
获取对象感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作主体——播音员要有“感”。这是根据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感”;要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感情是引发共鸣的全部体现,你要时刻感受听者的存在,并努力地把你的“感”与之交流,呼应,深切于一体,浑然于一体!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对话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员是画家,他一定会在用情处用水彩淡淡地涂抹一层再一遍遍地浸润,而不会狂甩几点火红的油彩了事。情发于声,亦止于意。
“感”中要有“意”。像极了古代的绢画,意在笔先,笔停意存。比如我们最惧怕朗诵的“再别康桥”,在播音员陈醇老师的播讲中慢慢化为“魂断康桥”,意于情中,余音袅袅,绕于听者之梁。
“感”中要“畅”。我们在播讲中总想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才有动性,听起来也会舒展。只有让受众在你的语言中觉得“畅”,才可能毫无阻碍地找到你所传达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视的节目里,一直难以忘怀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曾经不懂得运用专业术语时,总以“舒服、惬意”来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词语——“对象感极强”来概括她的优秀。她用她亲切温和的语言传达方式展示了一种东方的美,非明艳之美,非华丽之美,而是气质之美,人情之美。记得在一次中央台庆的晚会上,张悦总结她的风格时说:“每次上镜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门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现在回头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会矫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会虚张声势?
总之,获取对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据,“对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升华。而这一切技巧手段的应用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踏实的付出。我们思想就像是种子,如果你播种的是劣质的果核,就别幻想会结出大大的苹果!寡情心枯才会有淡而无味,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溢于表!
我曾经一度以为“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优美之声才是播音的光环所在。可一千多天的专业学习让我懂得了:只有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美的。现在的电视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点儿享受后的一缕余音,一点儿回味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众传播个性化成功先例在身边,网络传播个人化别致风景在眼前,我们还有许多希望可以创造,亦有很多艰辛要去闯荡。路很长,古有“莫叹生不逢时,贵在奋斗不息。”今日,让我们“莫叹生无奇迹,贵在奋斗不息!”,且永不止息
做主持心得体会篇4
获取对象感是一个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在播讲稿件之前,我们一般都要对受众进行具体的设想。而设想的依据则是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因此,理解语言内容是根本,深入主题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谈谈获取“对象感”使“言由心声”的途径。
从西方对于播音员的定义不难看出,“权威性”对于播音员的重要。这里的“权威性”与“可信性”并不完全重合。权威性是指一种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声音。“权威性”是“你对你所谈论的事很了解,而且能给人信服的解释,并随时准备向别人解释清楚。”它来自于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内涵。传者必须深入了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达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才可能在与受众交流时做到“言之有人”
“言为心声”。
所以提到“写作”的重要,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报道》的新闻主持人约翰· 伊说:“关键在于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东西,然后再开口。如果你明白了,听众也明白了。”熟悉播讲内容并且使自己的思索蕴含其中是播讲愿望有所激发的`动力。知道讲什么,才明白要讲给谁听;知道受众听什么,才明白要怎么讲。英国abc新闻的经理曾批评一些年轻的播音员并不理解所念的东西,把新闻节目做的像在猜谜,甚至错词不断,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闻人士应该犯的错误。可见,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并非易事。
?妇女时间》的主播珍尼·莫瑞说:“如果你不能写的话,你就不是称职的主持人。”——写作能力是一个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这里,“写”所包含的不仅有语言组织能力及谴词造句的功力,还包含了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时“写”的过程也是传者消化信息的过程。英国四频道主播认为“所有的信息新闻都要了如指掌,否则会影响其播音风格。”“有些报道要动手写,使其可以适应我的风格。”这种深入稿件,努力寻求对象感,挖掘内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美国新闻单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国则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实表情只是他们定位对象感的一种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达人”才是他们的真正意图所在吧!
做主持心得体会篇5
经过5期节目的播出,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一赛段的比赛已经圆满结束,至此舞台上还剩下30位在第一赛段发挥出色的主持人,然而对于这些主持人而言,现在还不是可以高兴的时候,毕竟更加困难的挑战在等待着她们。
晋级的30位主持人中,有些选手的晋级实至名归,而有些选手能够晋级则被观众质疑节目的公正性。
就第一赛段的表现来看,邹韵、蔡紫、刘妙然等选手被观众认为是舞台上的绝对实力者,而李莎旻子的晋级则让观众表示无法理解。
不过随着第二赛段的展开,过往的成绩将会忽略不计,邹韵、蔡紫想要继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在舞台上持续性展示出完美的表现,而备受质疑的李莎旻子同样能够通过第二赛段的.比赛来为自己正名。
相较于第一赛段,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二赛段在比赛人数以及考核内容上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第一赛段是60强选手经过5期比赛最终淘汰30名、晋级30名,而在接下来的第二赛段比赛中,竞争选手只剩下30人。
30强选手将通过抽签决定出场顺序,三期比赛每期每个赛道各5名选手,晋级三人淘汰两人,最终选拔主持人大赛的18强。
比赛规则方面,主持人大赛第一赛段通过三分钟的个人展示以及90秒随机考核来评测选手的整体表现,而在第二赛段,比赛规则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考核内容更改为“经典节目”。
所谓“经典节目”,也就是央视播出的经典节目,比如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朱广权主持的《共同关注》等,这些经典节目的主持人将担任当场比赛的出题人,为参赛选手提供考核题目。
主持人大赛节目组在下期节目播出之前,对比赛进行了提前剧透,目前可以得知,主持人大赛第二赛段的比赛中,朱广权将作为出题人出现在这个舞台。
早在主持人大赛节目开播之际,观众之中就一直出现希望朱广权参赛的声音,毕竟是央视主办的综艺节目,目前人气正盛的朱广权又怎么会不出现在舞台之上呢?
主持人大赛第一赛段的考核更加偏向于选手的综合能力,通过个人准备环节可以展现出一位主持人的专业程度,以及对于节目制作的理解,而90秒的随机考核则是考察选手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应急能力。
第二赛段考核内容更改为“经典节目”之后,无疑是对参赛选手更加严苛的考察,毕竟这些经典节目已经在观众心中留有印象,选手的表现既不能太过脱离原节目的主题,也不能完全模仿,这对选手的理解能力是一种充分的考察。
另外一点,选手5进3的几率或许是大了一些,但相较于第一赛段的比赛,第二赛段选手的综合能力则更加突出,所以晋级将会显得更加困难。
比赛就是如此,越是残酷才会越有观赏性,越是残酷才会更加激发选手的潜力,主持人大赛接下来的比赛对选手能力的考察更加严格,而这样最终选拔出来的主持人才会更加优秀不是吗?
做主持心得体会篇6
获取对象感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作主体——播音员要有“感”。这是根据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感”;要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感情是引发共鸣的全部体现,你要时刻感受听者的存在,并努力地把你的“感”与之交流,呼应,深切于一体,浑然于一体!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对话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员是画家,他一定会在用情处用水彩淡淡地涂抹一层再一遍遍地浸润,而不会狂甩几点火红的油彩了事。情发于声,亦止于意。
“感”中要有“意”。像极了古代的绢画,意在笔先,笔停意存。比如我们最惧怕朗诵的“再别康桥”,在播音员陈醇老师的播讲中慢慢化为“魂断康桥”,意于情中,余音袅袅,绕于听者之梁。
“感”中要“畅”。我们在播讲中总想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才有动性,听起来也会舒展。只有让受众在你的语言中觉得“畅”,才可能毫无阻碍地找到你所传达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视的节目里,一直难以忘怀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曾经不懂得运用专业术语时,总以“舒服、惬意”来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词语——“对象感极强”来概括她的优秀。她用她亲切温和的语言传达方式展示了一种东方的美,非明艳之美,非华丽之美,而是气质之美,人情之美。记得在一次中央台庆的晚会上,张悦总结她的风格时说:“每次上镜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门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现在回头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会矫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会虚张声势?
总之,获取对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据,“对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升华。而这一切技巧手段的应用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踏实的付出。我们思想就像是种子,如果你播种的是劣质的果核,就别幻想会结出大大的苹果!寡情心枯才会有淡而无味,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溢于表!
我曾经一度以为“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优美之声才是播音的光环所在。可一千多天的专业学习让我懂得了:只有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美的。现在的电视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点儿享受后的一缕余音,一点儿回味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众传播个性化成功先例在身边,网络传播个人化别致风景在眼前,我们还有许多希望可以创造,亦有很多艰辛要去闯荡。路很长,古有“莫叹生不逢时,贵在奋斗不息。”今日,让我们“莫叹生无奇迹,贵在奋斗不息!”,且永不止息
做主持心得体会篇7
雨水照丰年,今天是个好日子,雨水滋润了心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龙王为新人们祝福,带来了甘露雨水带来了财运,在这个好雨之时节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两位新人的结合。从此,世界上少了两个孤独的日呢,多了一个幸福的家。
刚才接到一个同行朋友的电话,她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为什么年底可以接到很多主持活动,是关系?是价格?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在于我的口碑,在于客户之间对我的认同。
我在20xx年正式走入了婚礼主持的行业,这行常常被称为甜蜜的职业,但真正做好这一甜蜜的事情确不是很容易,我通过这几年主持的经验以及向别人的学习,我认为婚礼主持人在婚礼场上不仅仅需要侃侃而谈、知识渊博、风度潇洒、仪表堂堂,而且还能够引曲释疑、说学逗唱、诙谐风趣、雅而不俗、笑而不脏,不仅仅需要主持必要的程序,还要面对其他一些意外的、突发的情况发生,这时候,就需要婚礼主持人能够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处理的令所有人都感到满意,一个出色的婚礼主持人不仅仅能够为整个婚礼增添光彩,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使得婚礼总指挥的作用。
现在市场上的婚礼主持层次参差不齐,有些主持人的素质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针对现在市场上婚礼主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主持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我想把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主持界的朋友,要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婚礼主持人需要从以下8个方面入手:
第一,优秀的婚礼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遵守行规守则,维护婚庆行业的信誉。因为对于主持人来说,一场婚礼只是他主持生涯当中的一场,但对新人来说,确是百分之百。新人把自己一辈子一次的婚礼交给我,就意味着对我极大的信任,对于我来说,这是幸运的同时也是艰巨的。因此要求我必须把信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守时,杜绝来迟,故作高贵,或者不把新人的事不当事,以及乱收费等不讲信誉的现象,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新人的婚礼当中,尽心尽责,力求完美,维护婚庆行业的信誉,同时维护自己的形象
第二,我认为优秀的婚礼主持的着装和仪态体现着对婚礼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新人宾客的敬意。所以我非常注意职业仪表,严格着装,以给新人和宾客以亲和力、安全感。
第三,我在婚礼前与新人以及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充分的和新人沟通,才能比较详细的了解双方的职业、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和喜好程度,才能挖掘各种素材,一切围绕新人做文章,针对不同的新人准备不同的婚礼程序串联词。
第四,作为优秀的主持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内涵,因为能说会道应该算主持人的基本功,但内在的文化修养艺术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建议大家可以找一些关于言语交际学常识、听知学常识、文化民俗常识、节目主持人语言常识、科学发声常识、普通话语音常识、朗诵学常识、体态语常识、社会语言学常识、言语交际学常识等资料学习。
第五,优秀的主持人要顺应潮流,不断的与时俱进学习、研究和探索,同时,你还应该与同行朋友多多交流多借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便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比如我的风格就很适合做西式。
第六,婚礼主持人在婚礼上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度”。即分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有些婚礼主持在婚礼场合上过多的表现自己,抢了新人的风头,剥夺了新人发挥的.空间,以致来宾把注意力从新人身上转移到主持人身上。所以在主持的时候一定要把新人作为绝对主角,时时刻刻围绕新人,挖掘他们在生活中、恋爱中、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的感情在这一刻来一个更好的升华,让来宾们一起分享新郎新娘的美丽往事。
第七,婚礼主持人应该杜绝单纯的模仿,多些创意,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学习是基础,但不要啊自己拘束在学过的内容里。应该用心思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行为,切勿去用单调的华丽辞藻哗众取宠,要结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审美标准,定做不同的版本,组织不同的语言,这是一名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应该去努力的方向。
第八,婚礼主持在主持中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只有在主持中真正投入自己的感情,才有可能和新人以及来宾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有可能说到高兴处,灵感如泉涌,妙语连珠,主持出一场声情并茂、皆大欢喜的成功婚礼
第九,婚礼主持人要具备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果说婚礼主持有套路可以寻,但是在婚礼现场,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或尴尬的情况,比如香槟塔不小心碰到,交换戒指不小心掉下,喝交杯酒时不小心洒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主持人能够及时的站出来帮助新人摆脱这种尴尬的境遇,用一些话挽回让人不快的局面,让婚礼得以继续热闹喜庆,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影响了新人的心情。
总之,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在主持婚礼以前就应该做足功课,下足功夫,这样才能在婚礼上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对于主持人的内容个性化和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而人们对于婚礼主持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希望我的这篇心得对于主持的同行们有共勉,也祝大家在主持生涯中走出自己辉煌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