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诊断学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优秀的心得体会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有助于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上诊断学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诊断学心得体会篇1
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医理不明,纵然知道很多中医学的知识,但使用起来可能会不得要领,甚至动手便错。
中医的医理并不是一大套高深玄妙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自然之道,就是人本来如此的、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千万年来都没更变过的那些生命规律。比如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睡,这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或机制,也就是最基本的医理。失眠、便秘、厌食、胃肠疾病等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问题,各种对治的药品或保健品经常在各式的广告中出现,似乎也能够说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对治的乏效。我们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就不知道如何调节以帮助身体回归到常态,也就无法断绝出现问题的原因。原因没有解决,只在业已出现的结果上大做文章,怎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就像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无视污染源的继续活动一样,其治理当然是乏效的。
并且这种无视根本的治理过程本身很可能也是一种污染方式,这样的话,这种所谓的治理也只是治理者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罢了,对于被治理的对象而言,其实是在承受着更加深重的污染。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在医疗领域内可以说是时有发生,我们所能见到的辗转求医、久治乏效或病情反复的病人,大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治疗”名誉的“污染”。
就像美国的一项研究所显示的一样:每年由于医生误诊、用药错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手术失误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25400人。临床医疗差错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仅排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其中最重大的一类死亡原因是住院患者死于“药物的有害、意外或不良作用”,而且发生在用药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尽管所使用的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物,用药的程序也是严格无误的,但是每年仍然有10万多患者死于这种药物意外反应。这篇报告总结分析了39项研究工作后,发现大约有7%的住院患者,即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
在此类病例中,患者都是按照医嘱用药的。上述数字并不包括那些给药或用药方式错误的受害者,也不包括“可能”属于不良药物反应的受害者,也不包括那些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用药患者。换句话说,“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位患者经历过不良药物反应”还属于非常保守的估计数字。
很显然,临床医生进行的是“完全正确”的治疗,但却导致了至少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而且这种事情发生在被普遍认为医疗科技最为先进、现代医学最为发达的美国。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此的治疗当然是在其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那么,这样的事实是不是足以提醒我们反思作为指导医疗的理论的重要性呢?
在当代,这样的事实并不是只发生在美国,如果指导医疗的理论、观念出现了偏差,类似的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方式的医疗活动中。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有病时不要盲目地求治,只靠着自身的调整与修复机能,自己会康复过来,不过可能会康复得慢一点或辛苦一些,但也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治疗了。言外之意是如果遇到了一个中等以下的医生,那就不如不治了。可见我们学医,最起码要当个“中等”以上的医生。
很显然,中等以上的医生至少应当知道人体自身的功能及其机制,从而保护、帮助它而不是破坏、扰乱它。中等以下的医生往往是那些骄傲无知地干扰破坏人体的人,就像《灵枢》所说的“下工绝气危生”,等而下之的医生更是时常会做出灭绝人体正气,危害病人生机的事情。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很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明医理。我们学习和运用中医的人应该时刻谨慎地观察自己是不是沦为下工之列,观察的标准就是中医的医理。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在于他治好了多少病人,更在于他明了多少医理。那么,中医的医理是什么呢?就是中医对人体及人体生命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中医也就是要如实地了解一直以来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传统中医学对这些认识的描述,然后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的学习与理解是否正确。
上诊断学心得体会篇2
教学自我诊断及改进措施
一、教学自我诊断
(一)优点:
1、全体同学非常喜爱游戏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师生无拘无束参与性很强,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正在增强提高。在三年级的的教学中,小干部的组织能力有所提高
2、对于有竞争的运动项目,每位同学都表现得很积极,多数同学都具有不服输争取胜利的精神,这点是很可贵的。例如:跳绳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摇绳与跳连接是重点,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缩短绳距配合跳的频率,提高跳的速度,然后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水平。
3、三年级同学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小干部才学会组织管理学生,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4、全体同学都希望活动时间更充分一些,这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表现。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组织工作浪费时间,在一段课程之后学生明白了要想提高效率,必须要遵守课堂常规的共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许多。在使用三年级四班录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
5、通过课堂评价学生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对提高运动水平有很大帮助。总结对于三年级学生帮助很大
(二)不足:
1、课堂常规的渗入有时不是很到位,具体是:
(1)课堂中,病、事假个别同学不请,总有不经批准的就不来的。影响了教学秩序。
(2)体育课着装中有不按照要求穿的。
(3)对队列教学不认真,反映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
2、在学习中,中年级同学‘爱说话,搞小动作’随着性强。有时教师稍不注意,有的同学就会做其他的事情,结果是动作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学生出现骂人、打人现象,个别同学较严重。
3、运动中,同学的协调能力比较差的,并显现为很明显。主要是平时的运动机会少或是不愿意主动锻炼原因造成的。
4、对小干部的'培养还要加强一些,是乎做为小干部尽管表现积极,但表现不是很好,模范作用不强。
5、经过体质健康测试,发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如:学生心肺功能普遍不强,下肢力量明显不足,柔韧能力个别同学较差
二、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习,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学生严格要求,深刻贯彻落实课堂常规。
(二)教师自身要深入学习,把握好每个年级教材内涵,特点。注意及时归纳总结,收集信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特征,把握学生心理,使之逐步进入轨道
(三)深入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理解内容和意图。加强体育基本功练习。
(四)明确田径、体操、游戏的目的及要求,正确处理好学习掌握技术与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关系。
(五)加强组织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加强心理咨询以及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1)合理安排方法步骤,精讲多炼。
(2)处理好教、学、练之间的关系。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六)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
(1)教师首先要树立教学安全思想,并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2)全面了解学生健康、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区别对
待。
(3)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诊断学心得体会篇3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修改概括而成,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中医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地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在我没进入中医学院以前,觉得中医特简单,就是把把脉,在吃上几碗汤药而已。但自我开始学习中医以后才发现它如此的博大精深,在学习《易经》以后更是觉得中医实在是太神奇而又绝妙了。其实在我未上中医学院以前,我一听《易经》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少林寺绝学《易筋经》的上部呢,直到上这门课以来,我才渐渐了解了《易经》不是武功秘籍,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万物神奇而富有智慧的一本书,而且是华夏五千年以来具有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的一本书。
易有太极,是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和中医的阴阳八卦图如出一辙,在中医研究阴阳用的就是太极八卦图。世间如同太极八卦一样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只有阴阳,而且阴阳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不离阴,阴不离阳,互增互减。在中医里阴阳不调,谓之有邪气,人亦有病。
阴阳和合,阴阳平衡才维持了世界万物乃至人的正常运行,又有“天地阴阳不相交,则万物就不能兴盛”,可见易经里阐述的阴阳比传统中医先进多了。已经不愧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且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方面,又可引申为四时、四方等。在中医里,阴阳消长揭示了人体病机病理的发展变化,如阴盛阳虚则寒,阳盛阴虚则热等。四时,即春夏秋冬。在中医里指导用药及调理人体营卫阴阳。由四象在分出的八卦象征着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即:乾、坤、震、巽、离、坎、兑、与其对应的自然物质为天、地、雷、风、火、山、泽,这八种物质与中医的生命养生又是息息相关的。易经中强调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一年之中阴阳之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而人体之阴阳也随四季的变更而此消彼长,夏秋阳长阴消,冬春二季反之,但春季阳气开始回升,秋季阳气减退,这或许也是从易经之学所发现的从而引起到中医调和阴阳的养生理论之中的吧!人体不止有四时阴阳的变化,在同一天,人体阴阳也有不同的变化。更为有趣的是《易经》中的坎卦,它的性质是代表月亮而人体脏腑大多都和月亮有关。诸如,肝、胆、肠、肺等。人体脏腑经络和月亮有关,而《易经》中的坎卦,这不知是巧合还是易经和中医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也或许是《易经》和中医多喝月亮有关吧。
?易经》中也教会我们为人,其中的乾卦中说到的龙就是在告诉我们该怎样走自己的一生,真实的说明了作为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人的一生不读《易经》,就是一个最大的损失。
作为一名中医,不研读《易经》,我想在中医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的,毕竟《易经》和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作为学习中医的我们,对《易经》不懂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自己的求学之路上你会慢慢的明白,到了花甲之年之在看一遍《易经》,我想你会有很大体悟。
上诊断学心得体会篇4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上诊断学心得体会篇5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岳伟东
学习了陈大伟教授的准备观课议课,我总结了这次讲座一共有四点:一是观课议课的主题准备;二是协商主题;三是主题分解;四是做好观课议课的主题说明。
一、观课议课的主题准备
陈大伟教授指出我们的观课议课活动要有主题,有准备。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情场教学,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我们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观课议课的主题准备就是要发现问题。主题从哪里来?首先主题从问题和困难中提出来。面对教学中的案例,我们改变我们的提问方式。把我们问学生的话问问我们自己。如:把“你为什么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改成“我讲的话他为什么当耳旁风?”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改变学生的话,我们为什么尝试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不要抱怨,我们不要企图寻找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我们要去适应我们的学生,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要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努力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我认为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要有恒心和毅力,持之以恒!我们与其相互埋怨和抱怨,不如相互信任。其次我们从教学创造和超越中也能提出问题。我们要经常问我们自己:我们上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协商主题
上课者和听课者各有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我们听一节课,议一节课,共2节课,不可能解决太多问题,这就要我们协商。
三、主题分解
我们观课议课一般的参与人数是5到6人,即一名献课者和4到5名议课者。人数太多,责任分散,人数太少,视野不足。我们进行观课议课时,要给所有听课人分配任务,有目的的观课。然后,据自己上课时的观察进行议课。
四、做好观课议课的主题说明
我们在议课时要先让献课者自己介绍自己的教学背景、设计意图、自己上课时要解决的问题??让参与者理解上课老师的意图。我们鼓励教学创新,我们的观课更要有针对性。总之,我们的观课议课是有准备的活动,为了我们专业的成长,让我们老师们做好观课议课的准备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