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模板5篇
教案不仅限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其他教育环境,如培训和大学课程,教案的内容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学习重点
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难点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教学流程
预习导航
一、创设情境:
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
(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
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
一、概念探究:
1、列出下列式子:
(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
(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 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 ______㎏。
2、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如果用字母 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 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
3、思考:
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问题的研讨,学会用 的形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把分数推广到分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分式的概念:
4、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 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为被除式,分母为除式,分数线起除号的作用;
② 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这是区别整式的重要依据;
③ 如同分数一样,在任何情况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分式分母不为零是隐含在此分式中而无须注明的条件。
二、例题分析:
例1 : 试解释分式 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求分式 的值 ①a=3 ②a=—
例3:当取什么值时,分式 (1)没有意义?(2)有意义?(3)值为零。
三、展示交流:
1、在 ____________中,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2、 写成分式为____________,且当m≠_____时分式有意义;
3、当x_______时,分式 无意义,当x______时,分式的值为1。
4、 若分式 的值为正数,则x的取值应是 ( )
a. , b. c. d. 为任意实数
四、提炼总结:
1、什么叫分式?
2、分式什么时候有意义?怎样求分式的值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篇2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安排1课时讲授;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学中引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种种生活中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不同时刻物体影子的变化,亲自感受变化的情况,再通过教师讲授逐步加深对投影相关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知道平行投影、正投影的含义;
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特征;
知道在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探索不同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长的比等于物体高度的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论研究自然现象,引发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增进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平行投影的认识进行物体与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观察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自己总结出一些结论。
一、创设情景
问题1:
师:请看这幅图片,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陈述: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看下图)
设疑激趣:利用古代显示时刻的物体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引出课题
问题2:
师:太阳光可看成平行的直线,在阳光下,我们经常看见物体的影子,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吗?
下面我们来看几副图片:(幻灯显示)
(1) (2) (3)
上面的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请根据树的影子,判断拍摄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生:通过这几天观察,如果上午观察物体的影子,都是逐渐变短的一个过程,所以拍摄的先后顺序是:(3)→(2)→(1)。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但是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呢?
生:上午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逐渐升高,这里我们把太阳光线看成平行的直线,根据以前我们学过的几何知识,通过画图,显而易见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逐渐变短的。
师:回答的很好;根据上面的总结,我们观看下面的图片,观察有什么变化?
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居住的房屋窗户大多是朝南的,中午某时刻室内的窗影在一年四季里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生:夏天的时候影子是最短的,冬天是最长的,春秋次之。
活动:学生有丰富的关于影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结合经验想象自己的影子从早到晚是如何变化的(包括大小和方向)?并叫三个学生代表太阳、物体、影子,模拟太阳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大——小——大;西——北偏西——正北——北偏东——东。
教师总结: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种现象就是投影(projection)。
太阳的光线可看做平行线的,像这样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光线是投影线,地面或墙面是投影面。
如上图,用一束平行光线竖直照射水平放置的三角尺上,投影线、三角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在这种平行投影中,光线是竖直照射在水平面上的。像这种平行投影又叫做正投影。
现在大家对投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看下面这个图形,思考问题:[
如图,正方体正面(r面)在v面上的正投影 。
1.r面的正投影是什么图形?与r面相对的面的在正投影是什么图形?
2.q面的正投影是什么图形?与q面相对的面的正投影是什么图形?
3.p面及与它相对的面的正投影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相应回答上面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投影的相关概念,也观看了许多投影的图片,那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
(1)一个物体的正投影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
(2)点、线段和多边形的正投影可能分别是什么图形?
第一问显而易见,教师可以找中下等学生回答。
第二问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观看,回答问题。(参看课件:点、线、面的投影)
师生互动:
例:旗杆直立在a处,它的平行投影如图所示。
(1)请画出小明站在b处时的投影(用线段表示)。并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
(2)如果小明站在c处,请画出他的投影(用线段表示),并比较小明站在b、c两处投影的长短。
(3)旗杆的高度与它投影长的比和小明的身高与他投影长的比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这道例题,教师再进行讲解。
教师总结:一般地,两个直立于地面的物体在阳光下的投影,或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物体、他们的平行投影及过物体顶端的投影线,分别组成直角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练习
1.大致说出我国北方的确一天中(早晨、中午、傍晚),人在阳光下的投影的方向和长短。
2.下图是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投影,请画出另一棵树的投影(用线段表示)。
3.结合地理知识,谈谈在我国哪些地区会有太阳直射现象。这时人的投影是什么样的?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平行投影
一、导入 平行投影
问题1: 正投影
二、新授 例:
问题2:
三、练习
投影:
四、总结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篇3
学习方式:
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探索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含义。
逆用乘法分配律探求合并同类项法则。
通过多角度的练习辨别同类项,加 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掌握同类项的定义;
2、在具体情境中, 让学生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能运用合并同类项化简多项式,并根据所给字母的值,求多项式的值。
4、通过“合并同类项”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含义。
3、疑点:同类项与同次项的区别。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自制胶片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 (出示投影)
如图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①当学生列出代数式 8n+5n时,可引导学生是否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启发学生得出:
(8+5)n
②接着引导学生写出等式:
8n+5n=(8+5)n=13n
启发学生观察上式是怎样的一种变化;
它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什么运算律
为什么8n与5n可以合并成一项(组织学生充分
讨论,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③同类项的概念
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同类项的实际例子。
如:-7a2b , 2a2b ;
8n , 5n ;
3x2, -x2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给出的几组代数式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所含的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教师顺势提出同类项的概念
强调同类项必须满足以上两条
④结合长方形面积问题,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
(反例巩固) 出示问题;
x与y,
a2b与ab2,
-3pa与3pa
abc与ac,
a2和a3 是不是同类项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紧紧结合同类项的两个条件进行判断)
其中:a2b与ab2可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必须是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分清同类项与同次项的区别)
(引导学生题后反思,同类项与它们的系数无关,只与所含的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关)。
紧扣定义
加以判别
例1 根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
(1)-xy2+3xy2 (2) 7a+3 a2+2a- a2+3
(教师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学生板书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合并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系 数怎样变化的?字母及字母的指数又怎样变化了)
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合并同类项时,只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学生思考
解答(找二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写出过程)
总结法则
可根据情况适当复习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有关知识
通过上面的实例,学生对怎样合并同类项的问题已有较深刻的印象,但还不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将其叙述出来,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
应用法则
例2,合 并同类项
①3a+2b-5a-b
②-4ab+8-2b2-9ab-8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的思考时间
找二生到黑板上板演。
学生 板演后,教师组织 学生交流评价,根据出现的问题,作点拔,强调。
强调: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的过程,在系数相加时,不要遗漏符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
教师不给任何提示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评判。
(二生到黑板上板演)
变式
应用 补充例题
例3,求代数式的值
①2x2-5x+x2+4x-3 x2-2 其中x=
②-3 x2+5x-0.5 x2+x-1 其中x=2
出示 例题后,教师不要给任何提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部分学生会直接把x= 代入式中去计算,出现这一情况后,教师可积极引导。
问:还有没有其 他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先合并化简后,再代入求值,此时教师可提出让学生对比分析哪种方法简便。从而强调,先化简再求值会使运算变得简便。
独立完成
分析比较
寻求简便方法
随堂
练习 1、合并同类项
①3y+ y=__________
②3b-3a2+1+a3-2b=____ _______
③2y+6y+2xy-5=_____________
2、求代数式的值
8 p2-7q+6q-7p2-7
其中p=3 q=3
练习交流合作
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方法,
有什么体会? 自己总结
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学 运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 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 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 一、 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 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 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动二 (2)
51.7(-7.2)=-372.24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0.45)5
(-0.45)5-0.018
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2)-62
解:
思考:
注意观察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区分两种按键的不同,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探究活动三 三、随堂练习
(出示幻灯四)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 . (-2.35)(-0.46)
3.( -3.45)3
4.-2.082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探究活动四 四、实际应用,能力提高。
1.用计算器解决“创设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幻灯五)
2.张老师在银行贷月息为0.456%的住房 贷款50 000元,满5年时共需付款50 000(1+600.456%)元,其中包括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张老师共需付利息多少元?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回答有关的信息,学生互评。 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总结 五、学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
(1)由于受计算器显示数位的限制,计算结果是一个近似数。
(2)当计算结果很大时,计算器能将计算结果自动转化为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来显示。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 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 性的评价。 学生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反馈
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略)
2.(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1111,111111,1 1111 111,11 11111 111 。
(2)根据 (1)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如果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1 111 1111 111 1 11的结果吗? 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学以致用。 及时反馈,并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附:板书设计: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1.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运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3.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教学反思:
1.只停留在powerpoint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能演示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2.更新教学观念,最好以学生自学使用计算器的方法为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 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