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幼儿园教案7篇
教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蝌蚪幼儿园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篇1
一、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page_break]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
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三、活动评价(思考体会)
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时这一活动分别在泰州市幼儿园和朱庄乡中心幼儿园的同一年龄班进行了实施,并没有因为城乡儿童存在的经验差异而影响教学效果。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怎样对幼儿进行守信用教育呢?时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苏醒,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大家围着小蝌蚪指指点点,我灵机一动,何不借助小蝌蚪的故事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呢?于是就选择了活动《守信用的小蝌蚪》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个守信用的孩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图片。
【活动重点】
让幼儿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活动方法】
图片展示法、谈话法和举例说明。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岩石上的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因为小哥哥的玻璃瓶碎了,所以把他们先放在这儿)
小哥哥答应了小蝌蚪什么事?(会来接他们,并把他们放到漂亮的杯子里)
谁来了,它要干什么?它怎么对小蝌蚪说的?小蝌蚪怎么说的?水变得怎样了?小蝌蚪怎样了?
小花鸭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开始有没有答应?
谁来了,它要干什么?它怎么对小蝌蚪说的?小蝌蚪怎么说的?水变得怎样了?小蝌蚪怎样了?
小花鸭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开始有没有答应?
岩石公公怎么对小哥哥说的?小哥哥为什么脸红了?
(分析:利用故事引出课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结合图片,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知道应该做个守信用的人。
小蝌蚪和小哥哥谁守信用?为什么?如果不守信用,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你认为应该守信用吗?为什么?
(分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3.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判断,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
事例1:小明答应小红第二天带一本《黑猫警长》连环画给她看,可他第二天什么也没带。
事例2:小明上街前答应妈妈上街不要这要那,到了商店里,小明非要妈妈买变形金刚不可,妈妈不同意,他就赖在地上不走。
事例3:小玲答应爸爸晚上只看动画片节目,看完后就去画画。晚上,玲玲看完了动画片,就自己主动关了电视,到自己的房间画画去了。
(分析:运用具体事例,让幼儿能清楚的分辨人物行为的对与错,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4.让幼儿谈谈自己应该在生活中怎样做个守信用的人。
(分析:为了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守信用”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平台。)
【活动反思】
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是《做守信用的孩子》,活动目标是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应别人的事应该做到。体验守信用给别人带来的愉快。
听说“讲故事”孩子们已经能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注视我,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讲故事的过程与听故事的过程同样是另人陶醉的,在静静的氛围中,孩子们凝神屏息的聆听着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
我利用图片讲述故事,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幼儿进行共同讨论交流,知道了守信用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
一些具体事例的判断,使幼儿能正确地分辨出人物行为的对错,知道什么行为是守信用的行为,什么行为是不守信用的行为,不守信用会造成什么后果等,最后,让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说说怎么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孩子们纷纷发言,交流得很热烈,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与同伴进行了分享。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里孵化了。小蝌蚪易是孩子的熟悉生物,又是孩子的陌生的生物。在这个活动不仅对孩子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认识蝌蚪的外形特征,并进一步了解蝌蚪的变化过程。通过生动、活泼真实的观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
活动准备;
图片、饲养器皿、活动前,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去野外抓蝌蚪、观察记录表
活动目标;
1.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学习饲养蝌蚪,萌发关注蝌蚪生长的兴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课题
说说是在哪里找到蝌蚪的?你的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2.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它的身体形状和颜色
3.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4.欣赏儿歌《小蝌蚪》,激发幼儿饲养的欲望。
引导幼儿说说小蝌蚪有几个妈妈?
它们长的一样吗?
不同的妈妈生下的小蝌蚪一样吗?
5.讨论饲养计划
小蝌蚪住在哪里?我们该怎么照顾它?
小结;我们让小蝌蚪在我们班做客,小朋友天天去看看它们,看看它们什么都时候长出后腿、前腿、小尾巴慢慢的脱落,等它们变成小青蛙了,我们再送它们回到妈妈的身边。
活动延伸;
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饲养、观察、用照片的形式记录蝌蚪变化的过程。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幼儿学习用手指作画,能够大胆地表现可爱的小蝌蚪。
2体会手指作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关于小蝌蚪的vcd、图片
教学过程:
1、猜谜语
老师:黑黑的身体圆溜溜,身后一条小尾巴,自由自在水里游,请你猜猜歌谁?
引出小蝌蚪。
2、请幼儿观看有关小蝌蚪的vcd、图片。
3、教师示范手指点画。
用手指在浸有黑色颜料的海绵上轻轻蘸一些颜料,然后在纸上印一个圆圆的蝌蚪身体,最后用黑彩色笔添画一个小尾巴。
4、幼儿用手指点画。
1)幼儿先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作了许多圆圆的小蝌蚪身体。
2)然后用抹布把手擦干净。
3)最后在圆点的不同地方,用黑笔添画短短的'小尾巴。
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把颜料抹在身上。
5、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教学总结:
对宝宝来说本次活动既新奇又陌生,幼儿基本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比较欠缺的是,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对凌乱,以后我们会给孩子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小蝌蚪幼儿园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取得关于蝌蚪的趣事,能够大方的讲述出来。
2、讲述关于蝌蚪的趣事。
教学准备:电脑、放大镜、记录本、小蝌蚪。
教学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极大地好奇心,他们不停地看、听、摸。尤其对周围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可是小蝌蚪长什么样呢,是如何变成小青蛙的呢?它们游来游去做什么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小蝌蚪》,让幼儿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对小蝌蚪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中,老师重视幼儿的学习能力,让幼儿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用引导、鼓励、指导等方式让幼儿思维活跃,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1、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一些新朋友?是谁呀?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它们长什么样呢?
小蝌蚪是黑色的,长着大大的脑袋,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小朋友们想认真的看小蝌蚪吗?
老师给幼儿每人一个放大镜和记录本,幼儿观察小蝌蚪,然后把蝌蚪的样子画下来。
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交流观察结果,并讲述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提出问题,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小朋友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有的变成青蛙,有的则变成癞蛤蟆。
2、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呢?
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之后,请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提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如何变的?尾巴又有怎样变化?
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小蝌蚪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
观看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续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