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4-05-29 13:01:28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贴近生活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有了一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步骤,保证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诗竹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竹教案优秀6篇

古诗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首:象形字。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本义是头。引申为首领。顺:首字笔画表示啥?

眼目眉毛和头发;

人的头部最首要,

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从木,支声。本义指树木的枝条。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从言,己声。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引申为不忘、思念。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顺:自己言论动笔写,这样才能记真切。

刘:繁体为“劉”,形声字。从金,从刀。留省声。本义是杀,后用作姓。

谜:论文能写文章,论武能挥大刀;

此字莫要猜斌,猜姓准能猜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教后体会: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字、词,通过字理分析,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陈一荣马上站起来说:“我不明白”我就启发他们,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开得最茂盛呢?“菊花……”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字理的分析,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首”这个字很抽象,学生难于记忆。根据小学生喜爱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利用朗朗上口的谜语,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首”字。“枝记刘”都是形声字,在教学时,也采用字理分析,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组字练习,从直观的图片到字词练习,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如:学“枝”引出“树、林、床、棋、橙”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构字特点。

古诗竹教案篇2

(板块结构式)

教学概况:古诗《所见》是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四言绝句,写的是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他一路行一路唱,欢乐的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可是蝉叫声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想把蝉儿捉住,所以停止了唱歌。诗人先写小牧童的骑着黄牛唱歌的动态,后写小牧童停止唱歌,屏住呼吸的静态,这从动到静的变化,简短的四行诗,把小牧童天真烂漫、逍遥自在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古诗教学,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语言美和音乐美、意境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达到积累祖国语言, 增厚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程对古诗教学的要求,产生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烂漫。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古诗美好的意境。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关键项目、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环节一:正所谓入境始于亲,本环节的教学导入看似简单,但教师要求背诵积累耳熟能详的古诗,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情感,唤起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

环节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以读准字音为基础,没有正确的朗读就没有有感情的诵读,所以读准字音是为后面的读通读顺,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铺垫。

环节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式,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的成败与否的第一个标准是看全班同学是否熟读了课文。所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课标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而读通读顺古诗又是实现入情入境吟咏诵读古诗这个目标的前提。所以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还为下一个环节的披文入情,体会诗情诗意扫清文字的障碍。

环节四: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本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了听一听,画一画,读一读等教学活动感知古诗韵律。用小斜线画出朗读节奏,然后根据朗读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这些活动显示出了这是一个有梯度的朗读训练过程,学生读通读顺古诗是朗读的一个层次,读出节奏、韵律又是朗读古诗的另一个更高层次,为体会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做好铺垫。

环节五: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而理解诗句的意思是为学生更好的领会诗歌的意境服务。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看图理解、仿造写话,动作表演,感情诵读等方式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句去理解揣摩诗句的意思,进入诗歌的意境,不仅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还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环节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赵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学过很多古诗,也会背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

2、小结:咱们班的孩子积累的古诗可真多!对古诗也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又来学习另一首古诗:第13课《所见》。

3、揭题,释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

4、小结: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事物(东西)《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景物。

环节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过渡导入:请大家打开书,或者看屏幕,细细地把古诗读过两遍,不懂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把古诗的每一个字读准,特别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把诗读得字正腔圆。你觉得可以了,就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你的同桌来评一评。

2、检查反馈。

3、指名读,自评:你觉得你哪点儿读得最好?互评:你觉得哪个字读到你心里边去了?

环节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导入:请同学们再细细的把古诗读过两遍,注意把古诗读通读顺,你觉得可以了就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你的同桌评一评。

2、检查反馈:指名读,评价。

3、全班齐读。

环节四: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过渡导入:读诗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诗歌该有的节奏来,请听老师读第一行诗,听听老师在哪个地方做了停顿。

2、在剩下的诗句上用小斜线标出朗读节奏来。

3、检查反馈。

4、了解五言绝句的朗读节奏规律。(每行诗的节奏都一样,朗读节奏是二三)

5、总结:这就是古诗,讲究的是对仗和押韵,读起来就会有一种朗朗上口的节奏美。让我们按我们画出的节奏读一遍,读出古诗的节奏美来。

6、听朗读录音

环节五、理解诗意,读出诗情

1、过渡导入: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2、引导看图说话,根据插图理解牧童骑黄牛的诗意。

3、理解体会:歌声振林樾。重点理解 振。

4、抓住牧童的歌声,理解振字,体会牧童逍遥自在的心情。

5、总结: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在读歌声振林樾的时候大家都同时的在振字上下功夫,那么振字给你什么样的体会?(大声的、动听的,优美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由此你体会到牧童什么样的心情?(愉快、悠然自得)再一次读古诗,读出牧童的心情来。

6、指导:用()声振()来进行仿写训练。

7、理解体会意欲捕鸣蝉。

8、理解体会:忽然闭口立。

9、表演忽然闭口立,结合动作表演理解诗意,进行诵读以及口语交际训练。

环节六:诵读古诗,加深印象

1、诵读古诗。

环节一:

1、生背诵古诗,展示平时的古诗积累。(听、想、说、做)

2、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先思考半分钟,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各别回答。(听、想、说、动、静)。

环节二

1、生自由读古诗。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听、说、动)

2、按十个手指头就是十分的要求给同桌打分。(动、做、动)

3、纠错,正音。引导自评,互评。(听、说、动、静)

环节三

1、自由读课文。(说、做)

2、引导自评、互评。

3、提出读的要求:全班清爽干净地齐读古诗。

环节四:

1、师范读第一行,生听,听后说一说在诗句的哪个地方做了停顿,并指导用小斜线标上停顿符号。(听、做、静)

2、指导:一边读,一边标节奏。(说、动、做)

3、板演标节奏符号。(做、看、动)

4、引导:看看我们标的朗读节奏,你发现了什么?(看、想、说、听、做、动、静)

5、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6、明确听的要求: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听,还要学会边听边想象画面,让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在脑海里活起来。(听、想、看、静)

环节五

1、检查反馈,相机出示古诗插图导入,引导生说想象到的画面。(听、想、说、静、动)

2、看图说话,利用插图理解诗意。(看、想、说)

3、引导:从诗句中你又知道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在干什么?(唱歌)从诗句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歌声)

4、播放牧童的歌声。重点抓住振字引导体会牧童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歌声。读出牧童的天真烂漫,逍遥自在,读出牧童愉快、悠然自得的心情。

6、过渡导入:哟!儿童读古诗,书声振课堂听了老师的话你发现了什么?(仿造古诗来说话)对!让我们当回小诗人也学学作者用上振字说一句古诗吧!

(1)小组合作:你平常听到的除了歌声,还有什么声?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用气泡图的形式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用中卡展示出来。

(2)根据展示的内容进行仿写训练:(笑声:笑声振教室。雨声:雨声振村庄。人声:人声振广场。歌声:歌声振校园。雷声:雷声振天地。鼓声:鼓声振校园)(想、说、听、做、动、静)

7、再次播放歌声,过渡导入:可是,牧童的歌声为什么突然断了?(播放:蝉声)问:是什么声音?(蝉的叫声)听到了蝉的叫声,牧童会想什么?(想捉蝉)哪句诗写出了牧童想捕住蝉呢?(相机出示:意欲捕鸣蝉,)引导读出牧童的内心,先和同桌练一练。检查反馈并评价。(听、想、说、静)

8、要想捕住蝉,牧童必须怎样做,引导利用诗句来回答。

9、动作表演突闻闭口立。各别采访:牧童,你为什么忽然闭口立?引导用诗句意欲捕鸣蝉来回答。(想、说、听、做、动、静)

环节六:

1、提出读的要求:拿出最好的朗读水平来再读这首诗,用深情的朗读来记住这首诗。

古诗竹教案篇3

[教材简介]: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幅满江飞雪、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表现了作者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3、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重、难点]:

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设计理念]:

1、重视诵读、想象能力的培养。

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2、运用背景资料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深刻体会此时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背景资料的不断引用中逐步把握古诗蕴含的深刻含义。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对背景资料的运用注意与古诗教学的过程结合,通过比较,选用贴切的资料,不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掌握好古诗的节奏。

二、互相补充,理解诗意。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2、准备集体交流。

3、教师及时评价补充。

教师预设:

(1)“绝”和“灭”。

(2)“千山、万径”。

(3)“蓑笠翁”“寒江雪”。

三、细读古诗,体会诗“情”

1、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2、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3、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4、谁来读一读

5、再插入一段描写柳宗元的资料,体会孤独。

四、再读古诗,体会诗“志”

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4、插入柳宗元的诗句,深刻体会顽强不屈。

五、品味积累,再融诗情。

?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不仅意境深远,语言绝妙,更是传达了诗人身处逆境的坚强!

古诗竹教案篇4

知识目标: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能力目标: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并背诵古诗。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荷塘图片)

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划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课件出示生字)

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

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你们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说如果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它会更高兴。可以吗?

生:可以。

2、师:书写之前要静下心来,摆好笔和本子,身子做端正,两手轻轻放桌子上。

学生做好准备。

学生书写爱写的字。

(三)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意,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

二、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孩子们,摘莲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娃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读读这首诗。2、思考: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在小组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交流学习情况,体会意

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偷采、不解、踪迹)

2、读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读懂了什么?

⑵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⑶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

(用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

⑷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娃偷采白莲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

⑸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

生自由发言,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师:找一对好伙伴来试着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自由找伙伴表演读,体会小娃此时的心情。

⑹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3、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⑴读懂了什么?(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疯波痕)

⑵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⑶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生读)

⑷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

⑸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

三、吟诵积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音乐,师范读)

2、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3、男女比赛配诗。孩子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

四、课外拓展

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五、总结,升华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写的字、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池上采天真、可爱、顽皮

古诗竹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喜皇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皇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那么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古诗竹教案篇6

教学名称:古诗《春晓》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2、通过创编动作、音乐表演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画有古诗图片的景象一幅、国学音乐春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提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春天的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讨论: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自述(提示语;这首古诗说了什么?)

三、再次欣赏古诗,逐句理解古诗含义

1、这首古诗的古诗的名字是什么?(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夜里不知不觉的睡到天亮,当诗人醒来后,听到到处都是小鸟的叫声,原来是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道多少花瓣被吹打落地。

四、幼儿朗诵古诗,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春晓

2、引导幼儿根据诗句大意创编动作

3、师幼跟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诵

五、幼儿有感情的诵读表演

1、师幼共同表演

2、分组表演

教学延伸;幼儿自由表演,也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教学反思:古诗(春晓)幼儿在小班的洪恩阅读中已经学过,但当时只做为儿歌学并没有让幼儿理解它的含义,中班的孩子再次学

习对于古诗的内容很快掌握,对于它的含义通过老师的讲述有了一定理解,但有一部分幼儿还是理解不够透彻,所以我在最后环节让

孩子自己创编动作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通过音乐表演形式让孩子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充分的带动幼儿气氛,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古诗竹教案优秀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