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5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让教师清晰地展示教学思路和方法,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马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马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篇1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介;
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课前安排: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
2、读通读懂本文;
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
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
二、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
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四、说中升华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描写的作用、修辞的运用等)。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仿写《春》的写作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写上一两片断。
七、板书设计
马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篇2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知识与能力:
1、生字:认识认字表中5个生字,会写写字表中11个生字。
2、词句:能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阅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写作:了解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学习在习作中运用。
5、口语交际: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过程与方法:
1、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感受文章“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片段练习。
cai课件
一、谈话引入:
1、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出示课件)听:叮铃铃、叮铃铃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引读:三月桃花水)看:那明镜般透彻的,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引读:三月桃花水)
2、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潺潺的春水也唱着歌儿向我们跑来了,它滋润了大地,它催生了万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去感受着迷人的《三月桃花水》吧!
4、(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
二、学习可问: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孩子们的目光中老师知道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课文了,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1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在黑板上写出巡视中发现学生读不准、容易读错的字词,如:弦、应和、盛满、鞠一捧、袅袅炊烟等)
3、在读书的过程中,老师发现这些字词成了我们读通读懂课文的拦路虎,哪位能干的孩子愿意来教教大家?(小老师教读生字词语并随即理解词义)字词大家都读得非常准了,那我们把这些字词放到课文句子中去读一读,好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字词放回课文中,读个别较难的句子。)
4、刚才孩子们已经数了,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
5、把这些字词放回到课文中,孩子们能读好吗?那现在我们这样来读,我们分组轮流读课文,边读边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分组轮流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谁愿意告诉大家,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段落,学习的顺序可以调整)
2、(我觉得三月桃花水很美。课文中写道“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色啊!)(板书:美)
(1)你体会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还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全班同学学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3、多美的三月桃花水啊!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能弹奏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板书:春天的竖琴)
(2)是啊,这潺潺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把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快,侧耳倾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赶快读一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板书:读、勾划词语)(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进行勾划)(鼓点声、水波声、鸣响、低语声、丁冬声、铃声、水浪声)
(3)谁来说说,你的耳朵听到了些什么声音?(板书:想象)(生汇报读课文,师引导学生读出味道来:有节奏的鼓点声、忽大忽小的水波声、纤细的低语、清脆的丁冬声、急促的水浪声)
(4)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好听吗?快去把你喜欢的声音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听。(同桌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5)多么美妙的声音哪!高低不同、长短不一、忽快忽慢,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支非常动听的音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朗读声中去聆听这些悦耳的音符。(板书:美美地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6)听了孩子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小溪边,满眼是清澈的春水,耳畔是动听的水声在回荡,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3、三月桃花水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能映照出春天的美景。)(板书:春天的明镜)
(2)在这面镜子里,你都看到些什么?请孩子们用我们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
①小声地自由读课文;
②勾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小组交流;
③展开想象,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讲给小组的同学听;
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参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并发表意见的好习惯。)
(4)全班交流。
①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②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了燕子、垂柳、姑娘、袅袅炊烟……
③我们好像听到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来呀!快来呀!春天多美啊!”我们仿佛看见河边的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④我们想把我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5)组间交流。
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6)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谁愿意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大伙?(生纷纷举起小手)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赶快去读读课文吧!(生练读课文)
(7)水清如明镜,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飞燕垂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一幅多美的风景画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金兰水中的美景吧!(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4、听孩子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到水边走走,去领略三月桃花水的无穷的魅力,请每一个孩子敞开你们的心灵,闭上你们的眼睛细细聆听,想象在这幅美景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市范读,生想象)
(1)(我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河面上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来游去……)果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2)(我看到了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细细的,轻轻的,斜斜地直入水中。)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3)(我仿佛看到了在树叶上滚动的小露珠。……)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4)(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坪上奔跑嬉戏的小朋友们,天空中是各式各样的翩翩起舞的风筝……)
…………
(三)入境读文,体会写法
1、三月的桃花水唱着欢快动听的歌儿,就这样走过了山谷,走过了乡村和田野,一路匆匆向我们奔来。它所到之处,不仅有动听的曲调,还有一派浓浓的春景,它为春天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快乐。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自己的朗读去感受它的美!不过这次的读有点难度了,愿意挑战吗?注意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用读书来回答。
2、师引读课文。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3、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回答,这就是课文的前后照应。孩子们快把这个好方法牢牢记住,在作文中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会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表达的内容更完整。(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三、总结全文
1、感谢这涓涓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它带给我们春的讯息,春的喜悦,就连作者也不住赞叹道——(出示句子,生有感情读)比金子还贵呵,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
2、我想此时这珍贵无比的桃花水一定已经流进了每一个爱上它的孩子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掬一捧,品一口,带上对它的沉醉走进美丽的春天!
3、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
(2)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春天;
(3)被送自己最喜欢的几个自然段。
三月桃花水,读勾词春天的竖琴,想象美,美美地读春天的明镜
马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篇3
1通过形声字,区别形近字认识“绮、谈”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体会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体会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背关于描写春水和桃花的诗句,读完诗句你是否心情舒畅?
2学习三月桃花水,介绍作者:刘湛秋
二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桃花水的?
三理解课文
好文章要多读细品。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完句子,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理解小铃铛丝绸是什么声音像小铃铛?是什么光芒像明洁的丝绸?作者用文句引出三月桃花水。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读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你想到了什么画面?2体会拟人句,写出了河流充满的生命力。
3读“一千朵桃花,一万个小酒窝”,你想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千多万朵梨花开。用到了夸张。
4带着想象再读这段话,体会三月桃花水的美。
5认识“绮”形声字和丝织品有关,组词:绮丽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句子,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什么?2结合竖琴图片理解。3体会比喻句,生动地写出了三月桃花水声音动听,柔和与多变。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拖拉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多音字“和”和谐应和
4三月桃花水会和谁分享?形近字谈谈心淡淡水
5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是否为自己定个小目标呢?
6再读第4自然段,末尾“……”省略了竖琴演奏的声响,请你想象?
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什么?明镜会照出什么景色呢?
2作者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第六自然段。
1读句子,想画面。一行白鹭上青天2观察仔细想到贺知章的《咏柳》3吟诵《咏柳》同学们也能想到更多的春天美景。4再读这段话,感受春天的美景。
学习最后一段。
1千言万语道不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哪个词道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陶醉”
2再读这一段,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五拿起笔,写美好的春天,看谁写得美?
六阅读朱自清《春》,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竖琴
三月桃花水赞美喜爱
明镜
马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写字6个。
2、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植树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体会植树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到哪个季节最适合植树吗?(生:春天)导出课题,(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二、 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春天适合植树的原因,并汇报;
2、理解“一场一场”,“湿漉漉”
3、“暖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憋气小游戏,把握“呼吸”的感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或齐读第二段
(二)了解植树的过程
1、范读课文第三段。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我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到郊外植树。
2、想和老师一起植树吗?拿出铅笔,自读该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
3、汇报,了解植树的过程
4、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5、结合图,把握植树的心情,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6、看课件:做填空题
(三)分析、理解植树的原因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植树,课文那些段落告诉我们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4 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引读该段第二句
4、感受生活的美好,凸显父辈种树,后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学习
假如爷爷、爸爸没有种树,或者从现在起我们就不植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充分体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7、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你有哪些好办法?(生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孩子们都深知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们现在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9、引读第5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声音……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感情升华,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明年植树节,你们想干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五)看课件动手制作护树牌或做张宣传画
三、总结
树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动起手来,去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趁着春天大好的时光,去亲手种下一棵树,用心的让它长成苍天大树。
马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来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
(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
(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二、构建模型
1、用图象语言描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树,他有4个间隔。那么,6棵树、7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呢?你能用一个图来展示说明吗?(生作图,展示)
2、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2)比较一下这几种作图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看起来清楚?(是啊,用线段图的方法最简便,因此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3)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的一种类型。(板书:两端都栽)
(4)在线段图上,我们用点表示栽的树,几个点就是几棵树,通过画图,我们知道6棵树之间有5个间隔,7棵树之间有6个间隔,那么你能想象一下10棵树之间、50棵树之间、10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植树棵数 间隔数
6 7
(板书:棵数-1=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师:今天表现真不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其中的规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敢接受检查?既然大家都想来,那么我们一起来。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5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
(3)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
(3)这题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你能试着画线段图吗?
(4)展示学生线段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5)为了看起来更清楚,老师把这张图移到了电脑上,你能猜猜许老师画图的意思吗?从这张图上你可以了解些什么信息?谁也知道了也想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的?
(6)线段图里其实就反映着题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线段图用算式来解答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7)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① 出示学生各种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② 对于这几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生:我认为……)
③ 擦去错误答案,剩下正确答案:100÷5=10(个) 10+1=11(棵)
④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谁能告诉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么吗?“5”表示什么?“100÷5=10(个)”又表示什么?(板书:间隔)为什么“+1”?(两端要栽,它比间隔多1)“10+1=11(棵)”表示什么?(植树棵树)这其实就是运用了“间隔数+1=棵数”这个规律。
⑤谁能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有谁听明白了,也想来说一说的?既然大家都想来说,那么我们就同桌互相说一说。
2、试一试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
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在全长120米的求索大道一边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1) 生轻轻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
(2) 和刚才这题比较,你想说什么?
(3) 学生独立列式并汇报。
3、巩固新知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检查!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
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
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
(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生列式:36-1=35(个) 35×6=210(米)
(6) 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总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