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案6篇

时间:2024-07-12 15:02:55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细致入微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反思性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等腰三角形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等腰三角形教案6篇

等腰三角形教案篇1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

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

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

(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

(板书课题)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结合问题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

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 abc中,∵ab=ac( )

∴∠b=∠c( )

[方法]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

练习思考:课本p84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

?继续观察实验纸片图形〕(以下内容学生可能在前面实验中就会提出)

[问题]纸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线?

(通过设问、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可能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

[学生发现]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特征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出示小黑板)

[填空]根据等腰三角形特征的推论,在△abc中

(1)∵ab=ac,ad⊥bc,

∴∠_=∠_,_=_;

(2)∵ab=ac,ad是中线,

∴∠_=∠_,_⊥_;

(3)∵ab=ac,ad是角平分线,

∴_⊥_,_=_

通过直观模具演示,引出推论2,并出示小黑板[填空]、强调“三线合一”的运用方法。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通过[填空]了解三线合一的运用方法。

强调“三线合一”特征中的三线段前的定语的重要性,可让学生实际画图验证。

(五)、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例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b=30°,求∠1和∠adc的度数。

课堂练习:

(1)p85练习3

(2)例3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

(这是一道几何计算题,要使学生加深对本课内容的应用,引导学生写出解题过程)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可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两直线互相垂直。

(3) 联想方法要经常运用,对今后解题大有裨益。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p86 习题9。3 1、3、4 预习课本:p85 等腰三角形

课后思考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三角形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方法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定理: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让学生对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家形是等边三角形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渗透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

3.关注学生得出证明思路的过程,讲评。讲解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一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让学生拼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尺,提问: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否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肯定学生的发现和解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提问: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演示规范的证明步骤,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的.结论还需要给予理论证明。

4.让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按要求动手折叠。

5.讲解例题,应用定理。

6.布置学生做练习。

练习:课本随堂练习1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了解了什么证明方法?

四、作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积极地自主探索、思考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可能会从边和角两个角度给出答案。

2.积极思考,通过老师的点拨,分类讨论当这个角分别是底角和顶角的情况。

3.认真听讲,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维方法,理解定理。

1.积极动手操作,并很快得到结果:可以拼出等边三角形。

2.在拼摆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得出结论。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证明的思路。

3.认真听讲,体会从探索和尝试中得到结论的过程和证明方法的步骤,掌握定理。

4.很有兴趣地折叠纸片,体会定理的应用。

5.听讲,体会定理的应用。

6.认真做练习。

(学生小结:掌握证明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v 《等腰三角形》是冀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五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这节课在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以往的教科书中,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一般安排于介绍三角形的内容之中,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而本书中,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安排在轴对称变换之后,在掌握了轴对称的相关性质之后,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再利用三角形的`全等的知识给以证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数学思考:使学生经历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的认识图形的全过程,上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结果的确定性。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等边对等角”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

动手体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验证师生互动

五、教、学具

1.教具:长方形纸,剪刀,幻灯片。

2.学具:长方形纸,剪刀。

六、教学媒体:投影仪

七、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剪纸中欣赏了轴对称图形带给我们的享受,中外建筑中也洋溢着轴对称图形的艺术气息,国旗及各种标志中轴对称图形又向我们展示着它独特的社会含义,而我们亲自动手实践中又体会了轴对称图形带给我们的二次惊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个(展示折纸-----飞机),你们喜欢折纸吗?一页普普通通的纸经过我们灵巧的双手就可以变成飞机、小船和各种有趣的动物建筑特等,其实通过折纸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折一折,剪一剪,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要求:(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对折,使两部分重合。

(2)对折出一角,沿折痕撕开或剪开,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师:板书: 15.5 等腰三角形

师:为了更好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老师把咱们班分了六组,设计了几个环节来完成,希望同学们踊跃的参与各个环节中来,好不好?

第一环节:精彩回放《投影1》

要求:全班分六组,各组在最短的时间各显其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回答方式为抢答

问题: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请你介绍

一下哪个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2、你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内角和为180度等)

师:各组同学在这个环节中表现的非常出色,连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骄傲,希望下一个环节再接再励。(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在初中研究一个图形的性质,一般都从对称性、角、边、角平分线来探究,为了使同学们都成为探究者,请进入第二环节(投影)

第二环节:探究等腰三角形的边、角

师:拿出剪好的等腰三角形观察说出边和角的特点?你是怎样得到的?各小组谈见解

生:1、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几何格式:∵ ab=ac ∴∠b=∠c

学生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从1、度量法2折叠法、3证全等法、三个方面来验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这一性质

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证命题《投影2》

要求:各组出一名同学回答,答对给各组加1分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75°那么它的顶角等于( )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90°那么其余两角( )度?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那么其余两角( )度?

4、两边长为10和8,则第三边长是( )?

学生总结解题方法:要求:抢答并加分

(1)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的关系:顶角十 2 ×底角=180°

(2)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板书)

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1、当一内角是锐角时两种情况。2、直角或钝角时一种情况

师:各组同学表现的非常出色,解题的技巧总结的很好,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竟如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学生活动:拿出剪好的等腰三角形猜想: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图形吗?它有几条对对称轴?

2、 请同学们动手画出顶角平分线、底边的高线、底边的中线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

第四个环节:智者闯关

规则:各组可抢答比一比,赛一赛哪一队的同学能够顺利过关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初二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等腰三角形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及其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教具准备

作图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等腰三角形性质是什么?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提问:性质1的逆命题是什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命题正确吗?下面我们来探究: Ⅱ.导入新课

大胆猜想: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

[例1]已知:在△abc中,∠b=∠c(如图).

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ba12dc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学生板演证明过程)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1??2,? ??b??c,

?ad?ad,? ∴△bad≌△cad(aas).

∴ab=ac.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由学生口述证明过程)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符号语言:在△abc中 ∵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有区别吗? 性质是:等边 等角 判定是:等角 等边

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初步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简单运用.

(演示课件)

[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题是文字叙述的证明题,?我们首先得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相应的数学语言,再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

求证:ab=ac.

同学们先思考,再分析.(由学生完成)

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

接下来,可以找∠b、∠c与∠

1、∠2的关系.

(演示课件,括号内部分由学生来填)

证明:∵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

∴∠b=∠c,

∴ab=ac(等角对等边).

看大屏幕,同学们试着完成这个题.

(课件演示)

已知:如图,ad∥bc,bd平分∠abc.

求证:ab=ad.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

证明:∵ad∥bc,

∴∠adb=∠d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d平分∠abc,

∴∠abd=∠dbc,

∴∠abd=∠adb,

∴ab=ad(等角对等边).

下面来看另一个例题.

(演示课件)

? 例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于a,底边上的高等于b,你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

ea12dbcadbcm a

这个等腰三角形吗? a

b

作法:(1)作线段bc,使bc=a;

(2)作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 (3)在mn上截取da=h,得a点;

(4)连结ab、ac,则△abc即为所求等腰三角形。

3、思考:在△abc中,已知,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直线ef//bc交ab于e,交ac于f.(1)请问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说明理由.(2)线段ef和线段eb,fc之间有没有关系?若有是什么关系?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p79

1、

2、

3、4.

Ⅳ.课时小结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下列几种: ①定义,②判定定理。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是: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应注意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Ⅴ.作业布置:

学力水平:必做42页 1------7题

选做 42页 8-----10题

等腰三角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知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推理等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或“根据……因为……所以……”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及简洁地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说你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一、创设情境

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大家试试看.

1.学生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2.小组交流讨论.

一方面回忆等边对等角及其研究方法,为学生研究等角对等边提供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

二、探索发现一

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条长为6cm的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在bc的同侧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有什么数量关系?

问题2:请用语言叙述你的发现.

1.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2.画出图形、观察猜想.

3.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演示折叠过程为进一步的说理和推理提供思路.

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观察、猜想、体验、感悟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为今后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分析证明

思考:我们利用了折叠、度量得到了上述结论,那么如何证明这些结论呢?

问题3:已知如图,在△abc中,

∠b=∠c.求证:ab=ac.

引导学分析问题,综合证明.

思考: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

问题4:“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 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思考——讨论——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2.班级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你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通过对问题4的思考让学生加深对性质与判定的理解.

四、探索发现二

问题5:什么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题6: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问题7: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了?为什么?

1.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

3.展示学习成果: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

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评价——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程序和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观察联想

1、多媒体展示电视转播台、房屋人字架,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梯形)

2、两幅图中都有哪种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二)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它们有何关系?

2、请学生动手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裁下这个三角形,再动手折叠,当两腰重合时,找出发现哪些结论。

3、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两底重合,折痕是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 )

4、小组代表用语言表达得出的结论。

5、多媒体演示折叠过程,再现归纳得出的结论。

6、揭示、板书课题:等腰三角形性质。ト醚生温习、重现已学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所以我在这里力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性质。

(三)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对于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进行论证,请学生动手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合作探究,交流创新

当部分同学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而少数找不到思路的同学也充分感知了困难,尝试了困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并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

组织学生探索、交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合作,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五)引导评价,形成规律

1、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各小组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给学困生提供上台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共有三种辅助方法:

作∠a的角平分线ad、作 ad⊥bc、作bc边上的中线ad。

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补充评价,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探索能得出:

①每个角都相等,且都是60°,

②每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运用知识迁移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未知,把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不断追求,锻炼意志。

13、阅读课本:等腰三角形性质(一)

(注意: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几何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准确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六)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例:已知房屋的顶角∠abc=100°,过屋顶的立柱ad⊥bc,屋椽ab=ac,根据图中条件,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把例题改编成开放题,为学生再一次创设探究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ゴ锉炅废(抢答)

①填空。设计基础练习,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通过抢答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de⊥ab,fd⊥bc交ac于f点,∠a=56°,求∠ edf的度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③应用:某厂车间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跨度ab=12米,为使屋架更加牢固,需安装中柱cd,你能帮工人师傅确定中柱的位置吗?说明选用的工具和原理。ソ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七)反思归纳,形成结构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

②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2、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等腰三角形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