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案7篇

时间:2024-07-13 13:02:50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有层次感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知识的领悟,书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神奇的水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神奇的水教案7篇

神奇的水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单位时间内充分运动,饶有兴趣的挑战自我,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模仿中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气球”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物体,能促进幼儿大肌肉、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等运动能力的提升。活动中带有挑战性的指令与任务,能激发幼儿反复运动、反复探索的愿望,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探索气球的各种玩法。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四个篮子,《小鸡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热身操。

二、与“蛋蛋”做游戏

1.产生兴趣

做完热身操,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拿蛋(气球)

2.用手玩“蛋”

师:你能用手把蛋垫上去,不让它掉下来吗?看谁垫的最多?

3.讨论创意玩法

师:除了手,身体的哪些部位也能连续地把蛋垫上去?

4.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蛋

师:请你们都来试试用身体各部位玩蛋,要想办法不让蛋掉下来。

5.交流分享

请幼儿来说说他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玩蛋的并示范。

6.两人玩“蛋”

教师减少气球(蛋宝宝要休息),让幼儿探索两个人如何玩一个蛋,然后请幼儿来说说他们各自的玩蛋方法并示范。

7.集体玩“蛋”

所有幼儿的`蛋宝宝休息,探索集体玩一个蛋是如何玩。

8.双腿夹“蛋”比赛

休息的蛋被狼发现,让幼儿分成两队用腿夹蛋的方式将蛋救回,然后幼儿集体跟着教师悄悄逃离。

三、放松活动

师:现在请幼儿帮我们的母鸡孵蛋。

让幼儿坐下安静的孵蛋,尝试坐在气球上,孵不出蛋,然后再尝试躺在气球上还是孵不出蛋,让幼儿进行多种尝试去孵蛋利用气球做放松练习。最后带着幼儿回教室孵蛋离场。

神奇的水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设想

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㈡整体感知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明确:

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

??具体研习

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

1、第一段

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问2、这一段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问3: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明确: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2、第2段

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用说明的是,正确的说法是极光千姿百态,绝无雷同;不能说只有五种形)

3、第3段

思考: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领起了说明极光亮度的层次;“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开始介绍极光变换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起介绍极光异常丰富的色彩。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这三个信息也可以合成一个: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变换莫测。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

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4、第4段

问: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

明确:原文第一句话“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的极区”。形状、色彩、变化难测和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面对如此瑰丽神奇的极光,人类无法不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古人和今人分别是怎样认识它的呢?——

研读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文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提句入手。(见原文)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2、它们的来源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后一个来自古希腊。进一步分析:第一个故事是古老的极光传说,第二个故事则是见诸典籍,有文字记载。三个故事来源各有代表性。

3、结合第二部分介绍的极光外观现象,说说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

研读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先请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哪三种原因?(见原文)

问: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2、那六十年代以后呢?人们对极光的成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请找出关键句,包括过渡句、总结句)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问:认识到什么?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3、形成极光的必要条件已经知道了,大气、磁场和太阳风。文章在哪一段对三个条件展开说明?

明确:第三段。

4、默读第三段。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写成书面语句)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

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总结

(五)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1、注意大小标题。说明文可以先看标题,因为很大部分的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中心,例如本文的三个标题就概括了个部分的内容。

2、注意找关键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课堂练习: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信息从略。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说法供参考: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会加倍重视。

如果从学习写作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湛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神奇的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麦比乌斯圈的名称及特点,通过探索发现麦比乌斯圈在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感受其神奇的变化。

2、乐意参加科学探索活动,能大胆的交流发现。教学准备:画有一条线、两条线、三条线长方形的白纸若干,剪刀、固体胶若干,水粉笔,记号笔,一张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探索麦比乌斯圈的秘密。

1、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各制作一个圆圈,并进行圆圈染色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染色后的不同现象,受到圆圈的不同之处。小朋友做的纸圈有两个面,一个面是红色,一个面是白色,而老师做的圈只有一个面,全都是红色。

二、简单介绍麦比乌斯圈圈的名称

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的一个数学家麦比乌斯发明的,是只有一个面封闭起来的纸圈,他的发现是数学史上的神奇发现,根据把纸的一端扭转180,再将两端首尾站在一起,这样就做成了麦比乌斯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制作了滑滑梯、过山车、立交桥,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制作活动。

老师讲解,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手握长纸条,有线的面对自己,把纸的.一端扭转180,再将两端粘在一起,这样就做成了只有一个面的麦比乌斯圈。提醒幼儿粘贴的时候一定要对整齐。

四、探索活动

1、把普通圈从中间剪开会怎样?请一个小朋友示范剪纸圈,老师加以总结。(变成了两个小圈)

2、提出疑问,麦比乌斯圈中间也有一条线,沿线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3、幼儿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剪开一条线后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猜猜麦比乌斯圈从中间剪开会怎样?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要沿着线剪,不要剪断了。剪之前先沿着线条对折一下,找到一个起点。

4、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变成了一个大圈),老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加以记录。

5、尝试剪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幼儿猜测并操作。在剪的过程中提醒幼儿没有线了,要翻一面,找到线继续减。

6、集体交流(两个圈,一个大,一个小,中间是连起来的)。

7、尝试三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8、教师根据记录表的内容加以简单总结,引导幼儿感受麦比乌斯圈神奇的变化。

9、延伸活动:展示画有三条分线、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有三条线、四条线、五条线,剪开后会是怎么样的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剪,让爸爸妈妈一起见证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神奇的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变化。

2、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并愿意通过图画、游戏等形式表达。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

2、图片:小桃核儿、桃子、鸡蛋、小鸡、一群排队的小青虫、小蝴蝶、小男孩、大胡子叔叔。

3、蓝色围裙、火车烟囱、轮子。

活动过程:

1、观察神奇的小火车,激发幼儿兴趣。

观察背景图片"小火车",引导幼儿:"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车,你们猜猜看,这列火车有什么神奇的本领?"(会开、会带我们带城里去、可以装人。)"到底有什么本领呢?"老师演示课件"小桃核儿"插入火车,变出一只桃子。

"原来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车,它会变魔术。还有许多乘客来乘坐火车。它们上车前和下车后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神奇的小火车》。"

2、播放课件,了解小火车的神奇本领。

(1)老师讲故事,从"神奇的小火车"至"毛茸茸、湿漉漉的小鸡",边讲边在火车边上演示故事内容--小桃核儿变成桃子,鸡蛋变小鸡。在讲到"猜猜看,下车的鸡蛋会是什么(小鸡)呢?"时,老师稍加停顿,让幼儿有回答的时间,又不影响故事的连续性。

(2)老师同时出示小青虫和小男孩。问"还有······要上车。猜猜看,他们下车时会变成什么呢?"(大青虫、蝴蝶、大人、爸爸--大多孩子已经掌握变化规律,能轻松地回答了。)老师接着讲故事至"我还没当够呢"。

"小男孩不愿意做大胡子叔叔,你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男孩呢?"(倒着开!)假如你是小男孩,你会哭吗?为什么?

(3)"这是一列神奇的火车,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会变成什么呢?"

3、通过想象拓展故事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达事物的变化。

(1)这儿还有许多车厢都空着呢,想想还有谁会坐上小火车?小火车优惠把他变成什么呢?(请1-2个小朋友回答,给孩子们一切启发。)

(2)游戏:开火车。

老师在围裙上贴上烟囱和轮子,做火车头,邀请幼儿做乘客。要求幼儿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师问:"你是谁?"幼儿回答后乘车游戏,下车时表演出变化后的角色。(当我在围裙上变出火车头的时候,孩子们很惊奇,游戏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内容大多与刚才的差不多,这样的情形可以理解,因为前面孩子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想象,这个环节旨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而已。)老师带着幼儿开火车到室外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⒈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被故事有趣的情节吸引,积极思考、想象、猜测故事的情节,通过故事,激发了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并且,在前期拥有的经验基础上,幼儿能较容易的理解故事内容。

⒉故事中事物的变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相对浅显了一些,当讲述了第一位乘客桃核的经历后,幼儿就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能猜想到随后几位乘客的变化,还没有提问“它们下车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就直接说出了该事物的变化,猜到了故事的情节。而在活动中,每次新事物出现,总是提问幼儿会变成什么,显的有些重复、单调,问题都停留在同一层面,不能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提升,后面部分,应出示图片,让幼儿自主观察,自由说说。

⒊故事中出现的几个变化的事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种类中典型的几样,在幼儿创编故事时,也要引导幼儿说说不同种类的事物的变化,不是停留在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上。可出示和幼儿回答不同种类的物品图片,引导幼儿思维的方向。而作为语言活动,幼儿说的还不够多,要引导幼儿愿意说、大胆说,并且,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神奇的水教案篇5

一、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日趋提高,如果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工具,同一种方法,将不利于促进手部肌肉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艺术的表现和创造。

此活动结合海边的沙雕、外国艺术家的沙画作品,用生活中的美和大师的作品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对沙充满了神奇和向往,又迎合幼儿爱玩沙的心理,利用彩沙的特点与艺术活动相结合,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自由创造、充分尝试的机会,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熟悉沙的特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2、激发幼儿利用工具进行沙中作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体验沙中作画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视频转换仪、视频素材。

2、桌子上放小勺、大盘子、鞋盒盖子、彩色卡纸、沙子、彩沙。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到海边玩、看沙雕的经验。)

(1)你有没有去过海边?你在电视里有没有见过大海?

(2)为什么大家喜欢到海边玩、看沙雕?

(3)在大海边还可以做些什么事?

(4)沙可以做沙雕,还可以做什么?

2、欣赏一位外国艺术家的沙画作品,观看视频,了解沙画作画的.基本步骤。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欣赏讨论。

(1)看看画上有什么,一起寻找这张画的“特别”之处,说说它与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2)我们平时画画都要用笔,那艺术家的笔又是什么?

(3)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中的形象,艺术家是怎样画出来的?

3、老师操作演示,重点演示作沙画的步骤:

(1)构思作品;

(2)在鞋盒盖子里舀进沙子,大胆进行沙画;

(3)选择彩沙进行画面的装饰;

4、幼儿创作,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及新的方法组合创作。

(1)教师提示幼儿将平时所见到的海边风景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选择材料作沙画,选择合适的彩沙色彩。

5、引导讲评。

(1)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集体欣赏。

(2)说说制作时的体会。这样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内化和思维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学习,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

活动反思:

大班的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简单的绘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创作形式。沙子对于孩子来说是熟悉的,而沙画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新颖的,因此,我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选择了绘画方式比较新颖的,幼儿的兴趣浓厚,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后面的幼儿作画,幼儿思维没打开,作品过于单一。

神奇的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后能通过线传递声音,学会制作传话筒的方法。

2.能用各种线和纸杯制作传话筒,并能对传话筒进行添画装饰。

3.通过动手制作传话筒,感受进行小创作的乐趣。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线、纸杯人手一份,剪刀,彩色画笔,传话筒1个,电话铃声,小兔子头饰,门铃声,歌曲《六一儿童节》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图片,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那你们有没有玩过呀?是不是还可以传送声音?"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电话铃响"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呀?(这时小兔子打来电话)我请一个小朋友去帮老师接一下电话"听完电话请那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门铃响起,签收小兔研究所寄来的快递,并和幼儿一起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教师:"那现在我们来帮小兔研究所制作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传话筒,介绍制作材料。

2.讲解神奇传话筒的制作方法:先取两个纸杯,用剪刀将纸杯的底部中心戳一个洞。将线的两端从两个纸杯底部的小洞穿过,并且各打一个结加以固定。两人一组,完后试着用神奇话筒对话。

3.交代要求,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材料:纸杯、剪刀、线等,幼儿可以自由调配材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戳洞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并调适绳子的长度。

4.给传话筒制作一件漂亮的衣服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作品,请小兔研究所的所长进行检验评价。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传话筒,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做传话筒,看看效果有什么区别。

活动反思:

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位幼儿都要进行打结环节,该环节是成功完成制作的必经过程。但在该环节中很多孩子遇到了困难。虽然在平时我们已经开设了学习、练习打结的生活区,我也进行了重点指导,但很多孩子都不太喜欢去练习打结,因此造成传话筒不能顺利完成。而部分已经学会打结的孩子,则很顺利就完成了制作,有的幼儿则没有记住老师的注意点把纸杯底部的洞戳的太大,怎么办呢?于是,孩子们就说用双面胶将线固定住。不一会儿,他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完成的传话筒,相互打电话,还没有完成的孩子很是羡慕。这时,我就适时抓住机会,大大表扬了会打结的孩子,并让他们说说是如何学会打结的:有的说是幼儿园学会的,有的说是家里学会的,随后让会打结的孩子帮助不会打结的孩子一起完成制作。

神奇的水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爱好;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主动探索的技能;发挥科学的教育作用。科学活动《神奇的中草药》就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幼儿对中草药的了解并不多,《神奇的中草药》,这节课看起来简单,但细看之下却有些无从下手,怎样用幼儿易懂的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这种深奥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呢?

学情分析: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怎么做的?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我们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考虑幼儿对中草药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目标:

1、对中草药产生兴趣。对我国的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自豪感。

2、通过猜想、求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几种中草药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博大精深的中草药文化。

教学准备:

1、空间准备:展台桌子4张,摆放椅子后面,幼儿双排、半圆座位。

2、物质准备:十几种中草药摆成的展台、课件ppt、每人一杯中药保健茶

3、经验准备:随父母到中药店参观

教学过程:

本次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七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引发好奇心——亲身体验,了解中草药的特征——探索发现中草药的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猜想验证中草药的作用——了解中草药的抓药、配制和煎药——情感提升,了解中草药的深厚文化——品尝药饮,分享快乐。

一、情境导入,引发好奇心。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我通过生病了去看医生的真实情景导入。配以真实的课件图片,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及好奇心,自然而言的引导幼儿进入了神奇的中草药世界。(本环节预设3分钟)

二、亲身体验,了解中草药的特征,本环节我通过幼儿亲身体验参与、观察,首先我通过出示菊花茶的中草药,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大胆猜测,回忆相关经验,然后教师出示了金银花、麦冬、枸杞、山楂、甘草等十几味中药,布置成展台,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捏一捏,多种感官来初步了解中草药的外形和气味。在幼儿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适当引导幼儿,逐步深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教授的痕迹,就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横向的交流来对中草药的外形、特征有初步的了解。(本环节预设5分钟)

三、探索发现中草药的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通过幼儿猜想问题,然后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互相碰撞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再通过出示课件中的分析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发现中草药是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经过猜想各种药材的制作方法,会让幼儿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以及制成中药的方法。(本环节预设5分钟)

四、猜想验证中草药的作用。这是本活动的重点。你认为它可以治什么病?老师以菊花为例,先请幼儿猜想,再通过课件,用医生的话,提高幼儿对中草药知识的信服度,也使幼儿在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到经验的同时,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手段和态度。教师总结:不同的药可以医治不同的病。同时也简单介绍各种名贵的药材以及药用价值。(本环节预设7分钟)

五、了解中草药的抓药、配制和煎药环节。要想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中草药,这个环节让幼儿对中草药有了更系统的认识。通过课件再加上之前幼儿中药房的参观,使幼儿对用秤称药,配制以及煎熬,有了具体、形象的了解。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说教。(本环节预设5分钟)

六、情感提升,了解中草药的深厚文化。本环节情感的提升是在幼儿已经比较系统地了解了中草药的基础上,用课件的形式向孩子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纲目》,加上外国人学习中医、学习交流用草药的图片,使幼儿感受到我们中草药的神奇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产生自豪感。(本环节预设3分钟)

七、品尝药饮,分享快乐。本环节老师讲解:中草药不仅治病,还能保健,引导孩子大胆尝试品尝中草药保健饮品,使孩子进一步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状态,通过问题:你观察水中泡的什么?巩固了幼儿对中草药的初步认识。也体验了分享了快乐!(本环节预设2分钟)

我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热情和信心。相信,我和孩子一定会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神奇的水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