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心得精选5篇

时间:2024-08-02 12:01:18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在写心得之前,必须认真整理自己的想法,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设计心得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设计心得精选5篇

教学设计心得篇1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教学设计心得篇2

想要写《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心得与评价很长时间了,但每次面对屏幕开始写的时候好像又无从下手,或是写到一半终因通不过自己而最终夭折。或许是我用心不到收获不多,或许是我对自己写下来的东西有过多期待,所以,一直到现在才收尾。直到那天我突然想起王老师的零存整取策略的时候,我开始深深领会到:不能将现场的体会延期描述,事过境迁,当自己觉得准备充分的时候,即便自己写作的冲动尚在,但可能再也写不出当时的味道。当时如果能将上课时的体会都写下来的话,到现在谈总结与体会可能更加轻松,而且也更有说服力了。不过再写本篇心得的时候,我尽可能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不流于完成一个作业而草草收尾,当然也希望我的文字中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引起大家的共鸣或争鸣。

“用意”大于“内容”

第一次上王老师课的时候是在小暑假,科目是创新思维训练,当时我一直在想研究生为什么要上这门课。终究也没有想清楚,当时的我看来,这门课不过是谈一些打破旧有的思维进行创新等比较大和空的话。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却和我预想的有所不同,课程内容中穿插了各种不同的案例来谈创新思维,比如思维导图等方法。这些都让一个看起来大和空的内容轻松着陆,再加之王老师本人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实践,所以讲起来更加具有说服力。课程中穿插的实践训练更让这门课更加精彩,比如创作诗歌,有创新的自我介绍,创新作品等。但真正的了解这门课的用意是在开学后的课堂上,王老师及其他老师强调的,要求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虽然对于上课所讲的内容并不能如数家珍的想起来,但实践课上有关创新思维的训练却对日后的创新起了比较大的启迪意义。我想这应该是老师真正的用意吧,“钓胜于鱼”。于此,在上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对王老师以何种方式上课更加感兴趣,并会去想为什么老师要采用这种方式。

开始于一个轻松的交流

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极其重要的一门课,曾经在这门课上也花了不少功夫,所以在教学上起了一个比较大的指导作用。但在四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发现要将这些理论完美的与教学实践融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至少这些理论在我进行教学的时候总会无时无刻的想起,有时会生搬硬套,有时也能恰到好处。不过有了这段教学经历之后,教学设计在我这里不再是简单的去记一些经典的理论或名词术语。更多的是去了解文字背后的真意,而且想去追究为何要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成效,以现有的教学条件可以实现不,难度在哪里?再次回到校园来学习教学设计,我本身也有比较高的期待,而且我已经觉得和本科时期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只是没想到我们的方式是以一场谈话开始。王老师先让大家各自谈了自己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并了解了每个同学的一些情况,之后介绍了自己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并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定义给我们做了分享。本堂课让王老师对我们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针对大多数学生无教学经历,所以我们的开课方式变为每个同学准备一章,先进行教学设计,之后用设计好的课开展真实的教学。

周期很长,每个人却很仓促

对于当众讲课本身而言,我并不畏惧。但对于讲好课,我从来都很紧张。当众讲课这样的状态对我来说可能并不新鲜,但要做到讲的有吸引力却是一个每次讲课都会遇到的难题。所以每次讲课时我总觉的自己还有很多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本门课上,我的讲课被安排到了开头,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我是有教学经验的,讲课应该顺手拈来。但我从来都不这么认为,因为讲好课的一个前提是自己对所讲内容十分清楚,并能够融会贯通。当然对所讲内容的清晰程度还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等的把握同样也是讲好课的关键。除此之外,教师本身的肢体语言,语速,普通话是否标准,形象等同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选择讲的内容是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包含着学习者的需求,也引发了我们要采用何种方式展开教学。内容看起来不是很复杂,如果只是照搬书上的条条框框来讲,意义并不是很大。所以一开始我想弄清楚书上是如何来组织本节内容的,内在的线索是什么?看了很多次后我了解的仍然不能说服自己,由此在讲课时并不顺畅。但讲完课后,王老师一句话就给了我思路:不要迷信课本。于是我开始自我追问:

1.为什么要进行学习者分析呢?(反映了教学的需求,要因材施教,让教学更加有效率);

2.学习者各不相同,但能不能归类呢?(在校与否?健全个体or特殊人群?年龄的差别,性别差异,性格的差别,学习风格的差别,学习基础的差别,优劣势不同,不同家庭背景,城乡差别等);

3.分情况讨论理清内在逻辑(从年龄来分,是否成熟是一个关键点,未成熟之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把握每个阶段自身的生理特征,并且要把握其阶段性不逾越。另外未成熟前又可分为入学前和入学后。对于成人来讲心智都已完备,我们主要把握其学习的特点和主要面对的社会角色与任务;对于在校与否可以想到,学校主要采用的是班级教学制,而在学校之外可能会存在很多情况属于个别化教学;在班级教学制中我们默认以年龄来组班,认为他们有相同的特点,但也有按不同学习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来组班的情况;在以年龄和学习基础组班的班级授课中,我们虽然抓住了共性,但不排除每个人性格不同,学习风格、自身特点均有差异。有的喜欢结伴学习,有的则喜欢独立思考;有的性格开朗,有的则沉默寡言。如何把握共性又能利用特性,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习者均可以又适当的发展。而通过城乡差别也可把握学习者的基础和相关特点。)

4.总结可知,我们分析的学习者主要是健全群体,而且针对班级教学制的学习者分析是重点也是难点。于此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等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这样的自我对话,我突然发现自己找到了思路,弥补了讲课时思路的不足。通过此次展示我发现讲课时不能太纠结于最后讲课的成效,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去准备,出现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进。而准备的过程不能拘泥于书本,要融合自己的思考来看待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快找到思路。

其实在我的观察之中,我发现大家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做ppt之中,而真正所做的思考却很不到位,这点在讲课的时候其实是可以感觉出来的。

分享、展示是最大化吸纳知识、最便捷看到别人优点的途径

这堂课上通过每个同学集中准备一小块知识然后按序展示的方式让大家各自得到锻炼,同时又让大家更快捷的获取了不同的信息。而在此过程中也让各自看到了彼此的优点,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梁肱伟能很好的把握上课的节奏,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林津没有讲课,但却深刻的为大家呈现了她准备讲的内容;乔丹丹总能将内容准备的比较全面;庄艳晓、黄飘飘则能用理科生的思维把内容讲的简化而清晰;刘梦声音比较洪亮,能将自己在电视编导方面的优势体现于讲课之中;小玉的讲课表现的自然流畅。梁泽明能将自己的看法融入进去。

总体来讲,大家对于所讲内容思考的整体不够深入,流于讲课,经不起别人的质疑与追问。习惯于说条条框框却不能向别人呈现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做。坚持自己的看法却没有落实清楚所坚持的看法本身是否正确。不能讲的深入全面,又不能把自己掌握的很透彻的展现出来。ppt没有与教学的特点挂起钩来。

虽然这个环节让大家的了解更加深入,也学习到了别人的优势,但这个的弊端也很明显,每个人都在准备自己的内容,对别人所讲可能根本无从顾及,所以在讲完后就不能产生有价值的评点与讨论,这样对于教学设计很难产生一个宏观的把控。如果能在每次讲完后共同分析与讨论,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成效。

珠海教学实践-----珍贵的教学观摩机会

本学期珠海的公共课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观摩机会,能够让我们亲临现场仔细观察老师们的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摩反思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我们十几年的学生经历一直在亲历教学,可从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开展教学还仅仅是开始,对老师们教学设计的反思无疑也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思路。不管是亲历或间接参与教学,思考一刻也不能少。

总结与反思

针对本门课,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及时记录当时的感受,总是期望自己想的足够全面和完美才动笔,最后自己的感受要么消失,要么改变。所以,我期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记录平时的一点一滴,通过积累与对比,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升级。自己的认识与表现总会存在问题,敢于直面大家的指正,才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在此也感谢王老师,在课上分享自己做科研的一些经验,去珠海的路上给我们分享他的想法与自己学习的感悟。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也期望受王老师写博客的影响,自己能持续思考,正向积累。

教学设计心得篇3

经教研室齐主任推荐,认真研读上海教育学会尹后庆博士的《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报告,有以下几点收获:

1、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2、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原因。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思维逻辑,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等提供了引领性支撑。这是“人”的回归,“学生”本位的回归。

3、“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条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革,而必须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探索五种教学方式:问题化教学,情景化教学,单元化教学,学科活动教学,两种课程。核心素养如何通过评价指挥棒的变化,把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核心素养必须校本化,核心素养必须学科化,学科素养必须目标化。

思考: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倒逼学校走向深度改革。

学校走向深度改革之前,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摸清底子,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使命和毕业生形象三者是否一致,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如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复杂,但坚持“光谱教育”的办学理念,树“光谱教育”品牌,倡导以生为本、尊重差异、赏识个性、多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培育大气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懂感恩、善合作、爱学习、会创新的学生。

2、知己知彼,依据校情分析对本校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和最缺乏的核心素养。仍以我校为例:学校生源的主体为“农民工二代”和“拆二代”,前者常年稳居83%以上,随着城市的扩大,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四项核心素养为: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而最缺乏的四项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

回答好以上两个问题,就可以精准发力,走向深度改革。

1、探索核心素养校本化的表达。

依据前两项分析,我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是我校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内隐的,品格则是外显的。若失品格,一切皆失。我们把“懂感恩”作为我校毕业生形象的第一要素来培养。我们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农民工子女关爱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为抓手,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班会、广播站、互联网等教育阵地,构建立体德育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是学校德育的“规定动作”,对于有个性特殊孩子还有“私人订制”。

2、探索核心素养引领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田局的名言,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和融通性决定了课程实施必然是整合的。重新修订并完善学校光谱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就算是基础型课程我们要坚守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进行单元化教学和学科主题活动教学。至于研究型课程,我校已建成二七区中学第一家创客空间“创客家”,我们要利用好创客课程,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实践创新精神的人。三要逐步形成精品课程。为更好落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学生核心素养,学校逐步形成感恩教育、科技体育、主题阅读、创客课程等凸显核心素养的四大精品课程。

二课堂:一是强化学科素养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科内渗透式整合,改变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现象,在尊重学科的基本属性与独特价值基础上,以主题整合学科内在的逻辑,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二是完善光谱课堂教学形态的“五步导学”操作流程,突出学生的自主建构、互动质疑、反思延伸,指向善于学习。

3、探索核心素养的校本评价策略与方式。说实在的,这一块我们目前也没有做好,但一直没有放弃思考,我相信在这方面肯定有先驱者,希望能得到指导、帮助。

“核心素养”来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努力让它落地。让鱼儿在水中游,鸟儿在空中飞。

教学设计心得篇4

20xx年4月16日,我们在九十六中报告厅聆听了郑州市教研室课程专家卢臻老师关于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报告,报告令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我觉得卢臻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6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卢臻老师最后在报告中提到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再次,报告中的一些案例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报告,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教学设计心得篇5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在这里,“简约”是一种操作要领,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理想目标,还是一种教学理念。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特质应该是这样的:课堂结构——清晰、明快、整体感强;教学素材——经济、高效、少而精练;节奏控制——匀称、舒缓、张弛有致;活动展开——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其实很多内容40分钟的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有的一节课内容甚至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教师教得太辛苦了,学生学的也很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建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目标。简约教学是“形”和“神”的交融,意蕴丰富,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学品质,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艺术,一种教学理想。

简约教学并不只是对繁杂课堂的现实针砭,而应该落实在,每一课堂,不管其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难度的大小,教学年级的高低。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艺术,简约数学教学的创建在某种程度上在实现着“生活”“艺术”“数学”“教学”四重意义的和谐统一。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活化”教材,使教材趣味化、生动化。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追求“简约教学”。课堂教学凭借已有教学经验,以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这就是“简约教学”。创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教学内容求“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选材可以少,但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教学环节求“简”。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扣紧“主线”。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

三、教学方法求“活”。要灵活应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简约教学追求的就是有效教学,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走向简约,要求教师要学会做减法。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整合、提炼,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四、学习掌握要落“实“。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要及时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组织活动,让知识背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当我们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如此的数学教学才有了真正的永恒魅力。因此创建简约化数学课堂是我们必须尝试的新课题。

《教学设计心得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