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艺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10-07 18:02:59 分类: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好地洞察世界,对复杂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心得体会是情感的诗篇,用文字表达内心的美丽,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做陶艺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做陶艺心得体会8篇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1

陶艺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但谈起做陶艺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哩!

“今天肯定又是无聊的一天”,我自言自语道。我无聊地踢着小石头,我顺着一个小石头前进的方向,看见了一个名字怪怪的店——“陶之夭夭”。光是店名足以把我吸引过去,刚推开门,眼前的景象不得不让我叫哇!五颜六色的泥巴映入眼帘,还有各种各样的饰品。我一个箭步冲到了店员面前,询问店员我才得知,这个陶艺是由不同颜色的泥巴组合而成,你可以把它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再经烘烤就好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做了,看看旁边的人都干劲十足,我也充满了信心。但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要做一个兔子,首先把白色泥巴搓成2个小圆球,一大一小。再做4条腿。眼睛,嘴巴一应俱全。我拍拍手得意地一笑,但感觉少了什么,对了“耳朵”‘我赶紧做了2个兔子耳朵。ok!不过开始去怪怪的,算了,直接把它送入烤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我的第一个作品。我把嘴张得好像可以吞掉世界那么大,“这是什么,完全可以和怪物相互吡媲美”。

哎!我灰心失望级了,又开始了第2个作品的制作。为了不伤自尊心,我细心地做了起来,搓2个小圆球当兔子的眼睛,2个稍大一点的`做兔子的身体和头部,四肢我可是细心地不能再细心了,搓成一个小木桩的样子,做耳朵时,先把泥巴弄成扁扁的,把多出的部分去掉。做完后,一只四肢健全,不像怪物,精美,可爱的兔子出现在我面前。

我心头涌上一股甜蜜的感觉,那应该是辛苦和汗水换来的成功吧!我坚信:只要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2

xx年6月12日,陕西省校外教育组织的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画上了的句号。能又一次参加陶艺骨干教师培训我很庆幸,这次培训让我的在陶艺教学上的困惑得到了有效解决,也使我的陶艺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感谢陕西省校外教育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眉县活动中心为我们提供的优质培训条件。

本次培训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不仅为我们安排了专业功底过硬的渭滨区活动中心何亚周老师、眉县活动中心李晶老师授课,还特意为我们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兵,西安盛唐陶艺坊林琴这样的大师级别老师为我们传经送宝。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揉泥的基本方法(菊花揉和折揉)、泥料配比及拉坯、手工成型创作及装饰、拉坯造型、修坯、画釉、上釉及烧制等内容。

在李宏兵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基本的揉泥方法,反复练习了拉胚的技能,每一个学员都做出了自己心仪的作品,通过练习也使我又一次认识到陶艺这种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制作上理论、技法和创造性缺一不可。别看简单的揉泥,如果做不好,后面的拉坯就很难进行。而烧制前的关键一步修坯,李宏兵老师要求不仅要使作品厚薄均匀,还可以根据器型不同,造型出流畅,温润,细腻的作品。按照老师的指导,大家用陶艺工具开始对作品进行处理,进行精细的装饰,当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摆满了教室,大家都说收获是沉甸甸的。最后通过老师点评点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驾驭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林琴老师讲解和指导下,我们了解了画釉、上釉的注意事项,了解了吹釉、淋釉和荡釉的上釉方法,在尝试画釉、给自己作品上釉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技巧,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将运往宝鸡进行高温烧制,期待自己作品亮相的满足感,就会激动不已。

三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将在我们的心中沉淀扩散,陶泥在老师手中的随心所欲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学习以及回家后的练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精通陶艺制作的陶艺老师。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3

“先把紫砂泥分成四份,然后用其中的一份……”陶艺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手却好像比我们这些小姑娘还要巧,一会儿工夫就能做出个精致的茶杯。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手,细细琢磨着老师说过的每一个词句,一动不动,老师也在非常认真地讲解。台下时不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有同学正研究桌上的工具呢,他先盯着老师的动作,再捣鼓两下自己的,弄明白了,眼里是掩藏不住的喜悦,弄不明白,眼里是寻求答案的渴望,更加专注地看老师的动作。也有同学顾不上看看自己的工具,一直聚精会神地学习老师的手法,目光随着老师上上下下。每次老师动几下手指,给陶土换个造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老师也很受用,告诉了同学们好多技巧。经过十几分钟的学习,大家对陶艺已经略有了解,开始卷起袖子,跃跃欲试了。

老师顺着座位发紫沙泥,先拿到的'同学看宝贝一样,不停地把玩着,没拿到的同学则是期盼着老师赶紧发到自己,还有性子急的同学直跺脚。很快,就人手一份紫砂泥了,座位里发出“叮铃咣当”的声音,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展身手。”同学们回忆着老师的手法,像模像样地做起来,有时候卡壳了,就赶紧去请教身边的同学,前面同学凑过来看热闹,也会提几个有用的意见。“唉,帮我看看接下来怎么弄。”他的手掌都成了咖啡色,脸上也有几道印子,同桌闻声转过脸来,看着他先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引来了周围同学的注目,然后大家一起捂着肚子笑,笑够了,再讨论讨论他刚刚提出的问题,你弄一下,我弄一下。“嗯,你这里好像有点问题……”她侧身捣鼓几下身边同学的作品,换来同学感激的微笑……大家齐心协力地制作,很多同学都完成了像模像样的作品,这会儿工夫,我也在认真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先挖一个圆……”我默念着老师的步骤,却发现不能很好的去掉多余的泥,轻轻拍了拍同桌同学,她见我做了一半的东西,便了然于心,拿起一旁的工具仔细的帮我去掉多余的泥土,我点点头报以微笑,她又去忙自己的了。我继续学着老师的样子,一圈圈做好杯身,就又遇到了难题——刮不平凸起的纹路,一碰就把一半边杯子压扁了。叫来周围同学帮忙,一位先把杯子恢复原样,一位轻轻扶住杯子,还有一位转动起小转盘,示意我开始刮,很快就将杯子刮得平平整整了,大家相视而笑……

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积淀了大家的努力和汗水的,陶艺作品。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4

我们一家人在外面玩的时候,找到了一家陶土艺术中心,于是我就做起了陶艺。

妈妈给我付了三个项目的钱,让我好好玩一下,我开心得手舞足蹈。第一个项目,是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用旋转的方式来做陶艺品。工作人员开启了机器,拿来了陶土,教我怎么做艺术品。我把手贴在陶土上,时而放开,时而收紧,我小心地做着,生怕“陶碗”塌掉了。终于,一个类似脸盆的碗呈现在我面前。该怎么说呢?我看了又看,稍微调整了一下,觉得还算满意。我洗了洗手,妈妈在一旁开心地说:“可可,你做得不错,等会儿捏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争取捏出更好的东西。”

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二个项目的制作——捏艺术品。

首先,拿出陶土,沾一点水在手上,然后捏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想了想,啊!要不做一个大白吧。于是,我动手捏了起来。妈妈走了过来,幽幽地说了一句“你在捏什么鬼东西?鬼都比你捏的好看!”额,好吧。我只好放弃自己的大白计划,跟着别人做了一个盘子。捏出好看的艺术品实在是太难了!于是,我干脆做起了最后一个项目———在盘子上画漂亮的图画。

这一次,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终于想到了!我沾了好多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首先画了一些高低不等的图案,然后“变”出绿色的枝干,再添上了绿叶。没错,我画的就是美丽的花。

三项都完成了,工作人员叫我选一个带走,我选了那个碗。可是,我也很喜欢那个盘子,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做陶艺品真不容易啊!虽然我做得不是很好,但我今天真的很开心!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5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很难界定:

卖陶的商人?

老陶的藏家?

老陶鉴赏家?

还是紫陶工艺美术师?

......

但用他自嘲的话说,就比较贴切了:

一个为陶而疯狂的

——“陶奴”

陶奴 / 张海飞

陶奴 | 身份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

中国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

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建水县政协特聘艺术家委员会会员

建水县紫陶协会常务理事

陶奴 | 艺生

↘ 张海飞,1974年生,云南建水人。

↘ 90年代在建水陶乡攻读美术专业时(建水第一职业中学习西洋美术兼修书法碑帖),便开始接触紫陶,耳濡目染,逐渐喜欢上了紫陶,也爱上了历史悠久的紫陶文化。

↘ 07年在朋友帮助下,辞去公职,在昆明创办了“博雅紫陶(也叫纳雅庐紫陶)”,开始经营紫陶。那时,人们对建水紫陶的认识还停留在“建水紫陶就是做汽锅鸡用的”。

↘ 陶奴把紫陶视为他生命的一部份,沉迷在紫陶这个”君子”的世界里:识陶、爱陶、品陶、藏陶、鉴陶、制陶,乐在其中。

陶奴 | 荣誉

↘ 建水陶艺大师“大国工匠”谭知凡的入室弟子。兼得建水知名书画家云欣成、沈克坚、尹祖荫、汪力、陶艺大师马成林等诸名师指点。

↘ 2012年,出版专著《瓦缶胜金玉——建水陶雅集》(云南人民出版社)。

↘ 201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百花杯”金奖。

↘ 2019年,荣获“金凤凰杯”金奖。

↘ 2021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陶奴 | 佳作

《双耳四方紫陶书画瓶》

高48厘米 直径20厘米 重5千克

第二届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 •

“设计+”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年度总评比

陶艺类参评作品

该作品采用云南建水独有的制陶工艺在泥坯上用墨汁先书画再阴刻再镶嵌再烧制,最后打磨抛光而成。

从制作到成品历时三个月。

在烧烤成色上出现了可遇不可求的窑变即黑色主体上局部呈现出红色的窑变。

造型用四方隐于浑圆中,单纯、刚正的直线化为变化、怀柔的曲线中,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此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

陶奴 | 有藏

随着对建水紫陶研究的深入,他开始收藏建水老陶(在收藏圈内将解放前的紫陶称之为老陶)。

老陶则以建水紫陶大师向逢春、王定一等紫陶大师为收藏佳品。在交了不少学费之后,张海飞已成为收藏圈内公认的鉴赏大师,圈内好友收到藏品后,都会拿给他鉴定下。

在他的工作室最显眼的一个玻璃柜里,就摆放着一尊王定一大师制作的花瓶作品。这个花瓶曾出现在中国美术界中最高规格的图书《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

说起这个花瓶的收藏过程也是个传奇的故事:07年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络上看到这尊花瓶在一位收藏家的手里,便开始关注。

在一次回建水收向逢春大师作品,由于未能如愿,带着遗憾折返昆明的时候,他意外地接到这尊花瓶收藏家的电话:他欲出手中藏品。转忧为喜的他二话不说就怀揣着在建水未花出去的3万块,急忙打车赶到藏家处,一眼就将惦记了6年的这尊花瓶锁进眼中,毫不犹豫的用3万成功收购了这件珍品。

喜获心仪之物仅过一天,就另有一位藏家愿意出8万元再购此瓶。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利好,本着对紫陶文化的喜爱以及对大师的敬重,他并未割爱,而是选择了存放于工作室中,以供学习研究并藏友共赏。

“三五陶友,吃茶品陶,几度陶海畅游,窥窃建水老陶之深邃,忽觉先祖根脉原为吾生命之‘真我’血液,澎湃、汹涌,锦延不绝”。

——这就是“陶奴”的真实写照。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6

昨天妈妈带我去了陶艺吧,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心想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陶瓶了!

到了陶艺吧,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好精致的陶器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贴墙而放的木头架子,上面摆满了已经做好的陶器。这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瓶瓶罐罐,仿佛也有生命一般,它们姿态各异地站在那里。有的优雅,细长的瓶颈,让我想起长颈鹿,有的笨拙,大大的肚子像猪八戒……

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多个做陶艺的机器。陶艺老师让我坐在一个比较小的机器旁边,给了我一块儿泥,陶器制作就这样开始了。我先把泥揉成了一个圆柱体,再用劲儿往板上一摔,紧接着,老师发动了机器,圆盘带着泥飞快地转了起来。我紧张地用水浸湿了手,握住了泥,通过挤压,努力把泥变成我想象中的花瓶形状:细长的瓶颈,矮小的瓶身。很快花瓶的形状便开始显现出来,但这时候它还是实心的,于是我用两个拇指把它掏成空心。可就在这时,原本细长的瓶颈却变粗了!老师看见了,赶快走过来,用一只手掐住瓶颈,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插入瓶口保持空心,于是,我心中那美丽的花瓶的样子又变回来了!我开心极了!

做好了之后,老师帮我把它取了下来,放进特别的烤箱中烤了十五分钟左右,烤后的花瓶就硬多了。然后我就开始上色了,先上了一层白色,在上面仔细地画了几朵粉色的小花。晾开了之后,一个漂亮的小花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这一刻,我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我美滋滋地抱着自己亲手做的花瓶,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在花瓶里插了几朵小野花,真是越看越喜欢。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7

来源:读特

“泥料成型之后,大家注意,要慢慢的用工具取下来,然后就可以开始上色啦……”8月11日,在马田街道新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一场陶艺培训活动,陶艺培训老师正在耐心指导如火如荼地进行。据悉,此为该社区党委“党心引力 情满新庄”陶艺培训活动的第二节课,专业老师带领学员共同体验拉胚乐趣。

活动中,考虑到大多数居民是第一次接触拉胚机,老师无通过“示范+讲解”方式让参与者进入状态。然后再在制作过程中,对学员们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让他们自己动手获得创作体验感。根据老师的示范指导,现场学员纷纷拿起泥巴和工具,认真细致用拉胚机对泥料开口、拉型,按照自己的喜好,做成了一个个精致可爱的小杯子、小碗、小罐子,并涂上了喜欢的颜色。

工作人员还让参与学员们在现场展示个人作品,相互交流陶艺制作心得。一位十岁的小学员高兴地说:“上次妈妈和我一起捏了一只小兔子,这次又做了一个小杯子,都非常可爱,陶艺实在太好玩儿了!”

据新庄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陶艺课程是根据前期收集的居民需求开设的,目前已开展两节课程、累计参与人员达到73人次。居民通过学习泥板成型、泥条盘筑等手捏陶土的基本方法,体验拉胚,学习开孔、开口、拉型、拔高等技巧,在动手中获得了快乐,促进了邻里关系的融洽。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余巍巍 黄夏笛)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做陶艺心得体会篇8

小学毕业之后,赵晓萌渐渐淡出了我的世界,不再时不时的联系我,我没有深究这件事,几乎将所有精力都耗在了学业上。

如我所预想的那样,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某个晴朗的下午,我们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包车去郊区的一个陶瓷厂感受陶艺。

到了现场,活动负责人介绍,可以选择动手捏一个陶土小物件,也可以用笔墨水彩画一个陶瓶,最后由工厂烧制,分发给大家做纪念。起初大家一窝蜂都去捏陶土,只有我安静坐在另一边画陶瓶。粉白的瓶身上,我画了一个小小的牧童正归家。他的羊群已经不见了,只有一只,很小的一只,远远地跟在他身后。突然,陶土的队伍里传来一个女声:“老师。”声音清脆,我手中的画笔倏然滞住。停顿片刻,我又继续画起来。后来很多人做陶土失败转而过来画陶瓶,工厂的师傅在一旁叮嘱大家:“大家画好后在瓶底做好标记,烧制好后方便区分。”

半个月后,老师将我画的那个瓶子拿给我:“大家都说你这个瓶子最好看,很有意境,像童话故事。”放学回家后,我把那个花瓶从盒子里取出。我低头去看瓶底的落款,认真地写着“绮丽”二字。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署自己的.名字,就像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在陶器上画一个牧童。那一瞬间,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叹息。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意境吧,就像古诗里写的一样“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决定放下过去的不愉快。

那时我久病尚未痊愈,忘了赵晓萌曾经教过我,下午三点以后做的决定,后悔的概率很大。我忘了要去后悔。

我把那个花瓶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架上,白色的瓶子静立着,像一座小小的纪念碑。我心里升腾起一阵阵炙热,像是有人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投掷了一支火把。

野火烧莽原,一直烧至天边,烧进黑夜,烧不尽。

《做陶艺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