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6篇

时间:2024-02-12 14:01:41 分类:企业心得体会

大家应该都知道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悟的文章,作为一个久经职场的人,你一定知道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吧,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6篇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篇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得到弘扬,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说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达到了一个终点,而是说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篇2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内容?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也可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必须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 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通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曲折而始终坚如磐石的一个重要原因。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南宋的文天祥,清末的林则徐,近代的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奋斗,这就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的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第三,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包括与时俱进的意识和精神,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求真务实的意识和精神,讲求效益的意识和精神,奋勇争先的意识和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影响着时代进步的方向和潮流。一个国家依靠创新来发展,一个单位同样要依靠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我所大力发展2个省中心一个国家中心,就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生动例子,这种发展顺应了质检机构的发展趋势,从综合性检测机构到部分检测项目实现专业化,这是对质检事业的一种创新,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模式,是引导常州质检大步迈进的宏伟蓝图。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必须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因此,我觉得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在各自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除了理论的学习,我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围的先进人物学习,包括每个系统,每个单位的先进人物 ,例如江苏优秀的信访局长张云泉同志,江苏质监系统孔德勇同志,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虽然先进典型身处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旗增辉、为党的形象添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心维护群众”的责任意识,是“心里装着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是“不畏艰难困苦、执着造福群众”的敬[fs:page]业精神,是“忠于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群众”的高尚情操。我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就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倾情奉献,造福人民。我们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通过本次世界读书日活动,我作为一名党员,从我们党在新时期重要理论的学习,增强了自身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对我们党员来说,就是一次精神洗礼,让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牢记宗旨,高举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前进。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篇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统一是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才能往一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树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是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紧密契合、经过几千年历史检验的普世价值,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儿女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才能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和民族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参与是关键。正如同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序言中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作为个体的人,既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社会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社会价值观的实现,归根于每个人对它的践行和执守。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是道德的标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试想,每个医者都妙手仁心,每位教师都行为世范,每个商家都诚信至上,每个个体都能做到待人如待己,用善行善举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这不仅是对自身道德力量的充实,也是对其他人的感召。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践行是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并构建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将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共同理想只有变成共同行动才有力量,崇高追求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价值。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生活,再好的价值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我们并不缺少围观者,也不缺少演说家,我们缺少的是行动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人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将价值观融汇于内心深处、根植于日常生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的国家定会更加富强昌盛,我们的社会定会更加公正文明,我们的个人生活也将更加幸福美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不是振臂高呼的口号宣传,更不是形而上学的玄虚飘渺,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理想描绘,而是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友善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让诚信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让敬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将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合格公民对祖国浓浓的爱!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篇4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机会坐下来认真聆听学习专家讲座思考一些问题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必要的,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一些方针政策、规划纲要等。前段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理论的理解力,也必然将影响到后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力。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轮训、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相关学习及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理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让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入;

通过学习,我知道,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需要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认同,在中国,最适合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自由是人类的特性,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其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专题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本质内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强国之基,创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责无旁贷、教育者应然的使命。理解,可以让日常教育行为的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二、记住了“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促教育回归本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未来教育实施的指导方针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体会。优先发展、促进公平,体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兼顾社会公平,这更多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实。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的是育人为本与提高质量。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起点,是目的,是教育的归宿。不是手段、更不是我们实现功利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我们更多地更真实更真诚地思考我们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理解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人为本,就需要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质。

三、打通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沟通瓶颈,让教育充满生命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课程改革这三者都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强调以人为本,教育中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不再是一个理念或者口号,而成为了一个方针、一个指导性意见、一个核心价值体现,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地、创造性地实施,正因为此,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了生命关怀、人性光辉。《人民教育》最新一期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孩子——学生”,谈的就是学生观问题。我们面前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倡导人性和弘扬个性叶澜教授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其次,他还是个孩子,不是“未长大的成人”,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自然的一套规律体系,我们不能以爱、责任的名义用非道德的方式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第三,他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必须以道德的方式、尊重生命成长的秩序,为孩子的成长、成功进行激发、唤醒和有效的引领。

为了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必须育人为本,教育必须充满生命关怀,这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篇5

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远的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和魂。因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回顾我党96年来走过的路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革命胜利,关键之一就在于党始终保持了理论的先进性,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入探讨和应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建设的各种问题,不断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并系统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在此基础上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分别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建议概括,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十四个坚持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方略、步骤等。

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握它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实践意义。所谓政治意义就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统一全党意志、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所谓理论意义,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实践意义,就是要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当前的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新的改变,新的社会矛盾的转变对于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围绕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立足本职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篇6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分析今天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再与中国百年近代史加以比较,无疑会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近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面对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未能把中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中解救出来。由于找不到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证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终于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观察世界和改变中国命运的思想武器,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切,不仅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同时也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

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但由于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等许多重要思想,积累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果断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沿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出新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伟大成就与重要启示

在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伟大道路赋予我们国家和民族以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

经济生活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7%,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我国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人民生活由温饱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正向全面小康迈进;经济体制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樊篱,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供求关系告别长期的短缺经济,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对外开放使我们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坚实有力。

《心得体会范文社会主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