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函数的性质教案6篇

时间:2024-04-06 17:02:51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通过详实的教案,我们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和流畅性,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奇函数的性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6篇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认识图象的特点。

2)难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关键:

教师画图中要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模板。

教学方法:

激发诱导,探索交流,讲练结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教师画图,学生模仿。

教具:

三角板,小黑板。

学法:

学生动手、动眼,、动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k为常数,k0

(2)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

二: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问题1:对于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 )的图象与性质,我们是如何研究的?

y=kx+b y=kx

k0 一、二、三 一、三

b0 一、三、四

k0 一、二、四 二、四

b0 二、三、四

问题2:对于反比例函数 y=k/x ( k是常数,k 0 ),我们能否象一次函数那样进行研究呢?

可以

问题3:画图象的步骤有哪些呢?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教学片断: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反比例函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反比例函数,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对反比例函数的了解。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属于反比例函数问题,例如,在匀速运动中当路程一定时,且路程不等于零,则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且k不等于0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曲线。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关于反比例函数,相信大家还会知道一些,今天我们先讨论到这里、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研究一次函数时研究完解析式后,研究的是函数图象,那么对于反比例函数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生: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了。

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图象该怎么画?

三:探求新知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提问:你能画出 的图象吗?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1) 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议一议

(1)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

(3)连接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

曲线无限接近坐标轴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学生先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小组汇报

做一做

作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想一想

观察 和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弄清上述两个图象的异同点。

相同点:(1)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2)都不与坐标轴相交(3)都是轴对称图形(y=x、y=-x)和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0,0)即坐标原点)

不同点:第一个图象位于一、三象限;第二个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四:归纳与概括

反比例函数 y = 有下列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五:课堂练习

(1)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是________,过点( ,____),其图象分布在_ __象限;

六:形成性检测

(1)已知函数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若ab0,则函数 与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3)画 和 的图象

七:反馈拓展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与函数y=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它们的交点坐标。

八:作业布置

(1) 作反比例函数y=2/x,y=4/x,y=6/x的图象。

(2) 习题5、2、1。

(3)预习下一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ii。

复习上节主要内容

(5分钟)

运用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

由于初中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经过入学选拔,所以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上面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向各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问题可答,从而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利用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学会寻找研究的方向,会提出研究的课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所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及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研究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学生知道如何研究新问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2分钟)

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归纳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

在画第一个图象时,教师要在黑板上用三角板一步一步的示范,在重要地方再重点强调,直到整个图象的完成。只有以身示范,同学学习才有样可依,有了正确标准的样板,学生学习也变得容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与严密的做题步骤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注:

(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 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在此学生若是回答图象是轴对称图象或者中心对称图象都要予以肯定,这些内容留给学生课下探讨,并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不要放弃。

(3分钟)

此时图象由学生仿照第一个在下边自己独立画出,并且监督学生,在有学生画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使其改正后鼓励。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图象,使学生自己画的图象与黑板对比。

(5分钟)

活动效果及注意事项 学生初次作非线性函数的图象,在作图过程中应给学生留有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连线必须是光滑的曲线

(4分钟)

培养学生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此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2分钟)

与新课较接近的简化检测可以再次回顾所学内容,以及内容重点。这类题多为口算或口答,题目简单不过所学内容可以全部体现。

(5分钟)

这类练习要求动笔计算或者画图,有一定难度,可以深化所学内容。

(4分钟)

此题既是对函数图象画法的复习又是对方程求解的深化。其中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

(1分钟)

巩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与检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画图,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此节课是动手画图,限于器材以及教学设备,图象显示不能用几何画板和投影仪,不过一笔一笔的教学生一个范例,既可给学生思考也可有学习的空间。

在由图象获取性质的时候有一些不足,以后教课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较快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归纳出要得到的性质和结论。在这节课要多强调光滑曲线以及画法。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57页的例1,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函数关系式,此题实际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材第58页的例2是一道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此题的实际背景较例1稍复杂些,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函数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补充例题一是为了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二是为了提高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引入

寒假到了,小明正与几个同伴在结冰的河面上溜冰,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处冰出现了裂痕,小明立即告诉同伴分散趴在冰面上,匍匐离开了危险区。你能解释一下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第57页

分析:(1)问首先要弄清此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容积为104,底面积是s,深度为d,满足基本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由题意知s是函数,d是自变量,改写后所得的函数关系式是反比例函数的形式,(2)问实际上是已知函数s的值,求自变量d的取值,(3)问则是与(2)相反

例2.见教材第58页

分析:此题类似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关系式为工作总量=工作速度×工作时间,由于题目中货物总量是不变的,两个变量分别是速度v和时间t,因此具有反比关系,(2)问涉及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即当自变量t取最大值时,函数值v取最小值是多少?

例1.(补充)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千帕)是气体体积v(立方米)的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所示(千帕是一种压强单位)

(1)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当气球的体积是0.8立方米时,气球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

(3)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4千帕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立方米?

分析:题中已知变量p与v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并且图象经过点a,利用待定系数法可以求出p与v的解析式,得,(3)问中当p大于144千帕时,气球会爆炸,即当p不超过144千帕时,是安全范围。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p随v的增大而减小,可先求出气压p=144千帕时所对应的气体体积,再分析出最后结果是不小于立方米

六、随堂练习

1.京沈高速公路全长658km,汽车沿京沈高速公路从沈阳驶往北京,则汽车行完全程所需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完成某项任务可获得500元报酬,考虑由x人完成这项任务,试写出人均报酬y(元)与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一定质量的氧气,它的密度(kg/m3)是它的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当v=10时,=1.43,(1)求与v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v=2时氧气的密度

答案:=,当v=2时,=7.15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 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3、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

教学难点

1、 列函数表达式

2、 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作业检查与讲评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我们知道当

(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 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

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

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

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y=24,即

从这个关系中发现:

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

2.自变量的取值是x>0.

三、新课讲解

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

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

实践应用

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

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

(1),z与x成正比例;

(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

(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

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的值.

分析 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

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小结

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

练习2

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

(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

(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

(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

(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

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

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x=3cm时,求y的值.

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 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t;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 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t;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 由题意,得 解得.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说明 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t;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课堂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t;0t;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

四、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卷一份

六、课后教学反思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 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 的应用

教学程序:

一、新授:

1、实例1:

(1)用含s的代数式 表示p,p是 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答:p=600s (s0),p 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

答:p=3000pa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 要多少?

答: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 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 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

1、(1)蓄电池的电 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 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电压u=36v , i=60k

2、完成下表,并 回答问题,如果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r() 3 4 5 6 7 8 9 10

i(a )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0k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 ,23 )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 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随堂练习:

p145~146 1、2、3、4、5

作业:p146 习题5.4 1、2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从图像平移和描点法两个角度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画法;

2、类比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方法理解五点法画函数 = csx,x∈[0,2π]的简图;

3、会利用余弦函数的图像研究其定义域、值域、周期性、最大(小)值、单调性、奇偶性、图像的对称性;

【学习重点】

五点法画余弦函数图象和余弦函数的性质

【学习难点】

余弦函数的性质性质的应用

【思想方法】

能从图形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把握基础)

(阅读课本第31~33页“练习”以上部分的内容,类比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方法,理解 = csx,x∈[0,2π]的简图并归纳其性质 )

1、余弦函数 = csx,x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r,的图像的画法有 和 两种;

2、描点法画余弦曲线时的五个关键点是: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试结合余弦曲线理解归纳出余弦函数的性质:

二、合作探究(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例1.用“五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

(1)=-csx , x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0,2π] (2)=3csx, x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π,π]

例2.画出函数=csx-1, x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r的简图,根据图像讨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最大(小)值、单调性、奇偶性、图像的对称性;

例3、请分别用单位圆和余弦函数图像求满足不等式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的x的集合。

三、学习体会

1、知识方法:

2、我的疑惑:

四、达标检测(相信自我,收获成功)

1.=1+csx, x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0,2π]的图像与直线=1的交点个数为

2、函数=2-csx, x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0,2π]的值域为 ,增区间为

3、=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的定义域为 ;

4、=1+csx的奇偶性是

5、 411【导学案】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的递减区间是 ;

6.观察余弦曲线写出满足csx<0的x的集合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篇6

案例背景:

对数函数是函数中又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案例叙述:

(一).创设情境

(师):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

(学生): 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

(师):求反函数的步骤

(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

由 得 .又 的值域为 ,

所求反函数为 .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二)新课

1.(板书) 定义:函数 的反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

(师):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 ,对数函数的值域为 ,且底数 就是指数函数中的 ,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

(学生1)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学生2)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

请学生从中上述方法中选出一种,大家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师)由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按 和 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故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应以1为分界线分成两种情况 和 ,并分别以 和 为例画图.

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

(1) 指数函数 和 的图像要尽量准确(关键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等).

(2) 画出直线 .

(3) 的图像在翻折时先将特殊点 对称点 找到,变化趋势由靠近 轴对称为逐渐靠近 轴,而 的图像在翻折时可提示学生分两段翻折,在 左侧的先翻,然后再翻在 右侧的部分.

学生在笔记本完成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将关键步骤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画出

和 的图像.(此时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教师画完图后再利用电脑将 和 的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然后提出让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要求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说明)

3. 性质

(1) 定义域:

(2) 值域:

由以上两条可说明图像位于 轴的右侧.

(3)图像恒过(1,0)

(4) 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它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 轴对称.

(5) 单调性:与 有关.当 时,在 上是增函数.即图像是上升的

当 时,在 上是减函数,即图像是下降的.

之后可以追问学生有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得到否定答案时,可以再问能否看待何时函数值为正?学生看着图可以答出应有两种情况:

当 时,有 ;当 时,有 .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巧记这个结论的方法: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同侧时函数值为正,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两侧时,函数值为负,并把它当作第(6)条性质板书记下来.

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强调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且应将其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比记忆.(特别强调它们单调性的一致性)

对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用.

(三).简单应用

1. 研究相关函数的性质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

先由学生依次列出相应的不等式,其中特别要注意对数中真数和底数的条件限制.

2. 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与 ; (2) 与 ;

(3) 与 ; (4) 与 .

让学生先说出各组数的特征即它们的底数相同,故可以构造对数函数利用单调性来比大小.最后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写出详细的比较过程.

三.拓展练习

练习:若 ,求 的取值范围.

四.小结及作业

案例反思: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因而在教学上采取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以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奇函数的性质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