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24-05-31 14:04:16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教案的撰写过程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地估计每个环节所需时间,重视教案的写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自然角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自然角教案最新6篇

自然角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决生字词

2.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人类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我们往往赞美人类的智慧,可是当我们看到人类的成就、人类的伟大的同时,我们有没有留意是谁创造了人类,人类的母亲那是否是更伟大的,儿我们人类和这位母亲又是怎么相处的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美丽的母亲。

二、 检查预习:

1. 给加点字注音:(ppt)

鲲(kun)鹏 斥安鸟(yan) 蓬蒿(hao) 咫尺(zhi) 狼藉(ji) 相形见绌(chu) 美味佳肴(yao2)

2. 解释下列词语:(ppt)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自然角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第一课时)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运用中心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设想与要点:本文为说明文,但文章开头二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生动说明语言的典型段落。因此,本课教学着力点为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并安排课内的练笔,力求一课一得。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许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请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参考:

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从第六单元的课文中找出一些)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都是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1、2段——品味生动形象的说明语??

1、默读1-2段,思考问题。

出示问题:

1、阅读第1段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2、用“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有什么好处?

2、研读第1自然段。

(1)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子说一说。

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

a.“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b.“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c.“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d.“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e.“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3、研读第2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

(2)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

(1)认为第一句好,运用拟人、引用的修辞方法句子形式有变化,活泼。

(2)认为第二句好,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整齐美。

4、品读题目特点。

我们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物候学知识,为什么不用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标题,而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另两个则显得呆板、乏味。

三、课堂练笔:二选??

(1)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2)仿写诗歌

大自然的语??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发现。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

不就“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四、布置课后预习:阅读3-12段,用一句概括各段内容,并想想作者在介绍时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五、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

用词生动传神:翩然、簌簌等

生动形象: 句子生动形象:比喻、拟人、引用

标题新颖传神:比喻、拟人

六、教学反思

自然角教案篇3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

②鉴赏大自然美的方法;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及危害。

能力目标:

①培养鉴赏自然风景的能力;

②增强对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认识;

③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树立正确的自然馆,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③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难点:

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课时安排:

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讲授本课第一框题——感受大自然之美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详见教材p32引言)

2、板书课题: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1、 美丽的大自然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

图片1:草原秀色 图片2:黄果树瀑布

图片3:三峡风光 图片4:泰山雄姿

搜集与交流:

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1)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内容)

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

宇宙之美在其“神秘”!在浩瀚神秘的宇宙世界,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及更遥远的河外星系。在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轻纱薄雾般的银河里流动着闪烁的群星,构成了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学生朗读教材,从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鲜花怒放、鸟儿歌唱,河流、天空、大地、森林无不显现着生物世界的美;阳春三月燕子衔泥、炎夏六月荷花满塘、金秋九月蟋蟀歌唱、严冬腊月红梅飘香,无不展示着春、夏、秋、冬四季生物世界之美的奇妙。 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学生朗读教材,去感受领略其中之美)

④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

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名片欣赏:(见教材p33——34页)

海 上 日 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穿上只有及其德响声。

2、访谈:怎样欣赏大自然之美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4页)

图1:北国千里冰封 图2:南国秀色

说一说:

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大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 教师讲述:

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如朝霞的绚丽、月光的皎洁、大海的浩瀚、雪山冰川的险峻、原始森林的苍茫、花草虫鱼的可爱,大自然给我们提共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

相关链接:(见教材p35页链接材料)

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了。当大自然成为人类可亲可近的朋友时,山水树木不仅是劳动生产的对象,也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这时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大自然才能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成为美的自然。

教师讲述:

人与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强烈,自然美变化和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作为我们中学生关于大自然之美,还有好多问题搞不清楚。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

(1)自然美的分类(p35页)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p35页第一、二段内容,思考讨论)

议一议:自然美分为哪两类?

自然美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各种巧夺天工的林园。

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例如:浩瀚辽阔的星空、广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川等。

(2)怎样鉴赏自然美(p35页)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①观赏的距离:(p35—36页)观赏风景时,如果我们要观赏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

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如果要观赏局部的美,距离要近些。

②观赏的角度:(p36页)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横看成岭

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观赏的时间:(p36页)观赏风景还有一定的时间性。

(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p36页)

(按教材简述)

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应该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37页)审美交流

图1:泰山远景 图2:泰山日出

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泰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雄伟壮丽的泰山,中国的五岳之首,有“通天拔地之势”“擎天捧日之姿”,故称“岱宗”。它象顶天立地的巨人,巍巍峨峨雄峙(zhi)在海滨的山东省中部。泰山山脉沿黄河南岸延绵二百多公里,其极顶——玉皇顶,称天柱峰,海拔1545米,泰山的余脉起伏于齐鲁天地之间,青山连绵。莽莽苍苍,气势蓬勃。

泰山的自然景致有其独到之处,它的一峰一岭、一草一木都被古代人审视过、命名过、加工过。因此,泰山的自然景观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化 内涵,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了泰山后说: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了,它使国际自然协会的委员们大开眼界。泰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要重新评介自然与人的关系。这就是泰山,它伴随着华夏民族从远古走来,它记录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就像一座丰碑,一部巨著,在无言地彪炳着我们这个东方古国所走过的不寻常的历程。泰山,是著名的中华文化山,中华民族的精神

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大自然之美的内容: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景秀丽,美景如画。

②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益处: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③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④怎样鉴赏自然美: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四、课后作业

1、预习第十二课第二框内容

2、完成《学海导航》p21——22页,十二课第一框练习题。

第二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讲授本课第二框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情境材料一:(见教材p37页图片)

图1:滥捕滥杀 图2:乱砍滥伐

图3:大气污染 图4:水污染

(指导学生看图,交流)

探究讨论——

①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

②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

2、板书课题: 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二、教授新课

1、自然物种在减少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8页)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植物濒于灭绝。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

讨论交流——

读完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探究讨论——

※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共同归纳:

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教师小结: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人类的这种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比如:全球化气候正在变暖,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严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的不断耗损,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等,人类正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

为此我们呼吁——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吧!

体会与交流——

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9页)

近年来,随着张家界旅游业迅速升温,一大批供游人食宿、娱乐、休闲、购物的楼堂馆所蜂拥而起。这些建筑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极不协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到张家界考察时,发现景区内城市化严重,破坏了景区的环境和自然景观,要求限期拆除。否侧,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子招牌将被摘除。面对联合国亮出的“红牌”,张家界人痛定思痛,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拆迁,此次拆迁将耗资3亿多元。

20世纪50年代初期,黄山和新景区建筑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80年代中期,约为7万平方米;90年代中期约为17万平方米;而到2001年,则达到20万平方米。尤其是近10年来,黄山 核心景区新建、改建和扩建了大量宾馆、饭店、招待所和职工宿舍等。种种人工设施极大地破坏了黄山的自然景观。

在全国许多风景名胜区均存在这类问题,有的地方比张家界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缺乏科学规划,在核心景区内随心所欲乱建宾馆、商店和娱乐设置,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去发展旅游经济。

讨论交流——

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39-40页)

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了。森林正在以每天375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和起来大约有14万平方千米,接近一个山东省的面积。…… 讨 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状况满意吗?

交 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

共同归纳:

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活动——(见教材p40页)

行动起来,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调查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 。 我的建议:。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应掌握得知识点:

①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④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⑤保护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课后作业

1、预习第十三课第一、二框内容

2、完成《学海导航》p22——26页,十二课第二框练习题。

自然角教案篇4

一、班会时间:

20__年5月15日

二、班会地点:

五二班教室

三、参加人员:

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四、主持人:

班主任和班长

五、班会主题: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六、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学习了解关于地震的相关常识,以及在地震来临时,应当如何进行自救,互救,以及如何进行避震等。让学生懂得怎么样进行避震减灾,努力把伤害降到最小。

七、主要内容:

1、介绍地震的相关常识和我国地震工作的基本状况;

2、使学生学会判断大震前的前兆;

3、让学生懂得地震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及其避震要点;

4、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

八、形式:

展示四川地震造成的伤害的图片和资料,采用主持人介绍避震减灾的尝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进行避震减灾,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演习。

九、活动过程参考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主持人介绍地震的相关常识和我国地震工作的基本状况。

3、组织学生学习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了解四川地震的基本状况。

4、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十、活动小结:

1、活动成果:

经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习了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了解我国地震工作发展的基本状况,学会在地震中如何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的生活技能,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也了解到四川地震的详细情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冲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爱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而且他们的合作互助能力、遇事应变能力、资料的收集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心。

2、不足之处:

(1)、班队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

(2)、在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过程中,秩序出现一点混乱,但在主持人的维持下得到很好控制。

(3)、在组织讨论和交流时学生的发言不够踊跃,可知学生的准备活动不充分。

自然角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动物细部特征来辨别动物。

2、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拼图等游戏活动了解动物特征,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有积极探索的欲望,能大胆的猜想,并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戏用转盘、森林背景的课件。

2、动物各部分图片、动物拼图、声音素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游戏部分

1、游戏:《玩转盘》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尾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即说出动物的名字。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游戏:《辩声音,学姿态》

(1)课件中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并作模仿。猜对的话课件呈现该动物的图片。

(2)一幼儿模仿该动物的走路、活动的姿势体态,让其他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最后一起模仿。

3、游戏:《找动物》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三、结束部分——《拼图游戏》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建议: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动物拼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自然角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 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样也会面临无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议

本节的从内容上来说线索非常清楚,但这一思路决不能成为 教师教授的线索,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国情分析出来。所以 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或者 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使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认识上。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教学设计方案1

[新课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关资料]

展示资料:(投影)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界位次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小结]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即: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请大家对比一下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三国在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异?

对比之后,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从分析中找到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问题:利用不尽合理

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并能认识到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自然角教案最新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