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教案5篇

时间:2024-05-31 14:04:27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评估和评价方式,重视教案的写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自然角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自然角教案5篇

自然角教案篇1

文本细读: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昭示了自然界中季节的的更替。鱼鳞上的圈圈,“三叶石”“庐山漂砾”则可推算鱼儿的年龄,推知史前地质。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文本生动而有情趣,文章活泼而简洁的文字吸引孩子饶有兴趣的去读。在读中去感受“你看那……”“不就像……”时与大自然的亲密之情,让孩子去体会这有着无穷奥秘的诗句的意蕴和涵义。《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所以教学中我们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可言”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

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

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自然角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五种大自然的语言;

2、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中积累诗歌的语感。

教学难点:通过“准是”“反问句”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起伏美。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1、出示图片,揭题。

2、检查资料的`收集。

二、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问:谁来说说听了这首诗的感受?

2、自由读。问:哪几节写了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五种语言)

3、指名读,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品读2-6节

1、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

白云:准是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这里能用“一定是”吗?

蝌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雁、年轮、蚂蚁:相机指导朗读。

3、齐读2-6节

四、运用处理资料

1、资料分类、模仿作诗

2、交流,读诗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

白云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

大树年轮年龄

教案2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3、初步背诵二、五小节,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读题。

2、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逐幅出示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给诗歌的各节标上序号,并想想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

2、问: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指名读。

三、学习诗歌的2—5节。

1、学生从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 )节,知道了( )。”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几位同学同时读)

(2)谈谈自己读懂什么。(指名回答的同时,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读懂什么)

经过学生的问答和板书读懂2—5节中的大自然。

四、研读品味,体会生动的诗句。

1、分小组品读诗句。

2、指名读第二节,理解词语,“准是”换成“一定是”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

3、学第2节的语气读第3段。

4、指名读第4节。

学习“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和“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两句反问句。

5、指导读好第5节,并背诵。

五、老师总结后问: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六、出示三幅图,要求配诗。

画面:鱼儿钻出水面透气;蜻蜓低飞;树叶落了

选择一个画面,仔细观察、思考,再仿照课文中的诗歌给画面写诗。

七、分小组讨论写诗。

八、课后延伸。

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书中搜索,还会发现许多大自然语言。

自然角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

⑴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对待自然要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要征服自然,应该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⑵ 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⑶ 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述观点。

2、能力:

⑴ 学习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⑵ 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⑶ 揣摩关键词语,体味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3、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自然给人类的一切。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想】

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

1、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提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十一段。

2、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三、精读课文

边读边看课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思考: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说出读了本文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四、合作研究,把握文章结构

1、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小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3、全组共同讨论交流,教师指点。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六、作业设计

1、画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宇宙有哪些让我们敬畏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学生互解互答,并存疑。

2、一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拔或解答。

二、研读赏析,体味科学文艺作品的文艺性

1、体会语句运用的修辞,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例:

⑴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⑵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⑶ 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⑷ 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理解:同⑶)

⑸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⑹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⑺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⑻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理解:同⑺)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本文语言的形象性。

3、教师引申: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义的修辞手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难点探讨

1、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

3、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见教学用书。

四、延伸扩展作业

1、积累词语,摘抄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

2、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读后感。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人与宇宙之迷的手抄报。

自然角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发现词语特点并分类,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

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由家乡青岛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发了探究兴趣;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自然角教案篇5

教学设想 :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 特征。

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 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见下面板书)

草木荣枯 杏花传语耕地 桃花暗示种谷子

候鸟去来 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第一个因素是维度的差异(7)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大—小 主要—次要 (7—9) :空间 (10):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①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②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

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板书设计 :

大自然的语??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比较简便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自然角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