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漏教案精选7篇
要想写出一份好的教案,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我们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教案,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课文漏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课文漏教案篇1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沙皇统治下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熟记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温柔善良的水生嫂;受封建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__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三、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__,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__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__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四、疏通字词:
1、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祈祷:降服谗言噩梦滑稽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焦躁不安宁。
六神:道教指心、肝、肺、脾、胆、肾六神。
五、读课文疏通情节:
一、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序幕﹛生活套(1)、思想套(2)﹜套己
二、别里科夫的恋爱(6—37)开端:怂恿(6—7)
发展:漫画、骑车(8—17)套人
__:争吵(18—36)
结局:失败(37)
三、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尾声套死
六、分析主题:揭示沙皇政府的黑暗,别里科夫的愚昧,呼唤自由的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任务的方法。
3、了解沙皇__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手段: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套中人呢?我们来共同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__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
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
3、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同事骑车交游。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4、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__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__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5、别里克科夫最后的结局怎样?
他死了。最终死在自己的套子里了。
6、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他的悲剧?
恋爱。通过恋爱时间来展示“套子”的危害。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别里科夫结婚的原因?
①别人撮合,华连卡表示好感。
②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生较高有田产。
③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人。
小结:以上种种均为外在因素或外在__,不是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他准备结婚只是昏了头。
7、这件婚事成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①有人画了幅漫画。②华连卡骑自行车。这触犯了别里科夫的套子,他不能接受新事物,与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就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妄图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结果华连卡不在,一向讨厌他的科瓦连科与他谈话,话不投机被科瓦连科推下楼梯,所以婚事失败了。更致命的是这一幕恰好被回来的华连卡看到,率真的她大笑三声,别里科夫的命运在这笑声中结束了。他永远地装进了自己的套子中。
小结: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别里科夫婚事的波折,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乱子,将别里科夫送入自己的套中牢牢地被套住,再也拔不出来。就在这一推一笑,一滚一死中展现了新旧良种势力的斗争,新势力轻而易举地灭掉了旧势力,表现了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
8、自读与讨论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2)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__度没有__,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__统治不__,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__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9、讨论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揭示沙皇__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们__沙皇__统治。6、讨论课文中三、写法分析
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讨论讽刺手法的运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这和前面《守财奴》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大家找一两个例子作说明。
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对照本课教学目的,再回到前面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学作简短的自我学习小结。教师点拨要点:
①别里科夫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主要内容见预习提示)。
②讽刺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③简短的篇幅里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平凡的故事里表现了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五、拓展作业
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描述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的“套子”,学习使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生活。
2、课外选读读本上或其他文学刊物上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说,并作简要的评注
课文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出示小壁虎(贴画或简笔画)借尾巴?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壁虎吗?
二、根据问题自读课文
思考1、小壁虎向哪些动物借尾巴?
2、结果怎么样?
3、划出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2、小组交流(不认识的字向同学请教)
3、分段指明读课文
四、小结
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小鱼
拨水
牛伯伯
用尾巴
赶绳子
燕子
掌握方向
小壁虎
脱身
五、朗读练习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自由选择伙伴读
六、延伸
你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有什么用处吗?
七、交流资料
八、写字指导
九、课后练习
课文漏教案篇3
?教学重点】
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方法】
多角度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
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 耸(sng )立 迂(yū)回 啜(chuò)泣 瘦骨嶙(lín)峋( xún ) 头晕目眩(xuàn ) 小心翼翼
2.复述故事情节。
导航: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3.整合写作思路。
全文共23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冒险、陷险(1-13)。
第二部分:脱险 (主体部分)(14-22)。
第三部分:感悟(23)。
4.归纳主旨。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
一、品书香
1.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
明确: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
明确: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我”脱险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明确: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啼哭。萌发信心: 似乎能办到--移、探。信心大增: 是能办到的--啜泣。
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
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的角度。
父亲怎样教“我”脱险?
明确:第一步:带着安慰的语气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总结:安慰--指导--鼓励。
怎样评价父亲?
明确: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
(3)“四个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
明确:四个小伙伴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们同样也是幼稚的孩童,他们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反而反应了生活的真实性。他们起了衬托“我”软弱、胆小的作用。
怎样评价杰利?
明确:杰利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对他的描写有多处伏笔,为行文作了铺垫。
(4)写法探究的角度。
以伙伴们的“哈哈大笑”衬托我的软弱和恐惧;以环境描写衬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明确:这些描写渲染了气氛,与下文的有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形成对比。也衬托了父亲教育方法的智慧。
(5)题旨解析的角度。
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感情朗读文章片段。
导航:冒险情节(犹豫、软弱、委屈、恐惧、无助、绝望);脱险情节(害怕、恐惧、谨慎、信心大增、欣悦)。
二、悟书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
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
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师生合作,写一首小诗作结。
莫顿亨特忆经历, 儿时逞强陷绝境, 父爱情深巧引导。
悬崖脱险悟哲理, 一步、一步慢慢走,困难再大也无畏。
三、布置作业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小伙伴,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课文漏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课文漏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2.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大体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
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三、明诗意
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
(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齐读)
四、悟诗境
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萧瑟的……)
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师生同读)
4.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资料)仅山东一地的戍边战士,能回家的十个里面只有两三人,回家有希望吗?回首有用吗?正如唐代诗人高适所说:(课件出示)征人蓟北空回首。
6.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
7.人未还,心相系,和战士们同处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又是怎样一翻情景呢,高适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少妇城南欲断肠。读着这一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怎么理解这一句?
8.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9.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10.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战争一直延绵不断,思乡的征人,除了想念家人,还在想念谁?(齐读后两行)师简介李广,出示李广资料。
11.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12.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13.这时他们除了有思乡的情怀,还有什么情怀?(誓死守卫祖国边疆的情怀,爱国的情怀……)其实,王昌龄也和战士们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怀,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齐读后两行)
14.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壮,这就是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悲壮。在悲壮中还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
五、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现在,假设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生配乐齐读)
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六、布置作业
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出塞
戍边艰辛
期盼良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能熟读成诵,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3.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
1.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句。
2.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凉州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质疑:“欲饮琵琶马上催”是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又是什么意思。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
2.教师推介。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画面:热闹
情感:豪迈、哀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难点
理解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汇报。
(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句含义: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质疑: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句含义: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
①“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②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小结: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师领读全诗)
三、激情朗读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师再次领读,过渡:此时此刻,诗人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四、总结全诗
1.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做人:人生观
忆项羽:怀古
教学反思: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法宝,所以本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朗读,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仔仔细细读上几遍,由读准生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然后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初步感知诗意,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一边汇报一边理解诗意。结合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我不断提高朗读的要求,在我的引导中,学生不仅读懂了诗意,并且学到了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
课文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学生自由谈感想)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
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 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 花为什么能做钟呢?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 同学们读书有疑问很好,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指生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生释疑
师出示:吻合:1.合拢。2.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书写重点讲解:
凌:右半部分的上边是“土”
建:笔顺先里后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练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后面的概括段意铺垫。
四、默读课文 练习概括
1.顺着学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问题来回答。
2.指生答
3.有什么发现吗?
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叫做给“关键句”,也叫“中心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1)轻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2.听写生词。
3.对照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这个基础目标。
二、精读感悟 学习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把欣赏花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花朵进行品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利于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花开放的美丽。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品读各种美丽的花的开放之后,学以致用,把其它两种花的开放描述得更美。
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书写中,深入了解不同表达的效果。
三、继续追问 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我不相信,你能举个例子吗?
3.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四、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的奇妙应用,以及知道在生活中要学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还有很多花正在开放呢!只要我们用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脑袋去思想,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些花会开得更灿烂。
六、作业。
1、完成随堂辅导。
2、背诵第1段。
板书设计:
13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
昆虫活动的时间
应用:花钟(留心观察 用心思考)
课文漏教案篇7
第一课时
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为什么鱼、鸟等可以称作人类的教师呢?”这一问题为龙头,然后请学生自己读,检查的时候,我则请孩子们来分类读,这样便于理清楚文章的思路,学生们自己选择读的小节,自由度比较大!上课时按“鱼——鸟——鲸——鸡蛋——袋鼠等”的顺序来读课文的。在这个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读,让学生理解以下一些词语:
1、教训
(提出——给训组词——举例比较两句话中的教训有何不同意思——结合课文有关语句理解——看到机毁人亡的惨祸这一教训,你有何感想——朗读)
2、未与末的比较
3、“流线体”的理解。
4、碎的写法,以及均匀的理解(以捏物体配解说的方法理解)。
……
还让学生在分节读完后,整体地感知课文的脉络,进行分段,先是学生自己分,结果分段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方法,比如分鱼类与鸟类等,学生们分的时候根本不管它们连不连在一起,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段。最后,同学们明白了书上介绍人类的教师时是有详细简略之分的,也弄清了文章“分总”的结构。讨论了“人类的教师是谁?”这一问题。
反思:
1、我发现在引导理解词语上学生兴趣浓,可是在读上,学生惹我发火了,其实这不能怪学生,而是我自己没有读的形式要多样,注意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只是注重学生不会读的时候我请他读四五遍。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将所有学生都放在心中,教学时要体现出来。
2、最近我发现自己课堂上时常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发火,发火的现象越发严重,强度越发大了,还有我的课堂上常常觉得自己要用半分钟时间来思考该怎么教下一步……我想自己发火的原因主要是课前的预设太少,太粗,导致课堂上手忙脚乱了,这需立即改进。
第二课时
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采取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向课题课文提问,然后释疑,二是变换角色,来讲述自己(鱼老师、鸟老师等)的本领。
第一个环节,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学生提了好些问题:
人类的教师是谁?老师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动物怎么会是我们人类的教师?难道彭老师没有动植物厉害吗?(一位学生问,彭老师只是我们班44位同学的老师,而动植物却是全人类的教师,这是提出这个问题的理由。)
我尤其欣赏这个问题,我感觉这是课堂气氛好了起来,快乐是学习之本。
“人类是怎么样向动物学习的,动物教我们,还是我们去观察动植物我们自己发现的?”王成成这样说,我觉得这非常好。
反思:
我觉得我对“难道彭老师没有动植物厉害吗?”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正确切应该的,首先学生这样说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体现,更何况,我们人难道就一定高动植物一等吗?普天之下,万物同是天地的孩子,都是黄河长江水哺育成长的呀,另外我发现对于这样似乎有“侵师人格”的问题保持开放的姿态,对于学习是很有好处的。其实这是反对客观主义的体现,因为,对此类问题强烈反对的老师,应该是纯粹的客观主义者,他们心中只有真理,没有对生命广阔的`胸怀,这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心灵能够放松吗?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恐惧。自然,在这样的教学熏陶下,学生不可能有什么平等的意识,不可能有什么对待世间万物都用自己的爱去呵护,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弯曲言语人格的,值得警惕。
教学情况回放:
我请同学们选择鱼、鸟、鲸、鸡蛋等几个角色中的一个,以鱼等老师的身份将自己的本领说给人类听一听,这一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文中介绍动植物老师们给人类的启发的),另外,我深知,转换角色对于儿童学习、对于文学理解来讲是多么必要和有效。
在学生准备充分,登台读自己写东西时,孩子们非常有劲头,甚至还用上了对话,真像个老师呀!请看——
彭园(鲸鱼老师):你们好,我是你们的鲸鱼老师。
生:你好,鲸老师。
鲸鱼老师:你们猜猜你们人类的海轮为什么总是走不快?
生:不知道。
鲸鱼老师:因为你们的海轮不是流线体。
生:明白了。
鲸鱼老师:像我这样的就是流线体。
生:哦—
生:谢谢。
接着又是一位鲸鱼老师——
鲸鱼老师与同学们问好。
鲸鱼老师:我是鲸老师,你们别看我又胖又大,我的游泳速度比海轮快多了。
生:为什么?
鲸鱼老师:你们想知道,我就告诉你吧,我的外行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在水里游泳阻力是最小的,海轮的头虽然是圆圆的,但是她在海面是游泳的阻力大,所以开不快。
再接着,还有鸟老师,贝壳老师等上台介绍自己的本领和对人类的启发。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一段时光。
反思
以上的教学气氛很好,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原因在于:
一、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增强。
为了让学生运用书上的语言,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那就是请学生为书中所介绍到的动物进行本领介绍,这是内化运用,内化语言,二是将自己融入书中的角色来介绍,这是角色转换,兴趣激发,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个开放性的活动应该说是好的。
二、学生的互动新鲜感备增。
以往的交流都是坐在位置上,而这节课中,学生愿意上台为小动物们展示本领的,都要到讲台边,这让学生的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变化的是从未有的新鲜感,这位置的变动使得交流有了新鲜感;而新鲜感最浓厚的还是,鲸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似的对话,这才是最有新鲜感的。学生这么投入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课堂并不仅仅是新鲜感的增加,还在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创造性运用书本语言的瞬间!
没想到,小小的位置变动,漫不经心的角色转换就有这样巨大的作用,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角色体验的目的是实现语言的转化、内化,有所创造、发展,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玩中学)。
强调角色体验的原因在于,从心理学上来讲,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承担者,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采取创设情景的教学手段,将远离生活的情境在课堂再现,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化,把体验权交给他们,引导自主体悟;把思考权交给他们,启发自主思考;把想象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自主发挥充分的想象。从语言运用学上来讲,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到“学生”的固定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接受”、“被教育”的传统模式和消极状态中,必然影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有创意的活动。学生如果由“学生角色”转换成自己喜爱的动物角色,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
引导角色体验的两种角色设置方法:一是像以上案例中讲到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角色转化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二是转化成与文本角色无关,但与自己反差较大的角色,如教师、医生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