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5篇
有了准备充分的教案,我们可以更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有趣的教案内容和活动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鸿门宴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鸿门宴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
掌握“举”、“谢”等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陈涉起义之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字词补注:
欲王关中:王,动,称王。
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范增说项羽:说,劝说。
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臣为韩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称谦词。
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范增数目项王:数,多次;目,名-动,使眼色。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三、“为”、“之”用法汇集:
为:1、君为我呼入:介,替。
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被。
何辞为:语气词,无义。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联系动词,像是,如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制定。
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动,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为之奈何:代,代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到。
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结构助词,使主谓结构词组化。
第二课时
一、文章的结构: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宴前:(战或不战)
1、项羽准备立即发兵击刘。
2、刘邦拉拢项伯,答应前去谢罪。
项羽轻信项伯美言,许诺罢兵。
(局势由张而弛)
宴中:(杀或不杀)1、刘邦诡表心迹(初步稳住项羽)。
范增举玦(气氛由弛而张)
项庄舞剑(更为紧张)。
樊哙闯帐(一触即发,极度紧张)。
项羽赐座(由张而弛)
宴后:(追不追)1、刘邦乘机离席(危机仍未排除)。
项羽受礼(坐失良机,放虎归山)。
范增拔剑撞斗(由此内部矛盾转化)。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立、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问:共写了哪几件事?
曹无伤告密。(导火线)
范增分析情况。(激化矛盾)
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
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
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问: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请指出:
三起: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
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
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问:此事给项羽和刘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项:坐失良机,加深了项、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败的祸根。
对刘:刘诛杀了曹无伤,内部更加团结。
二、人物:
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他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刘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一个以“斗力”见长,一个以“斗智”见长。
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课课练》。
教后感:
鸿门宴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鸿门宴》课文复习。掌握课文背诵,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完成文言知识归纳。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3.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所有学生能充分发挥所长。
教学形式:
1.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课文复习。
2.通过由学生自行组织角色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展示人物性格,掌握翻译技巧。
3.课外独立进行语言知识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背诵与文言翻译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活动课的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1.本学期采用新教材,文言文占课本比例的40%,全部篇目都有背诵要求。课文背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古文背诵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授课时集中背诵,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鸿门宴》一文要求背诵的三、四自然段,以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为主,背诵难度大,但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能调动学生兴趣,在参与中记忆深刻,有利于背诵。
3.所教学生,自高一入学以来,已引导进行文言归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知识归纳应能独立完成。
教学时间:
一课时(45分钟)
教学设备:
电脑、实物投影仪、cd唱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音乐引入:《十面埋伏》
(设计目的:制造气氛,把学生情绪带入本课特定的氛围中)
教学目标:《鸿门宴》复习课
1.复习课文相关知识。
2.通过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加深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和检测。
二、复习过程
1.作者和出处提问:作者——司马迁
(幻灯片:司马迁像)
提问:出处——《史记》(幻灯片:司马迁和《史记》)
(设计目的:通过图片和幻灯,形象而快速地巩固文学常识)
2.情节提问:根据图片简单地讲讲《鸿门宴》的故事。
(幻灯片:《鸿门宴故事》1~~10)
(设计目的:形象化地回顾课文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三、四段的情节背景)
三、表演过程
[过程(一)、(二)由科代主持]
(一)科代:1.交待故事背景(幻灯片:历史背景,鸿门宴遗址)
(设计目的':巩固历史背景知识,增强表演的可感性)
2.交待表演要求:四个小组,古装版考查同学的背诵,现代版考查翻译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设计目的:提倡自主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有
所长的学生的组织能力。)
(二)表演开始:顺序
1.古装版:
2.现代版
(背景音乐)
(设计目的:“古装版”是以表演形式背诵原文,有旁白、人物对话和动作;“现代版”是以表演的形式考查现代汉语翻译,有人物对话和动作。通过表演,可以了解学生对背诵和翻译掌握的程度。)
(三)老师总结:背诵、翻译和人物性格表现
背诵检测:
1.课后练习二(投影:课本,讨论答案)
2.小测题(幻灯片:默写测验,讨论答案)
(设计目的:考查背诵)
四、语言知识归纳
1.归纳要求:(幻灯片:语言知识归纳要点)
2.小组讨论,推举小组最好的一本笔记。
(设计目的:课外自行整理,提高文言语言知识归纳能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督促,老师表扬、肯定。)
3.以学生笔记为例讨论归纳要求
(设计目的:指出同学归纳中的优缺点,提供范例)
4.明确归纳内容
(设计目的:指导学生修改归纳,提高日后归纳文言语言知识水平。)
5.检测:
(1)小测
(2)互改
(3)表扬(幻灯片:语言知识小测验)
(设计目的:考查语言知识点,表扬鼓励)
五、课外作业
1.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修改归纳笔记
(设计目的:进一步巩固本课教学目的)
六、教学流程图
音乐引入
教学目的
复习
鸿门宴教案篇3
考纲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1.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熟记“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能自己写小的片段,生动形象描写人物。
2.学生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3.学生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
阅读知识链接,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知识链接】
1.《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20岁以前在父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这为后其写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20岁后外去考察,足迹遍布南北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实践基础;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藏书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史事基础。42岁时正式动笔写《史记》,中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55岁终于写完,不久死去。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3.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与项籍(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繇(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徭役)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任务二】
朗读课文1—2段,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口译课文,画出难点,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给加点字的读音。
飨()士卒美姬()鲰()生许诺()卮()酒
2.根据预习情况(1-2段),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
(3)旦日飨士卒(4)沛公居山东时
(5)妇女无所幸(6)素善留侯张良
(7)张良是时从沛公(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具告以事(10)亡去不义
(11)不可不语(12)为之奈何
(13)距关,毋内诸侯(14)足以当项王乎
(15)固不如也(16)君安与项伯有故
(17)臣活之(18)故幸来告良
(19)孰与君少长(20)吾得兄事之
(21)要项伯(22)奉卮酒为寿
(23)约为婚姻(24)秋毫不敢有所近
(25)籍吏民(2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7)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8)不义也
(29)不如因善遇之
3.记住下列句式并翻译
沛公欲王(于)关中(省略句)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
4.记住固定句式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重要句子翻译.(关注得分点)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2.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拓展阅读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第二课时
【预习案】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3—4段,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口译课文,画出难点,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给加点字的读音。
戮()力郤()玉珏()翼()蔽樊()哙()交戟()披帷()彘()肩
2.解释加点词
⑴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⑵戮力而攻秦
⑶将军战河北
⑷令将军与臣有郤
⑸项王、项伯东向坐
⑹范增数目项王
⑺若入前为寿
⑻若属皆且为所虏
⑼常以身翼蔽沛公
⑽头发上指
⑾目眦尽裂
⑿哙拜谢
⒀臣死且不避
⒁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⒂故遣将守关者
⒃此亡秦之续耳
⒄窃为大王不取也
⒅如厕
3.记住下列句式并翻译
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
【探究案】
1.重要句子翻译.(关注得分点)
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⑵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⑶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⑷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对推动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2.你从宴席的座位安排上看出了什么?
我的疑惑:
第三课时
【预习案】
【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5—7段,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口译课文,画出难点,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给加点字的读音。
刀俎()芷()阳
2.解释加点词
⑴乃令张良留谢
⑵度我至军中
⑶沛公不胜杯杓
⑷会其怒
⑸道芷阳间行
⑹公乃入
⑺再拜献大王足下
⑻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⑼拔剑撞而破之
⑽吾属今为之虏矣
3.记住下列句式并翻译
何辞为?(宾语前置句)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略句)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
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
【探究案】
1.重要句子翻译.(关注得分点)
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⑵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3.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文中是怎样刻画他们的性格的?请作以分析。
4.讨论:鸿门宴上杀刘邦是吹灰之举,但项羽依然选择了不,有人说这是他的君子之度,也有人说是妇人之仁,你怎样看呢?
拓展阅读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易中天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
身世魅力相差悬殊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顶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是没的说。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性格决定命运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你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项羽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三点不同。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肯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上面派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半路上,刘邦一算,跑了几个了,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该跑光了。你说刘邦该怎么办?刘邦是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用剑把捆绑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怎么样呢?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来的人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干吧。这是说刘邦能豁得出去,我们说:“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凡是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能豁得出去的。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是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南下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好,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这是刘邦的大度。
项羽呢?他为人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我们将士如果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项羽的小气。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是刘邦心狠手辣,而项羽儿女情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讲过,他在逃避的过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突然怀疑起樊哙来了。照说樊哙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的关系用北方人的话说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才救了刘邦一条命——连樊哙这样的人他也怀疑。刘邦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到军队里去,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成,因为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樊哙军中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干,樊哙毕竟是吕后的妹夫,同时也是功臣,哪是随便好杀的!但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狠起来他是真能下手的。
相反,项羽这个人就是显得太过儿女情长了。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当项羽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居然无心作战,就坐在自己的军账中,也不再考虑接下来的战争该如何进行,就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于是他在帐篷里点起火把,设下酒宴,又把虞姬请出来,自己拔剑起舞,咏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意思呢?说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项羽唱着唱着流下眼泪,随从们都不敢抬头看,不敢仰视。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是宝马和美人,确实是太儿女情长了。项羽的这个性格博得了后世无限的同情,项羽这个人实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当时的女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会发出“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话了。
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刘邦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英雄。
【训练案】
目标一针对性训练
1.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飨(xiǎng)士卒说(shuì)项羽鲰(zhōu)生
b籍(jiè)吏民戮(lù)力按剑而跽(jì)
c披帷(wéi)参乘(shèng)刀俎(zǔ)
d不胜杯杓(sháo)目眦(zì)奉栀(zhì)酒
2.分别从下面两组中选出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①a杀人如不能举b沛公起如厕
c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d至海陵,如高沙()
②a大礼不辞小让b卮酒安足辞
c莫辞更坐弹一曲d臣等不肖,请辞去()
3.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为我呼入②君王为人不忍
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故遣将守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4.下列句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下列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d.①④⑥/②⑤/③
6.指出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义与今义基本一致的一项()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于是项伯复夜去d、沛公居山东时e将军战河北
7.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吾属今为之虏矣d.行将为人所并
能力提升,拓展发挥。
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翻译加点字词。
8.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a.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________________
b.学书不成,去,学剑 去:________________
c.足以记名姓而已 足:____________________
d.不足学 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楚霸王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自身的原因。本选文可能告诉我们一些他失败的原因,你能对此作些概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信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b.如我,能将几何?
c.何为为我禽?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1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b.如我,能将几何?
c.陛下不过能将十万。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②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③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鸿门宴教案篇4
设计:
使用:1-22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
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课时
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
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
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
2、指出词类活用
道芷阳间行
3、指出句式特点
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
c持白璧一双d沛公安在
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f吾属今为之虏矣
4、古今异义词
再拜献大王足下
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
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
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
刘邦:
项羽: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
七、质疑
八、课后回顾
鸿门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第3课时
第三课时
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乃令张良留谢 ②相去四十里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④持剑盾步走
⑤道芷阳间行 ⑥张良入谢
⑦沛公不胜杯杓 ⑧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⑨拔剑撞而破之
2、指出词类活用
道芷阳间行
3、指出句式特点
a何辞为 b大王来何操
c 持白璧一双 d沛公安在
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f吾属今为之虏矣
4、古今异义词
再拜献大王足下
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
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
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
刘邦:
项羽: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
七、质疑
八、课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