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一生观后感7篇

时间:2024-08-28 12:01:02 分类:学生心得体会

每一次写观后感都是一个磨练表达能力的机会,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够不断进步,优秀的观后感是我们对作品的感情和理性的结合,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蚕的一生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蚕的一生观后感7篇

蚕的一生观后感篇1

与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结缘是在9月10日八景镇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当时只是看了它的片花,黑白的画面带我回到过去,一位纯真、朴素、执着的女老师形象映入我的眼帘,走进了我的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开学这段时间有点忙,又要带小孩,一直没有机会观看。9月24日下午,在学校组织下才有幸观看了《一生只为一事来》。

影片讲述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背井离乡,只身来到道路不通的偏远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扎根大山为教育奉献一生的故事。影片中支老师的每一个举动都令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深思。初到学校时孩子们的捉弄,让她受尽委屈不得不含泪离开,但是在离开前一晚,为了孩子们不要受冻,安心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习,她连夜把教室的窗户用纸糊好。教育教学中支老师用她的一举一动也感动了调皮的.董大山;感化了山村里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的家长们,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她关爱孩子、帮助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旷课、不让一个孩zi辍学。她不仅管孩子们的学习,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的老师并不会,从不喊苦喊累。

平凡的生活中,总有一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暖心。支老师她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怀着对家人的深深愧疚,把爱和希望播洒在这贫瘠的大山。正如她所说的“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们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

“一生只为一事来”,支月英老师一生只为教育一件事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有支老师这般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热爱教育这份事业,努力把这份事业做好,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们要坚守教育报国的初心、立德树人的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蚕的一生观后感篇2

回顾历史,从红船到巨轮、从弱小到壮大,中国共产党的99年是热血励志、慷慨激昂的99年,是使命在肩、不负人民的99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99”归“1”,初心如磐。在伟大的日子里,我们当再次洗涤初心、照清自己,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为前行旅程再次注入奋进能量。

99年的矢志不渝只因1个庄重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我们庄严伫立于党旗之下许下铿锵有力的八十字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从此,生命有了别样升华,理想信念找到了前行彼岸。从击退外族入侵到奋战疫情防控一线,战争年代,无数前辈英烈为了守护党的事业而洒血流汗,和平年代,依然有无数先锋党员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殚精竭虑。这条崎岖的前行之路,有挫折有阻塞却没有撤退与后悔。“心有所信,方能致远”。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以信念镌刻初心,以行动践行誓言,全身心投入党的伟大事业当中。

99年的艰苦奋斗只因1个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不畏险阻、艰苦奋斗,就没有淌不过的“流沙河”,也没有越不去的“火焰山”。99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历史使命、肩扛责任担当,以坚韧不屈的铁军意志彰显“硬担当”,以自力更生的强国战略练好“硬功夫”,以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做足“硬准备”,以化危为机的智慧胆识划开“新局面”,不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克千难万险,共塑美好生活,让群众有了满满当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在艰苦奋斗之中不断砥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99年的长盛不衰只因1个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基所在,是人民;心之所向,是人民;制胜密码,是人民。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濡以沫,是为一体,取得的每个成就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历经99年,从最初的50多人到如今的9191.4万,也正是因为我们始终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深情而有力的话语也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永远不可摒弃。作为共产党员,就要抛开个人利益,将个人意志与集体意志统一,将个人理想与群众所想统一,在言行一致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到底。

“99”终得归“1”,99年是党带领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一次小结,也是披荆斩棘之路上的又一次起航,前方还有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着我们攻下,还有很多“硬骨头”等着我们啃下。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当铭记使命、怀揣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2020年,是建党99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不断带领着我们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久久为功”之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各项事业建设新局面。

党领导一切,对党忠诚、听党指挥、跟党前行是干事创业力量之源泉,是建功立业之根本。自党的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不断下达各项惠农惠民政策,之所以有些工作落得还不够好,还不够实,归根结底还是在中间环节有些干部存在“不听话”现象。我们党的前进路程甚是坎坷,经历过无数的艰难险阻,都是依靠我们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信仰才得以走到今天。现在的年轻干部需要的正是这种对党忠诚的精神,在现实工作中还需要先学会听党话,再去干好事,方能事半功倍,才会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彰显成果成效。

乐学无止境,多思多学,多做多省,多磨多炼是提高干部能力关键点,能力足才会有作为。部分干部往往会忽略自身建设,总是停留在自身分管的“一亩三分地”,找借口不努力,工作能力总是浅尝辄止。若想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习本领必不可少。现在的年轻干部缺少的就是这种以学习来“淬炼灵魂”的魄力,将自己打造成“全能型”干部人才,将自身摆在工作任务的各个流程,才能保证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力齐头并进,工作才会越发顺利,针对突发问题才会有招解决,干事创业才会得心应手。

志者事竟成,耐住性子、忍住寂寞、扛住诱惑是建功时代的必要保障,唯有坚持住才会赢。行百里者半九十。干部成长提拔的过程,多数领导干部在年轻的时候,也许会默默无闻,但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长期的坚持在工作中慢慢成长成才。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现如今,部分干部不是学历不高,也不是能力不够,最主要的就是缺少了“永不放弃”的品格,还需要不断在困难挑战中砥砺前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到学不精通不罢休,事不做好不放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当前,我们仍面临着复杂交错的严峻形势,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还须不断提高自身意识、增强本领、勇往直前,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事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

蚕的一生观后感篇3

他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可爱的学生;你他别无所爱,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扑到你心爱的事业当中。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他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

在一个偏僻而落后的乡村里,有一名代课老师,他叫张云天。一次,他请人来简陋的教室给学生们放电影。正当电影精彩时,悲剧发生了——教室瞬间倒塌!他们都没受什么大伤,但唯一的教室,毁了!为了能让孩子们继续上学,继续学知识,张云天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让新的教室立起来。十年后,张云天的两个孩子已有十多岁了,大儿子叫张海,小儿子叫张松。张云天常常用自己家的东西补贴学生,要不是妻子养猪卖麻绳,他那微薄的工资恐怕难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生活总是这么戏剧性,张海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并且还是晚期。医生说他的日子不多了。可作为父亲,张云天并没有留下来陪儿子,而是回到教室,继续做孩子们敬爱、唯一的张老师。张海病逝后,张云天的妻子因悲伤过度,发疯去世,张松也恨透了这个心中“没有家”的父亲。面对重重打击,张云天悲痛欲绝,但为了学生,却只能默默忍受。多年后,张云天终于转正,成为了真正的老师,也算完成了妻子的遗愿,张松也很争气的考上了重点大学,明白了父亲的艰辛,父子之间的鸿沟终于消失。zuowen。顶点作文。

乡村的教师是伟大的,是美丽的,是可敬的。我知道自己没有张云天老师那么伟大,但是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我就会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孩子们走出山里。我会以他为榜样的。

蚕的一生观后感篇4

你,是大山里一头倔强的老牛,用你被风霜侵蚀的身躯驮起大山里的希望。

守着山里那巴掌大小的学校,用自己的双手编织你的教育梦想。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学到知识,为了每一个孩子能走出大山,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所以你守着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贫穷或是富裕,调皮或者懂事。而你呢,依旧是那头老牛,用你的汗水耕耘着别人的梦想。

望不穿的大山,流不尽的江水;春去秋来,花落花开。你把希望的种子播洒在半亩校园,等到你白发苍苍,能望见满园苍翠,这就是你日夜的盼望。也许是山太高,你渴望望得更远,而忘记了身后伤痕累累的家,忽视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也许是你太高,他们望不见你疲惫的面容,坚定的目光。

一辈子,能有多长?一个你,能有多大力量?不用质疑,因为你已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长度和厚度。熬至滴水成珠,只需一个决心,一个行动。一个你,培养了无数个学子,他们带着你的智慧、你的品格、你的梦想走向四方。他们就是你,你的生命长度因为他们而无限延长,他们的双手汇聚成无穷的力量帮助你驮起大山的希望,改变大山的命运。

生命,不能被选择;而人生却可以被改变。你活着的意义却是改变别人的人生,安然接受被命运折腾的生命。你在生命里遇见了一群群渴望绽放的花骨朵儿,期待飞翔的瘦小雏鹰。在他们的人生中你的生命就是滋润的阳光雨露,或是磨砺的暴风骤雨。你的生命存在于他们的人生里。

谁能如此忘“我”?谁能如坚守?谁能忍受一切甘愿为了他人?

你,只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是沐浴新时代潮水的“初生牛犊”,因你“望而却步”。

敬佩你的无私奉献、你的执着梦想,喜爱你的善良淳朴。我也渴“望”如你一般坚守着我的教育事业。而我做不到忽视对家庭该承担的那一份责任。也许你是无可奈何,而无暇顾及作为丈夫的责任、作为父亲的责任。所以你是伟大的,同时也有太多的遗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以你为榜样,尽责尽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我愿用实际行动填补你留下的那份遗憾,尽责尽孝。我的“却步”不是停步,而是对家庭、教育事业的重新思考--一样的都是不可卸下的责任。我能用双手、双臂托起这两份责任,再昂首迈步向前。

你说:“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我说:“拿起了,就不再放下。”

蚕的一生观后感篇5

?守望一生》是一部感人的纪录片,主要讲述了重庆市彭水县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代课教师——张云山,他为了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为了学生们,他不顾他人的议论与不满,让学生看电影,给他们上劳动实践课,义务给孩子们建学校,还从家里“偷偷”拿腊肉给孩子们吃,他的大儿子张海生病了,因张老师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没有时间去照顾儿子,又没钱去及时治疗而夭折了,痛失爱子的张老师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给孩子们上课,可不幸的事又降落到张老师头上,他的妻子因失去儿子伤心过度而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可张老师为了能正常上课而不影响孩子们的学心,,只能含着泪将她绑在椅子上,让孩子们能安心上课,最后,他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二儿子张松也不理解他,就连考上了重本大学都没告诉他,自己偷偷乘火车去学校……

多么好的老师啊!他为了我们青少年付出了太多太多,张老师在如此之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坚持36年如一日的教书,还付出了常人无法接受的代价。就像电影中的一位家长说的:“老师为这群娃娃们吃了太多苦,付出了太多了。”在生活中,老师也是这样,为了学生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白天要上课不说,晚上还得批改作业,收集上课要用的资料如果说我们是艳丽的花朵,那老师就是养花的园丁,我们因老师而茁壮成长!如果说我们是高耸的大楼,那老师就是建楼的工人,我们因老师面而富丽堂皇!如果说我们是一本故事书,那老师就是书中的插图,我们因老师而多姿多彩!

老师才是最辛苦的人,多少老师不是忍着病痛的折磨,带着未愈的伤口来给我们上课?他们难道就不懂得去医院看病,在家里好好养伤吗?不,他们懂得!这样辛苦的劳作,是为了我们;老师才是最疲劳的人,多少老师不是戴着双大大的黑眼圈,辛辛苦苦的给我们上课,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去?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充足的休息很重要吗?不,他们知道,这样疲劳的原因,是为了我们;老师才是最“傻”的人,多少老师不是拒绝了朋友的邀请,放弃了玩耍的机会来给我们上课?难道他们不明白吃喝玩乐是件十分开心 的事吗?不?他们明白。这样“傻傻”的举动,是为了我们……

啊,老师的辛勤劳作不正是为了我们得到知识,不当“文盲”,做一个文化人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电影中的学生们的口号声又在我耳边环绕,经过张云山老师的辛勤教导,他的学生的个个都成了国家栋梁,我们也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的培养之恩。

蚕的一生观后感篇6

“有些人,不是因为希望得到什么而去坚持,而是因为爱,才不放弃。”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已经结束,我的心中却不能平静,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心头,无法散去。

影片开头偏黑白的色调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个年代。我看见一位与我年龄相当的女孩儿,抛弃过往的舒适和未来的光明,固执地走上通往深山的“路”。看到她历经冷漠和排斥后暗淡的面容,看着她离去后又不舍初心地猛然回首……

就是因为心中有这条“路”,所以不管离开多少次,都能回来。

19世纪的中国,教育的落后让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是一位又一位“支教老师”出现,我们又如何能发展到现如今这样的盛景!

在剧中,曾经的顽皮少年变成成功商人后,为了效益计划铲除障碍,而在得知这个“障碍”就是教化他长大的小学后,他先是劝说自己的老师离开。被狠狠拒绝后经过很久的自我说服,他终于不顾反对地帮助了这个栽种希望的地方,不仅没有拆除它,还筹集资金重建小学,让它为更多穷苦孩子带来希望。

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当今社会的矛盾所在。迅速发展的经济让一部分人富足起来,而他们不会想到,我们的国家中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在为一间教室,一本书发愁。这时,像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一样,自愿下乡的有志教师,和奉献公益的'成功商人一波一波不断涌出,正是有了他们的贡献,国家才因少年的强大而日渐繁荣!

?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已经结束,可生活还在继续。其实,每一位能够担得起“人民教师”称谓的老师,都值得被铭记一生!

影片已足够感人,可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难以想到,就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振兴事业”,甘愿去山村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润着满满的真善美,都散发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样人物来说,其大都来自基层、出自平凡,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他们的精神可敬佩、可亲近、可学习,可谓13亿多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富矿”。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将镜头笔端对准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梦中国将更有力。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这些榜样人物也激励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9月10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该影片根据“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整部电影温暖人心、感人至深,同时由有着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

“我们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这是女主角的信仰和人生格言,在朴实的电影画面里,可以看到中处处都充满了这种“韧劲儿”。这位不服输的老师用自己的坚持,告诉董大山他们什么叫作“希望”,而在当她失落迷茫时,孩子们又成为了支撑她走下去的动力。影片有笑有泪,真情大爱,片中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以情节带动情感层层递进,渗透你的内心防线,点燃你的泪腺,整个放映厅被浓浓的真情大爱包围着。

浮躁的社会,能守一生清贫并择一生为一事的人不多,我们被支老师的执著与韧劲深深地触动着。支老师是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给支老师的颁奖词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她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辫。支老师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每一个昆吾人,如此优越的教学条件没有理由不好好干,铆足劲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奠基!加油!

蚕的一生观后感篇7

在一个宁静的山村里,张云山为学校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美丽的姑娘香兰,两人结为了夫妻。可后来,张云山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了乡村的教学和乡里的孩子们身上,把自己的大儿子小海的病情给忽略了。小海因为耽误病情而离开了人世,香兰也因孩子去世而精神失常,丢下了张老师和他的小儿子,不理解父亲的小儿子抛弃了父亲。最后家破人亡的张老师依旧坚守在乡村小学这块土地上,以他的责任和善良呵护他的学生。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不求回报,一心想着山里那些贫穷的孩子;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就像一把伞,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孩子们的世界;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深情地介绍着。他是一位重庆市彭水县圣泉村的代课教师,,也就是我们今天看电影《守望一生》的主人公张云山老师。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感动,很多场景历历在目。

有一次,他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跋山涉水请来放电影的同志在学校放电影。张老师让同学们在操场上摆好自己的凳子,我和同学们看见都惊呆了,原来他们坐的凳子竟然是石凳子。张老师知道他的学生邓七斤肠胃不好,就准备把他的鹅卵石凳子换成木板凳,可邓七斤就是不让换,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七斤,你站着,后面的人怎么看得见呢?”听话的`七斤同意坐在了木板凳上。电影精彩时分,偷偷爬上屋顶的两个农民激动地拍手叫好,突然,简陋的教室瞬间倒塌,此时张老师看见邓七斤就要被房子压着,连忙扑过去救了七斤,而自己的头部受了伤。为了孩子们能继续上学,张老师找政府、找乡长、发动群众捐款,筹集资金重建校园,没过多久,崭新的学校矗立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也重新回到了教室上课。

十年后,张老师和香兰的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这时候的张老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他还是常常用家里的东西补贴学生,特别是张老师背着香兰偷偷割家里腊肉的那一幕更让我记忆犹新。

生活总是那么捉弄人,张老师的大儿子张海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因没有及时医治经检查是晚期。医生告诉张老师,张海的日子不多了,接下来的日子,张老师并没有留下来陪儿子,而是选择回到教室给孩子们上课。张海病逝后,张老师的妻子因悲伤过度也发疯去逝。接连失去两个亲人的他面对重重打击,悲痛欲绝。我的眼眶湿润了,当看到张老师为了学生回到学校继续上课时,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除了电影的声音,只有老师和同学们发出的低沉的哭声……

电影结束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张老师为什么没有在儿子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他?”刘老师解释道:“张老师是一位尽责的老师,他为了多数孩子的未来,在儿子和学生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学生!张老师的品德是多么崇高!”一下子我明白了。

张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永远是我心中可亲可敬、巍峨屹立的老师。”

《蚕的一生观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